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文集收錄了林風眠的全部文字文獻作品,並按藝術與人生兩個主題分卷出版,即《林風眠談藝錄》和《林風眠長短錄》。《林風眠談藝錄》從藝之途、藝之道、藝之聲、藝之流、藝之語等方面全方位展現林風眠的藝術思考。通過本書,世人可以看到中國美術發展的百年歷程,看到林風眠為中西藝術之融合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看到藝術本身應有的面貌、價值和使命,看到這位老人歷經風雨的人生和返璞歸真的感悟,從而領略林風眠作為現代畫家的深厚國學功底,領略林風眠作為藝術教育家的深邃哲思。書中還收錄了林風眠的代表畫作及林風眠藝術年表,為讀者提供了一部鑑賞互動之難得的文本。
基本介紹
- 書名:林風眠文集:林風眠談藝錄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320151, 751532015X
- 作者:林風眠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頁數:237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青年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他早期創作多為油畫,代表作《摸索》《人道》《痛苦》等蘊含著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後期主要致力於中國畫創新,所作靜物、花鳥、風景、人物,無不氣韻生動,情趣盎然,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等。出版有論文集《藝術叢論》、畫冊《林風眠畫集》等。
圖書目錄
藝之途
東西藝術之前途
鄧以蟄《中國繪畫之源流及其變遷》按語
中國繪畫新論
知與感
美術的杭州
美術館之功用
我們所希望的國畫前途
什麼是我們的坦途
藝術與新生活運動
生活藝術化
中國雕刻向何處去
國防藝術之可能性
談新美術
美術界的兩個問題
藝之道
藝術的藝術與社會的藝術
致全國藝術界書
革命與藝術
藝術與民族
藝術家應有的態度
《藝術叢論》自序
抗戰建國與藝術教育
抗戰四年來之美術工作
關於美術之研究
藝之聲
新年同樂會上的講話
藝術大會的使命——在《北京藝術大會》上的演辭
在北京藝專畢業生歡送會上講話
我們要注意
徒呼奈何是不行的
把希望寄給藝術館吧
《前奏》發刊詞
藝專三周年紀念演辭
怎樣研究繪畫
藝術與抗戰
要認真地做研究工作
藝之流
我的興趣
跨入一個新的時代
老年欣逢盛世
抒情·傳神及其他
談水彩畫——在京滬兩地畫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林風眠畫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回憶與懷念
在第一看守所寫的自傳
獄中詩二首
代序
自述
藝之語
訪問林風眠的筆記
林風眠台北答客問
林風眠藝術年表
編後記
後記
過去筆者曾編有《林風眠藝術隨筆》《林風眠論藝》等出版物,有的因文章或缺而沒有被選入,如上世紀三十年代散落在報紙雜誌上的《藝術與民族》《革命與藝術》《藝術家應有的態度》《我的興趣》等文章,還有抗戰期間的《國防藝術之可能性》《抗戰建國與藝術教育》《藝術與抗戰》《抗戰四年來之美術工作》等一大批重要文章沒有下功夫去搜尋查找,至今才查實。於是給人造成林風眠在抗戰期間“隱退”的錯覺。有的因某種因素而未能與讀者見面,如《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藝術》因不是本人著作僅是譯文而被篩。其實上述譯文,細細品味,如同一部歐洲現代美術史。從另一側面也可了解到林風眠對西方現代藝術的關注程度,為便於閱讀,畫家、雕塑家的譯名盡力規範到大百科的範疇,現在看來尚有差距。《藝術與新生活運動》大量篇幅說的是“藝術與社會”、“藝術家與生活”的關係,以及藝術家的責任和人格修養,與其說是為“新生活運動”抬轎子,還不如說藉機亮出自己的藝術觀念。又如《跨人一個新的時代》,這是林風眠下鄉體驗生活後一篇十分動情的感想,當然其中不乏隨聲附和的浮誇之詞,但是對於全面了解林風眠的思想脈絡都是不可或缺的資料。本著還原歷史,梳理研究林風眠先生的藝術思想的發展過程,這次我們把散落在報紙雜誌上的講演記載也一併蒐集一起,這樣和盤托出或許能得出更加客觀更加公正的評價。
至於《在第一看守所寫的自傳》,林風眠先生當時迫於環境,雖給自己扣了許多不實“帽子”,但他還是清晰地寫出了自己的人生軌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所以給予人編。這裡尚需說明的是已知的還有兩篇文字:《趙春翔訪談》和《談王挺琦水彩畫》目前尚未覓到,未知的文稿有待發現,予以補充。
這裡我們特別要感謝的是彭飛先生,他將近些年來研究林風眠的成果,無私地、無保留地提供了一批資料,如《序言》《升學與就業》《藝術與抗戰》《新藝術與宣夫的畫》《致熊君銳》《致張學良》等一併貢獻出來,使《林風眠談藝錄》和《林風眠長短錄》更加完善。湖北美術學院喻琴博士提供的《校長序文》。李丹妮女士將林風眠先生後寫給她的書信,完好地全部提供給我們。徐宗帥先生提供的一切幫助,以及威華集團董事長李建華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感謝。
編者朱朴
2013年3月
序言
林風眠以振興中國繪畫藝術為己任,竭力倡導並踐行“中西融合…‘藝為人生”的主張。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創建杭州國立藝專時林風眠就提出“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理念,摸索出一條“中西融合”的教育體系,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林風眠在課堂上有一段蛹變蝶的比喻,讓很多學生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對學生強調向自然學習,感受,理解,研究,如果起初的嚴格基礎訓練是作繭自縛成蛹的話,那么蛹的破繭化蝶便是能否成為藝術家的關鍵!林風眠教誨學生要激發自身創造力的本能,才能破繭化蝶,自由飛翔在百花叢中。正因如此,他先後培養出了一批國內外極具影響力的傑出藝術家。
林風眠在藝術教育方面的突出貢獻和藝術創作上的卓越成就,基於他在藝術理論以及美學思想方面的建樹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這已經成為我們終身受益的指南,我們崇敬這位恩師。
《林風眠談藝錄》從“藝之途”“藝之道”“藝之聲”“藝之流”“藝之語”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現了林風眠的藝術思考。《林風眠長短錄》收錄了林風眠關於那些年代、那些畫作、那些作者的藝術講義和書信札記,全方位地展現了林風眠的人生感悟。通過這兩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美術發展的百年歷程,看到林風眠為中西藝術之融合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看到藝術本身應有的面貌、價值和使命,看到這位老人歷經風雨的人生和返璞歸真的心路歷程,從而領略林風眠作為現代畫家的深厚國學功底,作為藝術教育家的深邃哲思。總之,這是很值得一讀的兩本書。
肖峰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