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林景潤
- 字號:字琴雨
- 出生地:莆田縣
- 去世時間:1946年
生平事跡,教育貢獻,生活情況,
生平事跡
宣統二年(1910),景潤就學於莆田哲理中學。民國5年(1916),考入福建協和學院政治系。8年,在即將獲得學士學位的前半年,他以教會公費留學生身份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9年,補滿大學課程,獲得文學士學位,同時,也得到奧伯倫學院的碩士學位。9年至16年,他又先後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深造,獲得哈佛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回國後,就聘於協和學院,任政治經濟學講師。17年,任社會科學系主任,不久,升任院長。在這一年裡,他爭取海內外人士的支持,建成文學院並建造兩座學生宿舍。
民國18年秋,教育部通令全國大、中學校實行軍訓,在校師生對此頗為不滿。他就把軍訓作為學生體育活動的一部分,列軍訓教官為教職工的一員,於是,不滿的情緒被消除了。當時教育部還命令全國學校開設“黨義”課,他就自己擔任了這一課程的講授。
為使學校得到當時政府的承認,景潤任院長後,就著手於學校的教學改革,先取消基督教學系,將基督教課程改為選修課;又按教育部頒布的標準安排各系課程,終於在民國20年取得教育部批准以“私立福建協和學院”名稱立案。他主張招收女生,22年,將協和學院辦成一個男女同校的學院。
民國28年,景潤兼任福建臨時參議會議員,福建文化建設事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協和學院立案之後,景潤又考慮把這個文理學院辦成大學。教育部提出要增辦農學院,然後合文、理、農三學院成立大學。他於是一面向美國託事部反映學校意見,一面籌備創設農學院。農學院辦起來後,民國30年4月,教育部準予將“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改稱“私立福建協和大學”。
為培養學生的品德,他提出“博愛、服務、犧牲”六個字作為協大的校訓。這六個字,後來還為國內其他三所大學所採用。為提高教學水平,他誠心延聘高水平的本國教師到校任課。在他的努力下,本國教師隊伍不斷擴大,在協大中取得了主要地位。
教育貢獻
景潤對兒童教育也很關心。他在福州倉前山對湖辦一所“琴雨幼稚園”,經費由他自已負擔。又捐資在魁岐和牛田二鄉各設一所國小,使當地兒童得以就近入學。
生活情況
景潤生活樸素,自俸甚薄,抗日期間,夫婦倆日惟粗蔬淡飯而已。
民國34年4月,協和大學校董會給予景潤循例到美國休假,景潤也想借這個機會赴美講學,並為學校籌集經費,因於9月攜家赴美。但抵美不久,發現肝癌,醫治無效,於民國35年1月逝世,終年49歲。全家就寓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