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鼠貝冢
- 出土地點:美國內華達州
- 所屬年代:保存可至40000年左右
- 外文名:Packrat Middens
- 歷史價值:年代測定分析
- 成分:鼠尿、糞便、垃圾等
由於林鼠貝冢中含有大量保存下來的植物碎渣,通過考古學的年代測定,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出這些植物碎渣的存在年代。如果,古生物學家能夠對這些碎渣一一作出辨別,那么便可以輕易地分析出在某一年代區域內生長的植物,從而了解植物生態的變遷。目前,林鼠貝冢分析法主要用於美國南部消逝的印第安人聚落的歷史研究,通過分析林鼠貝冢在不同年代保存下來的植物成分,可以推理出人類聚落生態變化的過程。20世紀70、80年代,美國古生態學者朱里奧·貝當古(Julio Betancourt)曾對新墨西哥州的查科峽谷進行過長期的研究,發現阿納薩齊人的衰落與森林的退化有很大的關聯,並於1983年發出了學術論文,引起了全美的轟動。貝當古研究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林鼠貝冢,他蒐集了數十個貝冢,通過年代測定進行編排,發現從公元1000年左右開始,貝冢中已找不到阿納薩齊人賴以生存的杜松,由此,貝當古推斷阿納薩齊人正面臨著生態惡化的困境,這很可能就是後來印第安人遷出峽谷的原因。在早先,考古學家儘管也作出了生態惡化是阿納薩齊文化消逝的原因,但一直未得到證據支持。林鼠貝冢的研究是這一考古難題的大突破。
美國著名演化生物學家賈德·戴蒙(Jared Mason Diamond)在其書《崩潰》中亦有對林鼠貝冢的詳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