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外貌特徵,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特性,產地環境,地理環境,土壤情況,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傳說,
產品特點
外貌特徵
果洛大黃的主要品種是
唐古特大黃(雞爪大黃)和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elf)屬蓼科大黃屬,是掌葉大黃的變種,葉片深裂成雞爪狀,也叫雞爪大黃,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粗大、肥厚,直徑達10厘米,外皮棕褐色、有縱橫皺皮,斷面棕黃色,具多數星點排列成環圈;莖直立,高達2米,圓柱形,中空,少髓節部膨大,上部具分枝;莖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與葉片等長或稍短,被柔毛;葉片輪廓寬心形,掌狀二至三回深裂,長寬近相等30~50厘米,一回裂片3~7枚,裂片再一至二回羽狀深裂,小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狹尖,表面具有乳頭,狀小突起,背部有柔毛;莖上部葉較小,柄短;托葉鞘褐色,膜質,被短柔毛;大型圓錐花序緊密,分枝向上,貼近花序軸,密被乳頭狀毛;花小,淡黃色至乳白色或紫紅色,花被片橢圓形或圓狀卵形,長約1.5毫米;瘦果橢圓狀三棱形,長8~10毫米,寬6~8毫米,頂端微凹,莖部淺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掌葉大黃(
Rheum palmatum L.)為多年生草本,高可達2米,葉面呈手掌形狀。根及根狀莖粗壯,肥厚,稍木質,外皮暗褐色,斷面深黃色,根狀莖橫切面外圍有排列緊密的環星點。莖直立,粗壯,無毛。基生葉和下部葉具粗壯的長葉柄;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達35厘米,掌狀淺裂至半裂,基部淺心形,裂片呈狹三角形,先端尖銳,兩面疏生乳頭狀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莖生葉較小。花序圓錐狀,頂生,長10~20厘米。花小,淡紅紫色,數朵簇生;花被片6,排成2輪;雄蕊9,稍露出花被;小堅果長方狀橢圓形,長約10毫米,寬7~8毫米,具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基部近心形,棕色。花期6~7個月,果期7~8月。
外在感官特徵
果洛大黃根莖呈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厘米,直徑3~10厘米。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橫皺紋及縱溝,頂端有莖葉殘基。切開面多凹凸不平。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不易折斷,折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性。根莖橫切面髓部較寬,其中可見星點,排列成環或散在;根部橫切面則無星點,木質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氣清香,昧苦微澀,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內在品質特性
果洛大黃以地下根或根莖入藥,被歷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為中藥“大黃”的正品。果洛大黃藥性駿烈,古有“將軍”之稱,即瀉下,又收斂。主治實熱、便秘、積食、停瀉、腹疼,肝熱引起的眼熱,內熱引起的的牙疼、口瘡、衄血、便血、黃膽等。外用治燒傷、燙傷、蜂窩組織炎、瘡癰、疔毒等;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疼。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疼。果洛大黃也是傳統藏藥資源種類,藏名稱“君木扎”(譯音),在《月王藥珍》、《
四部醫典》、《吾三卷香》、《晶株本草》藏醫藥傳統經典著作中均有記載,藏醫認為,果洛大黃具有清熱瀉下、消腫止疼的功效,用於治療赤巴和培根病及其引起的熱性病症、瘟疫、高燒、實熱便秘、腹疼等病症。大黃中具有致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甙及雙蒽酮甙,其瀉下作用,較其相應甙元作用為強,蒽醌甙有:大黃酚-1-葡糖糖甙或大黃酚甙、大黃素-6-葡糖糖甙、蘆薈大黃素-8-葡萄糖甙、大黃素甲醚葡萄糖甙、大黃酸-8-葡萄糖甙:掌葉大黃中還含有大黃素雙葡萄糖甙、蘆薈、大黃素雙葡萄糖甙、大黃酚雙葡萄糖甙。游離型蒽醌類主要有:大黃酚、大黃素、大黃素甲醚、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又含有大黃鞣酸及其相關物質,如沒食子酸、兒茶精、大黃四聚素此類物質有止瀉作用。
