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角類

枝角類

枝角類(Cladocera)又簡稱“溞類”,水溞(註:該字讀作zǎo,為早期水生生物學家自創新字,目前正確讀音還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稱紅蟲,屬無脊椎動物甲殼綱鰓足亞綱枝角目。其廣泛分布於淡水、海水和內陸半鹹水中,可以作為魚類的餌料。

枝角類內部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組成。溫度和食物濃度對它的生長繁殖有影響。

概述,外部形態,內部構造,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繁殖方式,溫度對枝角類生殖的影響,食物濃度對枝角類生殖的影響,分布套用,

概述

枝角類,隸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甲殼綱(Crustacea),鰓足亞綱(Branchiopoda),枝角目(Cladocera),廣泛分布於淡水、海水和內陸半鹹水中。迄今為止,中國已發現的淡水枝角類有136種,海水枝角類有5種,內陸鹹水種有23種。作為生物飼料培養研究的淡水種類有大型溞(Daphnia magna)、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等,半鹹水種類有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na)等,海水種類有鳥喙尖頭溞(Penlilia avirosoros)等。我國漁民很早就掌握了發塘技術,懂得在魚池中培養枝角類作為稚魚、幼魚的飼料。隨著生產養殖業的發展,枝角類作為水產動物魚苗種的活飼料,正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有關枝角類的生長、繁殖、人工培養和飼料價值等的研究正在深入。

外部形態

身體短小(體長0.2~1mm,視具體種類而定,如大型溞可達到4.2mm左右),長圓形,分為頭部和軀部,側扁體節不明顯。除頭部裸露外,身體其餘部分包被於透明的介形殼瓣內。頭部有2對明顯的觸角,第1對觸角較小,第2對特別發達,可分為內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動,為運動器官。胸肢4~6對,擺動時可產生水流,上有長剛毛,可將食物過濾後送入口中。

內部構造

消化系統

由消化道和其上的附屬器官組成。消化道由食道、中腸和直腸3部分組成。食道前端有口,口的周圍有口器,即1對大顎、2對小顎、1片上唇和1片下唇。口後接細管狀食道(又稱前腸),其後端通入中腸(或稱胃),其後接直腸。

循環系統

在頭部後方的背側有一卵形或球形的心臟。絕大多數種類(透明薄皮溞和尾突溞例外)沒有血管,血液只在體腔內及其組織間遊動,但遊動的路線是一定的。心臟收縮時,血液被壓出動脈孔->頭部->全身->靜脈孔->心臟。血液一般透明無色或帶淡黃色,某些池塘種類帶粉紅色或紅色,這是由於在溶解氧濃度很低時形成了溶解性的血紅素。這也是枝角類被稱為“紅蟲”的原因。

呼吸系統

枝角類主要進行擴散性呼吸。O2和CO2通過體表面進行交換,此外有些種類(如溞)的腸收縮迅速,使水不斷進出,似有氣體交換的功能。另外還具有3種特化的呼吸器官:
1鰓囊除薄皮溞科和大眼溞總科外其餘的枝角類胸肢基部的上肢呈囊狀,稱鰓囊,內充滿流動的血液,有呼吸機能。
2頭盾為胸肢無鰓囊的薄皮溞科和大眼溞總科所特有,呈鞍狀,位於頭的後半部背側,由腺性上皮細胞組成,這種細胞有固著作用。
3頸呼吸器是溞屬等幼體所特有的呼吸器官,位於頭部背側,由一團細胞組成。幼溞第一次脫殼後頸呼吸器就消失。

排泄系統

枝角類有兩種不同的排泄器官,即顎腺和觸角腺。
1.顎腺又名殼腺,1對,生於前胸兩側,由末端囊和細長盤曲的腎管組成。枝角類成體都具顎腺,它是枝角類主要的排泄器官。
2.觸角腺是枝角類幼體的排泄器官。也分末端囊和腎管兩部分。有的種類(如蚤狀溞等)它成體還殘存退化的觸角腺(只有幾個細胞),但已無排泄功能。

神經系統

1.像其它節肢動物一樣較原始。主要由若干神經節和神經索組成。
2.感覺器官:
a.感化器是第一觸角上的嗅毛。
b.觸覺器是第一觸角上的觸毛、後腹部的尾剛毛和軀體上其它各種毛狀體。
c.視覺器通常包括一個單眼和一個複眼。
d.頸感器為枝角類所特有,分布於頭部各處,與由腦發出的神經相連。

生殖系統

1.雌性生殖 雌性生殖系統位於中腸的兩側,1對長形的卵巢,1對頗短的輸卵管,1對生殖孔,位於後腹部靠近背面的左右兩側與孵育囊相通。
2.雄性生殖 雄性生殖系統也位於中腸的兩側,為1對臘腸形的精巢,其後接1對輸精管,末端為生殖孔,開孔於肛門或尾爪附近。少數種類的生殖孔開口於陰莖狀的突起上,這突起就是交媾器。

繁殖方式

一般來說,當外界水溫合適、食物充足時(多數為春夏時期),進行孤雌生殖(單性生殖);外界環境惡化時進行有性生殖(兩性生殖),產生冬卵。枝角類每繁殖(產卵或產幼)一次就蛻皮一次,即為一齡。生殖量達到高峰前,生殖量一般隨齡數的增加而增加,但高峰過後,生殖數與齡數成反相關。
適合枝角類實行無性生殖的水質條件如下:水溫:17-30℃,pH:6.5-8.5,鹹度:淡水種可耐鹹度2-3ppt,海水種則可耐高鹹度。溶氧:1-5ppm,溶氧超過5ppm時,繁殖力會下降。
影響枝角類生殖的因素有很多,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溫度、種群密度、餌料、鹽度等方面。

枝角類

溫度對枝角類生殖的影響

枝角類的最適生長溫度一般為18℃~25℃。隨著溫度的升高,枝角類的性成熟時間會提前,縮短產卵周期。成齡生殖量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這一點在隆線溞、多刺裸腹溞上有過實驗證明。

食物濃度對枝角類生殖的影響

隨著食物濃度的下降,其生殖量也會下降。
此外,隨著食物濃度的下降,也會導致生殖方式的改變。夏季時,枝角類繁殖總量達到高峰,食物相對減少,則會產生雄體,進行兩性生殖。國內外學者對此有過一些研究,比如Louis、楊四秀等。

分布套用

絕大多數生活於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魚類的重要食餌,故俗稱“魚蟲”。可人工培養,作魚類的餌料,如蚤狀溞。全世界僅有少數種類(約11種)分布於海洋沿岸水域,我國沿岸常見的僅5種。如烏喙尖頭溞(Penilia avirostris)。
枝角類的適應性廣,繁殖力強,生長迅速,且營養價值高,乾重粗蛋白含量達55%左右,是鰱、鱅、鯉、鯽等常規養殖魚類魚苗培育階段和特種水產養殖幼體階段的適口、易得的好餌料.
枝角類的食性有兩種:淡水枝角類主要濾食水中的細菌,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海洋枝角類則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
枝角類許多物種取食浮游植物,對控制淡水水體藍綠藻有一定作用,被稱為“經典操縱”,通過調節大型浮遊動物的生物量,提高浮遊動物對浮游植物的攝食效率,降低浮游植物的數量。但由於其消化分解後的物質並沒有完全轉移出水體而有復發風險,且該物種取食能力有限,無法取食體積超過40um的藻類,以及無法控制已成規模的藻類群體,所以其實際套用效果仍需論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