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古音學研究》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永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語堂古音學研究
- 作者:高永安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98042
《林語堂古音學研究》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永安。
《林語堂古音學研究》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永安。內容簡介林語堂1923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用德語完成的博士論文《漢語古音學》,在此前從來沒有完整公開出版過。本書第一次全面翻譯了該論文,並對該論文的創新和...
支脂之三部古讀考 林語堂 鈔本甲乙事案跋 朱希祖 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 陳寅恪 宋拓石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殘葉跋 徐中舒 西夏文漢藏譯音釋略 王靜如 中國古音(切韻)之系統及其演變 高本漢著、王靜如譯 聽寫倒英文 趙元任 殷墟沿革 董作賓 甲骨年表 董作賓 集刊第二...
里,為了解釋黑跟墨的同源關係,還是推測“‘黑’的古音可能是mxək”,但對於mx-的性質未作說明。故有的學者認為,王力晚年反對的只是被高本漢搞亂了的複輔音形式,而非籠統地反對古有複輔音聲母。陳新雄早年也反對古有複輔音聲母看,但到晚年逐漸改變觀點,並指導了若干學位論文論證上古音複輔音聲母的存在。
上古漢語(Ancient Chinese),指從殷商時期 (公元前16世紀)到三國兩晉(公元3世紀)以前的古漢語。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上從中古漢語(《切韻》音系)倒導上古音。在中古音的基礎上,可以用《詩經》的韻部和諧聲系列來推測古代的發音,還可以用漢語方言的存古特徵和一些外部證據。演變歷史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
20.《林語堂與語言文字學》(《林語堂研究論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1.《漢字是一種高級階段的文字》(《漢字文化》2006年第6期)22.《漢語、漢字與漢文學(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年世界母語日”北京慶祝活動特刊》)23.《高嵩高原序》(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7年7月)24.《從音看上古音》(《...
趙元任在《什麼是正確的漢語》一文中指出:京音之所以身價不高是因為它在演變的過程中發展較快,變化較大,“有些傳統的區分由於有規律的語音演變的結果在北京話里消失了”,在聲韻調各個方面喪失了中古音類的許多區別,文人學士從正統的繼承文化學術傳統、保存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當然會維護從切韻系統一線相傳發展...
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踏實學風,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的教師有駱瑞鶴教授、羅積勇教授、萬獻初教授,於亭、陳海波、肖毅、鄧福祿、熊桂芬副教、李會玲講師等九位。本學科先後承擔了《漢語大字典》、《故訓彙纂》、《古音彙纂》、《中華大典?音韻分典》等多個部級、國家級古籍整理大項目,...
《古漢語復聲母論文集》是一本書籍,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出版,出版時間1998。作品目錄 古有複輔音說 林語堂 中國古代語音有復聲母說 陳獨秀 上古音的聲母 周法高 試論幾個閩北方言中的來母S-聲字 梅祖麟、羅傑瑞 論上古音中帶l的復聲母 丁邦新 釋名復聲母研究 包擬古 幾個上古聲母問題 李方桂 原始漢語復聲母類型...
章炳麟還認為照系與精系古音同屬一類,這種看法不大符合實際,所以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摘錄 章炳麟為上古聲紐編制了一個總表,收在他所著《國故論衡》里,摘錄如下:喉音:見谿群疑 牙音:曉匣影(喻)舌音:端(知)透(徹)定(澄)泥(娘日)來 齒音:照(精)穿(清)床(從)審(心)禪(邪)唇音...
早在1923年求學期間,他就因周作人、常惠之故,積極蒐集民間歌謠,以建立“新文學”,編輯“新國風”;在此基礎上,探討方言、古音,提出改良、推行和擴充國語,與沈兼士、林語堂等32人所擬《北大研究所國學門方言調查會宣言書》乃中國現代語言學研究的里程碑,標誌現代方言調查工作的起步;與顧頡剛、容庚、孫伏園、...