檢測機構對果洛州甘德縣崗龍地區的大黃中的營養成份和蒽醌類有效成分進行了檢測(詳見產品品質檢測報告)。按青海省大黃的地方標準,大黃5種蒽醌類的有效成份指標:
蘆薈大黃素≥2.48%、
大黃酸≥2.23%、
大黃酚≥0.96%、
大黃素≥1.25%、大黃甲醚0.98%。果洛大黃與黃南州澤庫縣大黃相比蘆薈大黃素(±0.297)高9.89%、大黃酸(±6.633)高107.56%、大黃酚(±1.124)高29%、大黃素(±1.674)高126.24%、大黃甲醚(±0.506)高33.87%、總量(±10.134)高63.87%。且含有果糖、葡萄糖、澱粉、脂肪酸和沒食子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所以果洛大黃不僅是良好的保健營養食品,也具有良好的治療功效,其根部發達,色澤鮮亮,肉質棕黃色,油性大,味清香,味苦而微。
產地環境
地理環境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於
青藏高原東部,東經96°54′~101°51′,北緯32°31′~35°37′。以高山區為主,區內海拔4000~5000米的地區約占全區面積的80﹪左右。巴顏喀拉山綿亘在果洛州南部,阿尼瑪卿雪山逶迤於果洛州北部,年寶葉什則屹立於東南。州內地貌類型大致可分為山地、河谷、盆地三大類。西鄰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東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相鄰,東部同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相毗鄰,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緊緊相依。東西長約448千米,南北寬約334千米,土地面積為80781平方千米,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11.22%,可利用草場面積8860.1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3.12%。
土壤情況
果洛藏族自治州牧業土壤占全州總土壤面積的90.99%,是果洛州最重要的土壤類型。土壤類型主要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沼澤土、草甸土和風沙土等,這些土壤養分狀況完全由自然因素支配,主要特點為有機質含量高,全州牧業土壤有機質一級占93.60%。
水文情況
果洛藏族自治州年平均降水量在236.3~764.6毫米之間,降水量自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多,東南部的久治、班瑪兩縣水汽充沛,年降水量較多,西北部的瑪多縣,年降水量較少,境內中部的達日、瑪沁、甘德三縣降水量次之。果洛州境內水系分為三個流域區:黃河流域區:黃河流域貫穿全州五縣,其一、二級支流布滿全境,流域面積63500平方千米;長江流域區:流域面積9840平方千米,州境內河流密布,且分布均勻,流程長,自然落差大,河流坡陡水急,水能資源豐富。
氣候情況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形成了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特點,並具有顯著的區域性氣候特徵。全州年平均氣溫-4.1℃~2.4℃。年日照量在2314.5~2702.7小時之間,境內各地區的日照百分率在52%~62%之間,全州年降水量在326.3~764.6毫米之間,無霜期180天左右,其優點是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和乾物質積累。果洛州日照強烈,氣候適宜栽培大黃。
歷史淵源
由於果洛地處偏遠,環境閉塞,歷代封建王朝沒有在這裡真正建立過政權,實行直接統治,長期游離在各大政治集團之外,大小部落是社會最基本的組織形態,互不統屬,各自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這裡仍處在封建部落割據狀態。人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是遊牧、狩獵、和採集業,生產方式原始落後,人民生活極其貧窮。
在長期的狩獵和採集過程中將部分野生藥用植物進行積累,換取生活來源或簡單的醫用。據史書記載,在草原宗教生活中採集大黃不但作為醫用,而且用大黃流行占卜,在瑪多莫格德哇遺址中發現一些石頭排成圓圈,在石圓圈附近,出土了一些類似大黃殘留物,顯然在這兒曾進行過一些喪禮或或有關宗教儀式。根據以上推斷,果洛先民通過宗教活動已初步掌握了用大黃進行醫治或食用的方法。
