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文化自覺觀與翻譯思想研究》2018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紹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語堂文化自覺觀與翻譯思想研究
- 作者:王紹舫
- 出版時間:2018年06月01日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頁數:255 頁
- ISBN:9787517064138
- 類別:文學理論類圖書
- 定價:7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林語堂文化自覺觀與翻譯思想研究》2018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紹舫。
《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第13輯)》是一本2023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選民。內容簡介 《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旨在為翻譯界的學者們提供一個展示亞太地區翻譯研究成果的學術交流平台,增強亞太地區翻譯實踐工作者和理論學者們的“文化自覺”意識,推動該地區翻譯研究的發展和以翻譯為媒介的文化輸出,並最終...
簡論文學翻譯策略 論翻譯中風格的再現——以楊絳《洗澡》中的修辭風格為例 創造性叛逆下詩歌翻譯的美學再現——以《楓橋夜泊》的英譯為例 增譯抑或減譯?——基於形合與意合的英漢互譯研究 跨文化視角下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中的中國英語研究 淺析翻譯中原作意向性闡釋 嚴復的“信達雅”與泰特勒翻譯理論的對比分析 ...
中國智慧跨文化傳播的“中國腔調”——林語堂“譯出”策略的多維思考 中國文學史書寫的“他者”視角 典籍外譯中的譯者主體選擇——從理雅各《易》英譯本說起 清閱讀之障,傳文化之真——論理雅各《尚書》譯本中的顯化和異化策略 翻譯研究 論翻譯史研究的範疇 中國軍事翻譯史研究構思 自成一家的黽勉探索——潘文國...
《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第二輯)》是2016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選民。內容簡介 《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旨在為譯界的學者們提供一個展示亞太地區翻譯研究成果的學術交流平台,增強亞太地區翻譯實踐工作者和理論學者們的“文化自覺”意識,推動該地區翻譯研究的發展和以翻譯為媒介的文化的輸出,並最終...
5、《什克洛夫斯基後期思想研究》,《研究生時代》2001年第4期。6、《“奇異化”與“時間”——什克洛夫斯基後期思想的兩個重要概念》,《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7、《HBO的生存之道》,《新娛樂》2003年第6期。8、《走近林語堂》,《吉首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9、《民族文化的超越與文化的先進性》...
高鳳謙(1870—1936),福建長樂人,閩學會的主要翻譯人員,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他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和翻譯家鄭振鐸的岳父,曾任漸江大學堂總教習、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等職。民國年間曾同蔡元培先生一起編民國國小課本,他對翻譯事業猶為關注,曾為一些譯著作序,闡述他對翻譯的看法。1897年5月12日,他在《時務報...
真正能體現出唯美主義美學思想的文論譯介始於朱維基,他率先翻譯了王爾德的《謊言的頹敗》,林語堂則分五次翻譯發錶王爾德的另一篇文論《作為藝術家的批評家》。此後,沈澤民的《王爾德評傳》(《小說月報》12卷8號,1921年),張聞天和江馥泉的《王爾德》(《國民日報》副刊《覺悟》,1922年),以及梁實秋的《王爾德的...
伊藤虎丸先生便是在竹內好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回心”與“贖罪文學”的思想。《狂人日記》在伊藤虎丸這裡也被理解為一個轉折性的文本。他稱“我同竹內好先生一樣在《狂人日記》的背後,看到了作為魯迅文學‘核心’的‘回心’。而且,我們看到了從魯迅留學時期從事的評論和翻譯的文學活動(相當於《狂人日記》中的狂人...
《曹葆華詩歌之“夢”》,《詩人 翻譯家 曹葆華》,上海書店2010年1月。《“一個種族的尚未誕生的良心”——王家新論》,《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1期。《一代校園作者的精神側影——讀》,《文藝報》2010年1月29日。《從政治的詩學到詩學的政治——北島論》,《新詩評論》2009年第1輯。《從政治的詩學到詩學...
在這樣的時代里,不去探尋毛澤東與林語堂的差別而是著眼於他們共通的民族主義部分,不能不說是竹內好的真知灼見。思想“焦點”竹內思想的“焦點”,在於他作為思想家的態度。這是通過否定的過程而使被否定的對象獲得新生的思想態度。從中,可以抽取出有關落後所暗含的道德優勢、為消滅惡而存在的惡這一內在批判的邏輯...
雖然這也是必要的,但是它很難真正使中國古代文論融入現代文化生活之中,難免產生貌合神離。比如意境與西方文論的典型,還有比興與西方文論的形象理論等等,我自己曾寫過專門研究“興”的範疇的著作與論文,我深感葉嘉瑩先生所說,至於“興”之一詞,則在西方文論中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翻譯。因為不僅是外在詞性...
夏丐尊:要把這本書全部翻譯出來 李大釗:一翔直衝天,彼何畏荊棘 李漢俊:用“新時代叢書”巧周旋 李 達:“人民出版社”由我主持 陳望道:真理總是不脛而走的 郭沫若:鐵佛披金色相黃 徐悲鴻:運用“禪”的智慧搞創作 林語堂: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 毛澤民:上海書店是極要緊的陣地 茅 盾:要把這一段歷史...
現在有人評論說,當時是以泰戈爾在華的講演及其哲學與文學思想作為焦點而展開了一場“東西文化論戰”,其實不太符合當時的情景。我覺得當時引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的真正原因在於陳獨秀個人地位與政治處境的轉變。前面我引了陳獨秀1915年傑出地翻譯泰戈爾《吉檀迦利》的那組“MindWithout Fear”詩可以說是他“心無恐懼...
