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林志國,1964年12月出生於福建省龍巖市。現任福建僑龍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是企業的技術領導者,全權負責組織公司新產品研發,產品品質提升的工作開展和論證;負責指導、帶動部門各級下屬在專業技術上,管理技能上的成長。他是公司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在他的帶領下,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攻關,企業已成功研製出5大類,共8款排水車,創立了“龍吸水”品牌,並使“龍吸水”產品日益走上高科技、系列化的方向發展。
榮譽與成就
2010年,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金獎
2011年,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二等獎
2011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獎套用成果二等獎
2012年,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金獎
2012年,龍巖市新羅區優秀人才
2013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
2013年,龍巖市專利獎一等獎
2013年,創新創業大賽(深圳)成長企業組二等獎
2015年,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在林志國的管理帶領下,福建僑龍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先後被認定為:龍巖市智慧財產權試點單位、龍巖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研製的FLG5140TPS52E大流量排水搶險車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已申請了60餘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3項,已授權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44項。
自2008年“龍吸水”大流量排水搶險車投入研發試製以來,在他的帶領下,企業的經濟效益日益突顯,銷售額每年約在106%的幅度增長,淨利潤每年約在290%的幅度增長,企業日益散發出生命與活力。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大流量排水搶險車、垂直供排水搶險車、高空供排水搶險車等搶險裝備具有作業範圍廣、排水量大、機動靈活、效率高和製造使用成本低(相比傳統的固定泵站,其建設投資成本大)等優勢,是與民生需求密切相關的應急搶險救災裝備,它不僅可確保水利、農業、市政工程灌排水的應急需要,而且還能及時排除城市內澇對交通、人民生活的不利影響,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可有效地實現防災減災,是對城市和農村防洪澇災害應急預案中不可缺少的項目,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搶險救災
林志國不僅具有較強的研發精神,更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屢次帶領員工和“龍吸水”排水車奔赴內澇災區現場,義務參加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洪災帶來的生命及財產損失,有效支援了災區。
2012年7月21日北京發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情,房山城關受大石河洪水的襲擊,堤壩決口,數百萬方水瞬間湧入橋頭南部地區,北京排水集團第一時間向公司北京辦事處求援,希望“龍吸水”幫助在房山城關災區的排水,林志國此時正在北京與幾位專家研究技術問題,聞此訊息決定即刻啟程,他親自駕駛“龍吸水”趕赴災區一線,到達現場後僅用了十幾分鐘排水車到位啟動出水,效率之高令排水集團上上下下極為讚嘆。在此期間,北京排水集團緊急採購了10台“龍吸水”,並在7月28日上崗,避免了當天北京暴雨帶來的更大的損失。房山區城關一共調集了三台“龍吸水”連續排水五天五夜,累計排水50萬方,解除了房山城關水患,保護了民眾生命及財產損失。
2013年5月16日福建廈門市突發持續強降雨,導致市區、隧道等多處發生危急澇情,林志國親自帶隊和五輛“龍吸水”趕赴廈門,連續在環島幹道、環島隧道、廈門國際明發新城幾個地點排水,有力地緩解了城市排水的壓力。
2013年7月18日,廈門市又遭到暴雨襲擊,3.6公里梧村隧道雙洞積水約10萬m3,林志國半夜接到電話,二話沒說,立即組織隊伍和五台“龍吸水”連夜趕到廈門,現場考察隧道雙洞積水情況,提出完整的排水方案,在工作了六天六夜後,解除了隧道積水,獲得了廈門市政府的高度讚揚。8月5日,廈門市公路局林伍湖處長一行蒞臨僑龍,對僑龍在廈門7.19抗洪救災中的突出表現給予高度讚賞,同時代表廈門市政府給僑龍送來感謝信及嘉獎錦旗,希望僑龍繼續努力,製造出更好的排水裝備,為排解城市內澇多出一份力。
2015年8月,受“蘇迪羅”颱風的影響,福州遭遇暴雨襲擊,城區受災嚴重,特別是人行地下通道、地下停車場積水多達二十幾處無法排除,受福建省經信委、福建省防辦、福州市政府的緊急調度,林志國於8月9日先後派7台“龍吸水”緊急前往福州支援,連續作業4個晝夜,清除了新華都(五四路)地下人行通道、福峽路地下人行通道、福建省第二醫院地下庫、工業展覽館地下停車場、經貿大廈(華林星座)地下停車場、怡馨苑地下停車場、省委組織部宿舍(華林中央公館)地下停車場、箐華領地地下停車場、悅港琴灣地下停車場、福僑大廈地下停車場、金諾大廈地下停車場、西園新苑地下停車場等二十幾處積水,累計排水量達100萬方。