幾百年來,果洛草原頭人之間為了擴充草地資源相互殘殺,由於少數頭人牲畜不斷增加,從而也增加了牲畜因疾病而死亡,為了減少牲畜的死亡率,大黃成了醫治牛羊的良方,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消食,當地牧民將大黃切成片,作為大黃茶進行飲用,在以肉食為主的果洛地區部分牧民任然喝用大黃製成的茶來降脂。
果洛州班瑪縣藏醫丘智合先生在他的藏醫專著中專門敘述了大黃的藥用及食用的的方法。果洛大黃除具有瀉火解毒、活血消瘀等傳統功效外,還具有突出的抗菌、抗病毒、抗衰老、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別適用於糖尿病患者和保護腎臟的作用。使其從單一藥用植物資源的局限中擺脫出來,得以向特色食品、飲料、保健品等產業領域擴展,資源實際需要量日趨增加,而人工栽培大黃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無需精細管理。
生產情況
2013年,果洛野生大黃面積400多萬畝,人工種植20多萬畝,年產量達120萬噸,年產值達1.8億元以上。
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果洛大黃”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野生果洛大黃在全州6縣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
瑪沁縣大武鎮;
甘德縣上貢麻鄉、下貢、麻鄉、崗龍鄉、柯曲鎮、青珍鄉;
達日縣建設鄉、窩賽鄉、特合土鄉、吉邁鎮、莫壩鄉;
久治縣智青松多鎮、門堂鄉;
班瑪縣吉卡鄉、達卡鄉等地區的河谷灘地、漫坡及平原地帶,面積約400萬畝。人工種植果洛大黃主要分布在瑪沁縣大武鎮、達日縣窩賽鄉、班瑪縣瑪柯河鄉等地區的退化草地,面積約20萬畝。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1-447。
安全要求
果洛大黃產地屬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之一的果洛州,是世界公認的無公害超淨區之一。產地環境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採集、加工、生產等嚴格按無公害技術規程和保護生態、循環利用的原則進行。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果洛大黃主要生長在海拔3000~4000米的河溝、平灘、山坡地、樹緣地帶以及人工開墾的草原灘地,利用野生芽苗或採集籽種進行人工繁育,半野生條件下生長而成。產地空氣符合GB 3095—1996有關要求,水質符合NY5027要求,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1—2000)要求。
2、品種範圍:果洛區域內的野生大黃主要品種是唐古特大黃(雞爪大黃)和掌葉大黃。人工種植是從野生大黃採集芽苗移栽或籽種育苗栽培,在半野生條件下生長而成。果洛人民移栽種植大黃的習慣由來已久,不但作為藥品、商品來生產,增加收入,並且還作為庭院觀賞植物來種植,與牧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據粗略統計,果洛州野生大黃在400萬畝以上,其中人工種植大黃面積20萬畝,儲量及面積均處在青海省前列。
3、生產過程管理
3.1栽培技術:整地施肥:一般在圈窩子旁、房前屋後或退化草地上,選擇土層較厚、土質肥沃、排水性好的地方培植,一般不需要整地和施肥。種子採集:大黃品種易雜交變異,選品種較純的三年生健壯植株作種株,8月中、下旬待種子大部變黑褐色時,連莖割回,陰乾、脫粒,備用。育苗移栽:育苗種植法根據移栽時間有兩種,分春播和秋播,一般秋播為好。育苗一般在春季解凍後或入秋上凍前一個月進行,育苗前先整地開溝,可條播或撒播,溝距25~30厘米,播幅10~35厘米,每公頃用量30~75千克。撒播時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薄履細土,蓋草。每公頃用種量75~105千克。發芽後於陰天或晴天午後將蓋草揭去。苗出齊後,及時除草,如幼苗太密,可結合第一次除草減苗。苗期間追施畜糞有機肥2~3次.初冬回苗後用土草或落葉覆蓋,至次年萌芽時揭去覆蓋物。春播者於第二年4~5月移栽,秋播者於第二年9~10月移栽。選根有中指粗的幼苗,將側根及主根的細長部分剪去,按行距70厘米,株距50厘米開穴,穴深30厘米左右,每穴栽苗1株。春季移栽的土宜淺,使苗葉露出地面,以利生長;秋季移栽蓋土宜厚,應高出芽嘴5~7厘米,以免冬季遭受凍害。子芽繁殖:在大黃收穫季節,將根莖側面萌生的健壯肥大的子芽摘下,按行株距55厘米×55厘米挖穴,每穴放1子芽,芽眼向上,蓋土6~7厘米踏實,栽種時在切割傷口塗上草木灰,以防感染病菌,然後再栽種。種子繁殖:將當年收穫的大黃種子拌水浸泡1~2天,種尖露白後撒播在整好的田裡,覆土鎮壓,出苗後適當除草間苗。