海外翻譯 《禮記》的翻譯源起16 世紀,而英譯本的傳播始於19世紀,其代表是1885年理雅各《禮記》英譯本的出版。《禮記》的全譯本並不多,節譯略盛,如阿瑟·戴維·韋利進行過節譯;翟理士節譯的 《禮記·檀弓》發表在《中國文學史》(1901)上;1938年, 林語堂先生將《禮記》節譯收錄在《孔子的智慧》(The ...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194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師從中國哲學大師馮友蘭教授。1970年後編篡馮氏《三松堂全集》共14卷,翻譯馮氏英文著作為中文,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塗先生在先秦儒學、楚國哲學史以及中國教育哲學研究上頗有建樹,素以功力見長,著有《楚國哲學史》、《中國高等教育史...
讀羅曼羅蘭創作、傅雷先生翻譯的《名人傳》,讓我們從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更讓我們明白: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式幻想的苦難;唯有克服苦難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當起命運的磨難。讀海倫·凱勒一個個真實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遭受不濟命運的人所具備的自強不息和從容豁達,從而讓...
近代翻譯文學之興 為人詬病的鴛鴦蝴蝶派 王國維的遊戲文學觀 白話文運動的暗流涌動 對白話文的張揚 第二輯·新文學何以發生 關於現代文學的起源 現代化進程與現代性的萌動 海外視野 大陸研究者的新目光 三種文學史模式 問題與“新大陸”《海上花列傳》的文學價值 “救風塵”的終結 藝術結構的新探索 文學語言的自覺...
《準風月談》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3年所寫的雜文六十四篇。包括《夜頌》,《“吃白相飯”》,《晨涼漫記》,《秋夜紀游》,《四庫全書珍本》,《男人的進化》,《電影的教訓》,《關於翻譯(上)》,《喝茶》,《外國也有》等。內容簡介 1.遵循魯迅自選版本,再現初版原貌。2.魯迅的讀者群...
同時他們大力提倡翻譯外國小說,認為翻譯小說在政治上既可以宣傳新思想,啟發民智,藝術上又可以借鑑。據《晚清戲曲小說目》著錄,翻譯小說有 667種之多。英國的狄更斯,法國的大仲馬、小仲馬,俄國的托爾斯泰等人作品,被介紹到中國來。林紓、 伍光建、 魯迅等都是著名翻譯家。《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等譯作,風行...
為中國的現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支持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學術著作、自然科學著作、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對於...
他們基本都有關於基督信仰與中華文化方面的積極言論。現代意義上的“儒家基督徒”與致力於翻譯介紹西方神學的所謂“文化基督徒”既有重合又並不等同,關鍵在於他們在接納基督信仰的同時還有熱愛和建設、更新中華文化的立場。(杜維明從另外一個角度指出:“儒家式的”這個帽子並不是誰都可以戴,儒家不是萬金油。“儒家式...
關於翻譯的通信(並J.K.來信)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文,並附記)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生於沒落的封建家庭。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
山東鄉村建設研究所畢業,重慶北碚私立勉仁書院研究員。長期追隨梁漱溟、熊十力兩位先生治學,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儒家學說有一定造詣。1941年以鄉建派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活動,1943年,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民主同盟,解放後在全國政協工作,1985年補辦離休。業餘從事翻譯工作,有《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等四部譯著出版,...
但是,他並不能像上層階級那樣把經濟資本轉化為文化資本。社會學研究注意到,上層階級的貴族品位凝結著大量的文化資本,而新生為貴的暴發戶雖有高額的經濟資本,卻缺少已轉換和積澱下來的文化資本。因為文化資本與金錢、貴族頭銜是不同的,它不可以直接地傳遞給某個人,而是慢慢地內化為身體形態的個人性情,如習性、...
廢名到北京求學時,正值新文化運動退潮,思想界分裂嚴重,新文化的統一戰線不復存在,維繫中國兩千年傳統道德秩序的儒家思想體系也已經崩潰,新的思想體系還未建立,政治依舊黑暗,大都市雖然進步,卻也充滿虛偽、邪惡、壓迫和暴力,廢名和當時大批“五四”知識分子一樣,感到孤獨苦悶虛無,精神上處於無所憑藉的流浪狀態...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豐子愷,堂號緣緣堂,筆名“TK”(FONG TSE KA),法號嬰行,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石門灣),中國現代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漫畫家,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代漫畫的鼻祖”...
《百年孤獨》被世界文壇譽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主峰,已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出版,銷量逾1000萬冊。內容簡介 創作背景 政治背景 《百年孤獨》寫作期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社會政治環境動盪且不穩定。戰爭主要圍繞著保守黨與自由黨之間權利的鬥爭而展開。兩黨之間的執政理念不一致,但對權利均...
一、文化戰略考量:當代中國最基本的翻譯思想;二、翻譯學意義理論的核心:把握“交流中的意義”;三、翻譯理解理論要旨;四、作為重要的中國譯論特色之一的翻譯美學;五、中國翻譯理論對策論核心思想:“功能帶償”;六、譯文操控的取向理論;七、翻譯學巨觀架構和整體性整合研究的重要意義。
11.《〈祝福〉及其兩個前文本的互文性研究》,《魯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11期。12.《回到五四,回歸文學,立足文本》,《魯迅研究月刊》2019年第9期。13.《徐訏〈鬼戀〉寫作時間與地點辯證》,《新文學史料》2018年第4期。14.《徐訏佚信》,《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1期。15.《茅盾〈水藻行〉翻譯與發表史實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