背後的故事
北京之行
2012年7月,林志國為了改良“龍吸水”產品,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工作效率和性能,他帶領技術研發團隊潛心專研,加班加點地忘我工作。但是技術上的諸多問題仍難以解決,進展緩慢,這意味著產品升級計畫工作將擱淺,令林志國十分頭疼。“是不是太長時間‘閉門造車’了?”他在心裡這樣想。於是他決定去拜訪技術方面的專業人士,和相關的專家交流研討。7月19日準備出發,上北京。
7月21日,林志國約好北京的專家們開會研討,會議令他受到很多啟發,獲益匪淺。中午,開始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局部地區達200毫米,市內多處積水,交通擁堵,內澇嚴重,北京發布了黃色暴雨警報。晚上,他守在電視機前,關注災情。
凌晨,林志國仍在酒店房間內看電視新聞,嚴重的災情令他看得大汗淋漓。“如果有‘龍吸水’在,那就好了!”林志國心裡這樣想著。正當他手足無措的時候,忽然想起北京有輛樣車,他興奮地一邊聯繫防汛辦,一邊往外跑。臨時調不到“龍吸水”的操作人員,他自己駕駛著“龍吸水”就走了。
凌晨1點多,他把“龍吸水”開到防汛辦樓下待命。沒想到的是,準備前往災區的途中堵車太嚴重,到凌晨2點多,車子依然難以前行,只好原路返回。回到酒店的林志國那時全身已經全濕透。
22日中午,因為公司有急事,林志國便匆匆忙忙趕回福建。23日,處理完事情,他便組織公司的技術團隊開會,要求所有技術人員上網關注此次北京內澇,針對城市內澇作業環境,研討產品的改良方案。
24日,上班後,林志國心裡像有塊石頭,仍惦記著北京,總覺得這次“龍吸水”沒能給災區幫上忙,感到很遺憾。他內心總希望通過自己在專業上的特長與經驗,能為保護人民財產和安全出份力。為了讓自己的產品在災情面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他覺得有必要與北京的專家進一步探討改進方案,於是9點多就匆匆趕往廈門,買了票就直接上北京去了。下午4點左右到達北京,他馬上聯絡中科院、水科院和相關的專家第二天早上10點開會,針對這次內澇排水問題與產品的水泵、揚程、結構等技術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25日,10點多,正當林志國與專家們認真研討時,就頻繁地接到北京排水集團打來的電話,5分鐘一個,10分鐘一個,都是詢問“龍吸水”排水車的情況。原來是北京排水集團打聽到“龍吸水”產品的高效,希望通過“龍吸水”幫助房山城關災區排水,並欲訂購10台。林志國聽到這個好訊息即刻聯絡龍巖公司,通知生產部門全體通宵加班,為這10台車子做好準備工作。
26日,由於臨時調不到“龍吸水“的操作員,林志國便親自駕駛在北京的唯一一台“龍吸水”趕赴房山災區。到達災區,憑著多年的駕駛操作經驗,他僅用了十幾分鐘便順利地駛過危險的軟泥路,直達最有利於車輛作業的地點。車就位後馬上啟動程式,不到5分鐘,水便嘩啦啦地排出。整個過程效率之高令排水集團的領導、搶險工作人員以及現場民眾大為讚嘆。
28日,10台“龍吸水”從龍巖到達北京,及時交付給排水集團,林志國的心這才放下。
生命讚歌
2013年5月16日凌晨,福建廈門市突降大暴雨,導致市區、隧道等多處發生危急澇情。林志國於當日下午得知災情嚴重的訊息後,第一時間主動聯絡廈門公路局,希望前去廈門,給災區提供支援。公路局早有耳聞“龍吸水”的“威力”,聽到“龍吸水”將來廈門支援救災的訊息,興奮不已,連忙道謝。
林志國召集了員工甚至自己的弟弟、侄子等十幾個人,駕駛著4台“龍吸水”冒著大雨連夜趕赴廈門。由於廈門多個路段已積水,堵車嚴重,加上對地形不熟悉,繞來繞去,3個小時以後才到達災情嚴重的明發新城。林志國的隊伍一到,二話沒說,馬上下車勘察地形,制定方案,指揮作業。一整天,林志國和自己的團隊都在廢寢忘食地工作,樓上的居民民眾看得心疼,感動地給又渴又餓的他們送來礦泉水,還有自家的炒米粉… …
5月16日上午,明發國際新城負一層的店面幾乎被水淹沒,早上已調用了一台“龍吸水”,當時還有一名男子被困於店內,生命危在旦夕,在“龍吸水”作業了一段時間水位有所下降後,救災的潛水員得以游入店內把困於店內10個小時的男子救了出來。得知人已被救出,林志國鬆了一口氣。
通過全體搶險人員一整天的奮戰,災情有了好轉,而林志國並沒有停下休息,帶著隊伍又奔赴到下一個受災區… …
真·善·美
自5月16日晚上到廈門以後,林志國的隊伍幾天來都奔波於廈門的各個重災區,排水救災,儘管沒日沒夜的工作令他們已經很疲憊,但在林志國的帶領下,整個團隊仍然堅持著工作。
5月17日,環島幹道隧道上排水車工作有序進行著,林志國忽然下車,他疑惑:“為何排水量有點變小了?“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懷疑是不是出了什麼質量問題,但是他自信地說:不可能,你們把管收起來,仔細檢查一下,是不是有東西堵住了。”果然,經過一番仔細檢查後,在排水管內發現一大堆的LED燈,燈和電線纏繞成一團,把排水管堵住了一大半。幾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一大堆的燈給拉了出來,大家都夸林志國細心、判斷準確。
7月20日這天,林志國的隊伍在梧村隧道排水,凌晨,林志國的弟弟因為實在太疲倦,要求返回酒店休息。而林志國堅持要他連夜作戰,於是兩人便發生了爭執。一邊是自己的親弟弟,一邊是廈門人民的財產利益,林志國也陷入矛盾中。看到自己的親弟弟如此疲憊,林志國最終還是不忍心,同意讓他先回去休息。
其實弟弟也懂得哥哥的心思,他知道林志國的性子和工作態度,但又非常擔心他的身體,怕他扛不住,放心不下。“你留在這裡,一定要照看好你大伯!”這是林志國的弟弟回酒店前給他兒子叮囑的最後一句話。
幾天后,隧道終於通車,連續幾天幾夜的支援工作到了尾聲,疲累的林志國這才帶著隊伍,返回龍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