3.2田間管理:果洛大黃種植一般在定植後疏于田間管理,在半野生條件下,自然生成。第三年,為了防止抽苔開花影響產量和品質,除留種以外,均要及時摘除花苔,以免消耗大量養料,以利於根莖發育。
3.3病蟲害防治:果洛大黃在半野生條件下,利用天然草原的退化地種植,因海拔高,氣候冷涼,極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用進行病蟲害防治。採集:果洛大黃定植後第四年普遍成熟,四年生以上的品質最佳,可以集中採集。採集期一般在8~9月間,地上莖葉變黃,開始枯萎時採挖,採集時採取“采大留小,采主留次、采直留側,采莖留芽和間隔採挖”的原則進行採集,以利今後恢復生長,循環利用。採集時根據根的大小,挖長、寬1米,深0.7米的的坑將根部取出即可,取出根部後必須回填,回復原狀。回填的同時移植芽苗進行循環生長,或撒播草籽以防水土流失。一般畝產鮮黃1500~2000千克。
3.4初加工:清除根莖表皮泥土和其它殘留物,用竹刀或銅製刀具削去外皮和小側枝,切成厚3~4厘米的片狀,一般不用鐵制刀具切割。自然風乾或陰乾後包裝儲藏,禁止雨淋。根莖含水量低於13%為宜。
3.5生產運輸:包裝:按食品包裝要求採用食品袋、紙箱包裝。標誌:產品標誌應標明產品名稱、商標、質量等級、產品地點、企業名稱、郵政編碼、電話號碼等內容。運輸:根據運輸距離和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運輸時要做到輕裝、輕卸,防止機械碰撞和損傷,運輸工具要清潔衛生、無污染、無雜物、短途運輸要防日曬雨淋。長途運輸要注意採取防火、防污染,不使產品質量受到影響。貯藏:收穫後,風乾前進行保鮮貯藏,風乾後防潮、防蟲安全期貯藏。
專用標誌使用
1、明確表述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果洛大黃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果洛大黃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2、經審核符合標誌使用條件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標誌使用申請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標誌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和義務。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生效後,標誌使用人方可在農產品或者農產品包裝物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可以 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活動。
4、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檔案,如實記載地理標誌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聲譽,正確規範地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5、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歷史傳說
在果洛民間對大黃的傳說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大興地精的各路神仙,地藏仙與地仙女,請引領我歌辭我福。此地乃是瑪域福澤地,是將嚮往四溢的寶地,我是嶺國智慧的受護神。此歌是嶺國情器贊,在此要敘述草藥。夏盛奇藥大黃的由來,在森尖珠母誕生的格莫。曾長出過一隻大黃,從此每逢盛夏,大黃之寶滿山野,形如鹿角葉茂盛”。傳說:很久以前,一商隊從赤嶺(今湟源一帶)來到果洛達日地區,商隊首領是個果洛通,旁晚在帳篷住宿,見有少女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責問:“你何故這般打罵老人”?那女子道:“我責罰自己的兒子,與你何乾”?聞者皆大吃一驚,原來此女子竟年近八十,老漢也已是花甲之年,他受責打是因為不遵守族規服用草藥,弄得未老先衰,商人吃驚又好奇,鞠躬請教:“敢問女士,不知服的是何種靈丹妙藥”?女子只是說:“這是一味藏藥,是寺院“熱寶且”(譯—活佛),哪裡得來的,它不是草,像鹿角,在我們草原上到處都有”,商人見女子不肯透露細節,忙跪拜道:“在下是赤嶺(今青海湟源地區)郎中,家中老父年邁,命我帶商隊來貴地換一些養顏,便秘,積食的藏藥,真是保佑今日遇見您,我願將全部貨物換你的草藥”。女子見來著誠心一片,便以實情相告:“這草藥名叫“軍木扎”(譯音)堅實,又稱“將軍”,四季可服用”。食用後使女人與花相配,男兒與許仙相容。後來,果洛生產的大黃名聲越來越大,深受牧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