枯球蘿紋蛾

枯球蘿紋蛾

枯球蘿紋蛾。展翅寬129~152mm。本科在台灣僅此1種。翅膀表面褐色,具排列整齊的波浪狀黑色線條與大眼紋。雌雄差異不大。翅上密布籮筐狀條紋,屬鱗翅目籮紋蛾科。在阿里山地區被稱為「阿里山神蝶」,並傳言會在神廟聚集﹑顯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枯球蘿紋蛾
  • 別稱:Brahmaea wallichii、阿里山神蝶
  • :動物界
  • :鱗翅目
  • :籮紋蛾科
  • :鱗翅目籮紋蛾科
  • 分布區域:阿里山地區、台灣、雲南高黎貢山等
簡介,外觀特徵,幼蟲,生物學特性,關於,意思,相關表格,

簡介

枯球蘿紋蛾
Brahmaea wallichii

外觀特徵

成蟲體長 45-50 mm,翅展150-162 mm。體色黃褐。觸角雙林齒狀,雌蛾觸角林齒比雄蛾的短。前翅沖帶下部球狀,其上有一列3-6個黑斑(有變異,有時同一個體左右也不對稱),中帶頂部外側為齒狀突出。前翅端部為枯黃斑,其中3根翅脈上有許多白色人字紋,外緣有7個青灰色半球形斑,其上方有2個黑斑。後翅中線曲折,外緣有3-4個半球形斑,其餘成曲線形。 卵 扁圓形,長徑八 4-2. 5 mm,短徑 2.1-2.2 mm。初產時米黃色,孵化前為褐色。 幼蟲 幼蟲 5齡,各齡形態特徵變異較大: 1齡幼蟲體長 16—17 mm,頭寬 1.4-1.5mm,絲疤上生有黑毛(2、 3、 4齡幼蟲絲疤無毛),腹部第一至第七節背面為黑白相間的環帶。 2齡幼蟲體長 24—27 mm,頭寬 2.0—2.lmm,絲疤光滑無毛,腹節背面為 2列黑斑,後列黑斑大,中央 1個近三角形。 3齡幼蟲體長 40-46 mm,頭寬 3.l-3.4 mm,體節兩側有黑色“八”字紋,腹部第一至第八節背中央均有 1個黑斑。 4齡幼蟲體長 61-75 mm,頭寬 5. 1-5.3 mm,頭及胸部兩側呈現黃黑色相間的豹紋,第一腹節背中央黑斑消失。 5 齡幼蟲體長 118—130 mm,頭寬 7.8-8.2 mm,絲疤全部脫落,遺留疤痕,後胸亞背線上有1對棕色斑。 蛹 長 49-54 mm,寬 16.2-19.9 mm,厚 16.0-18.0 mm。深褐色,形似天蛾蛹;後胸背中央有 1個凹穴,深約 1.5 mm,兩側為瘤狀突起;腹部末端有三角形臀棘 1枚,端部分叉。
枯球蘿紋蛾

  

幼蟲

雖然枯球籮紋蛾非常美麗,可是它的幼蟲卻十分醜陋。
枯球蘿紋蛾

生物學特性

枯球籮紋蛾在福建南平1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羽化,2月下旬始見卵。3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幼蟲期。蛹期自4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卵期23-39天。幼蟲期30—35天。蛹期300-316天。雄成蟲壽命11-21天,雌成蟲 19-30天。卵多單粒散產於較嫩葉背,偶爾1葉上亦有2-3粒。據1983年觀察,孵化率為80.9%。同一天的卵大多在同一天內孵化完。幼蟲多在午前孵化,孵化時先在卵側咬一小孔爬出,繼而吃去大部分卵殼。初孵幼蟲僅能咬食嫩葉邊緣成小缺刻;2-3齡幼蟲常將葉片齧成大缺刻或食去半邊;4—5齡食量劇增,食盡全葉,並加害嫩梢。幼蟲整天均可取食,但以8、9時和16、17時取食最多。大風大雨時幼蟲躲在枝葉背面停食。低溫(12℃)時食量顯著減少或不取食,齡期延長。幼蟲脫皮後,先取食蛻,然後食葉。老熟幼蟲體色變桔紅色則停食,下樹尋找適當場所,在土下約 5 cm深處作土室化蛹越冬。預蛹期 3-5天。成蟲多在 18-24時羽化,白天靜優枝幹背面,夜間活動,有較強趨光性。嘴發達能取食蜜水。羽化後次日即行交尾。交尾歷時多數為1天。雌蛾只交尾1次。交尾後即於當夜產卵。產卵期13-20天。每雌蛾可產卵201—250粒。雌蛾平均壽命23天,雄蛾17天。 溫度對羽化有影響,日平均氣溫達10.2℃時即開始羽化,隨著氣溫升降羽化率有顯著的變化。福建每年2-3月間,均有多次寒流襲擊造成的低溫。低溫的次數、強度及延續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羽化高峰期。溫度對幼蟲活動及生長發育有影響。據1983年在南平觀察,低溫(12℃)時,幼蟲不甚活動,減少取食或停食,該年春天多雨低溫,l—2齡幼蟲期顯著延長;1982年3月17—20日平均溫度19.8℃,1齡幼蟲期4-5天;1983年3月 24日至 4月 1日平均溫度 13.8℃, 1齡幼蟲期 8—10天;後期溫度回升,幼蟲期亦縮短。
枯球蘿紋蛾
除了冬季外,成蟲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
在武夷山隨街可見,附圖,市中心橫街頭地上的蘿紋蛾。
枯球蘿紋蛾

關於

《查理九世5惡魔醫務室》中有提到枯球籮紋蛾,“惡魔傑森”的臉像枯球籮紋蛾。

意思

枯球籮紋蛾代表了外表醜陋,內心善良的人。《查理九世5惡魔醫務室》中“惡魔傑森”的臉像枯球籮紋蛾一樣醜陋,內心卻十分善良。詳情請看《查理九世5惡魔醫務室》

相關表格

完整表格請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