守古與維新——古音研究三百年 沈約、四聲與平仄 猶遺寫韻軒中跡 留得風流後世看——女仙吳彩鸞與唐代功令的民間語境 大家的書與文 許我忘年為氣類 風義平生師友間——近年出版的幾種王國維書信集讀後 才情未竟的詞典學家——文學與幽默之外的林語堂 走進容庚先生的學術人生——讀《容庚雜著集》探音研韻 ...
馬裕藻當年在北大國學門多次作過《戴東原對於古音學的貢獻》的學術講座,後發表於《國學季刊》,胡適則寫過《戴東原之哲學》一書。既然均喜戴學,馬、胡二人便一唱一和,共同宣揚起戴東原的學說。謝光堯先生在《紅樓一角》中認為,“戴東原之在北大顯靈,是馬、胡二位對戴學解剖之故。”馬裕藻對胡適在治學...
他的新方法和新成果打破了傳統音韻學研究的成見,因此引起古音學上一場空前的大辯論。圍繞著如何認識和評價譯音材料和音韻研究方法等問題,以林語堂、唐鉞、汪榮寶為代表的新派同以章炳麟、徐震為代表的舊派展開了激烈的論爭。在辯論過程中,一方面暴露了新派引用材料方面的某些缺點,另一方面也顯示了新方法的優越性。...
就在那時,湯先生曾寫下一些有關語言學和《楚辭》的論文,但“幾經喪亂,原稿散失殆盡”。現在僅存的《駁林語堂“古音中已遺失的聲母”》《語言起源之商榷》和《招魂“些”字的來源》等,可以說是他那時期“僅存的一點學術陳跡”。而於專著《屈賦注》、《屈賦新章句》等在這時誕生。湯先生在貴陽時期的生活,用...
不過,本著高郵王氏“訓詁之旨,本於聲音,故有聲同字異,聲近義同,雖或類聚群分,實亦同條共貫,譬如振裘必提其領,舉網必挈其綱”的原則與方法,尋文究理,實事求是,就古音以求古義,必待揆之文義可安,驗之故訓有徵而後可也。管窺之見,蠡測之說,謬誤在所難免,尚祈專家學者與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1.中國首次提出了“閩南語、粵語、客家話同平仄、同韻說”,平仄與韻若有參差,亦比國語更近古音。2.倡議北京大學等高等學府古漢語專業多招考閩南語、粵語、客家話為母語之考生,有的放矢做學問,儘量避免無用功和造成人力資源浪費。3.鄭須覺曾參加北京師範大學某古漢語專業考試,教材一字未閱成績即得優;2009...
參考了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盧育三的《老子釋義》、任繼愈的《老子全譯》、林語堂的《老子的智慧》。但因版本複雜,多古音古字,謬誤之處,必在所難免。謹祈專家學者與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作者介紹 查德·漢森(Chad Hansen),國際著名漢學家。生於美國猶他州,研究西方哲學,密西根大學博士。曾在匹茲堡大學、...
駁林語堂《古音中已遺失的聲母》漢代語言文字學家楊雄年譜 《成均圖》與太炎先生對音學理論的建樹 《語言之起源》補記 附錄一 憶太炎先生 治學曝言 《古韻學管見》前言 《文字之初不本音說》跋 《國故論衡》講疏 《二毋室論學雜著選》序 《切韻孜外篇刊誤》序 《淵研樓語言文字論集》簡介 《屈學問答》選 ...
文人筆下超然幽逸,自造心境,賞時若逢窗明几淨啜名茗、燃異香、聆古音,則此境可以作神仙論,只是美書佳畫為之不易,而識之者亦難相逢。題齊白石【菊酒】冷逸之中忽透艷香,亦造物之奇也。題《榮寶齋畫譜:李苦禪》人貴能自立,畫亦如此,是故石濤云:“我之為我,自有我在。”苦禪師此冊,筆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