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礦產資源,農副產品,自然概貌,經濟發展,行政區劃,嚴重受災,社會事業,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風景名勝,木黑大龍潭,石筍,硝洞,社會名人,
鄉鎮概況
林口彝族苗族鄉位於雲南省昭通市
鎮雄縣東部,東與以勒、母享接壤,南與亨地、漁洞毗鄰,西連塘房,北接果珠,交通便利。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9公里,是1988年區鄉體改革時劃果珠、塘房、以勒等邊角組成的新鄉。2005年全縣撤併鄉鎮後,轄林口、娃飛、菜子、乾秋、風岩、硝林、熊貝、木黑8個村(其中林口、娃飛、木黑為民族村)。鄉內最高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1300米,相對高差1042米。全鄉有國土面積1114.55平方千米。主產包穀、洋芋、蕎子,只有菜子、風岩、熊貝3個村可零星種植烤菸。據2007年底統計全鄉人均收入1017元。
農村經濟
林口鄉高度重視並紮實抓好“三農”工作,穩步推進農業農村工作,著力夯實農村經濟基礎,在三農工作中,努力堅持“四個原則”,做好三項工作。
1、堅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原則
2、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3、堅持特色產業的原則
4、堅持科技創新的原則
(一)狠抓科技樣板,推廣良種良法,保證糧煙增產增收。
該屆領導班子始終把農業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著力推廣農業科技,抓樣板示範,帶動全鄉糧煙生產。一是主抓玉米良種單株雙溝密植定向移栽蓋膜五配套措施。每年舉辦千畝鄉糧食生產樣板,百畝村樣板,50畝村民小組樣板,林口、木黑、乾秋、風岩形成萬畝地膜包穀示範長廊。經過努力,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到2007年全鄉實現糧食總產量949.88萬公斤,人均有糧236公斤,比2006年人均有糧187公斤,增49公斤。二是因地制宜發展烤菸生產,強化科技種植,促進烤菸上質量,增加經濟收入,2007年全鄉種植烤菸2370畝,總產量47萬斤,總產值200多萬元。自烤菸雙控政策以來,2007年烤菸生產是最高水平,烤菸生產比以往各年種植更加科學規範,達到恢復性生產。
(二)大力發展畜牧業、林果產業,推動全鄉經濟發展
一是充分依託該鄉發展
畜牧業的優勢,積極推動畜牧業發展。通過政府鼓勵和支持,從培育養殖大戶開始,促進以點帶面,加快全鄉畜牧業的發展。通過村幹部帶頭規模養畜或者帶頭跑市場行銷,拉動畜牧業交易市場,促進產、供、銷結合,同時抓好疫情防治工作,畜牧產業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2007年全鄉大牲畜存欄5058頭(匹),羊存欄由2001年的518頭增加到1370頭,出欄由2001年的139頭增加到750頭,畜牧業產值由2001年的420萬元增加到2002.54萬元。隨著市場需求的拉動,畜牧業產業正逐步成為我鄉支柱產業。
二是林業發展勢頭良好,經濟效益逐年提升。到2007年全鄉有用村林49710畝,比2001年的16370畝增加了3萬多畝,經濟林果2500畝,是2001年前的3倍多。通過間伐,收益達到100多萬元。(有木黑、娃飛等村搞林木間伐)。在林果方面,請果樹專家現場培訓農民,提高了果農科技意識,到2007年,木黑村果樹收入達3萬多元;經濟效益初步顯現。另外,鄉政府積極回響中央退耕還林政策,全鄉退耕還林面積1200畝。2007年全縣林權制度改革在我鄉試點,此項工作也基本完成。全鄉八個村共有47031畝林地實行林改,其中均山到戶16057.7畝,均股到戶29377.1畝,均利到戶1596.2畝。結合扶貧抓林改,抓好林改促脫貧的做法,在全市水富林改現場會上作了交流,林權改革激發了農民發展林業產業的積極性。
人口衛生
2007年,林口鄉共有人口40193人,其中常住人口34868人,流出人口5077人,流入人口111人。在常住人口中已婚育齡婦女5000人,已落實避孕節育措施的4359人,一孩無措施的176人,二孩無措施的159人,多孩無措施的68人,辦理了獨生子女證144人。流出人口中,已婚育齡婦女1115人,已落實措施的804人,其中1孩無措施的107人,二孩無措施的98人,多孩無措施的37人,領取了獨生子女證的6人。
林口有衛生院1所,占地面積1760平方米,有醫務人員10名。有村醫生24名。有3個個體診所。鄉衛生院在縣衛生局的直接領導下配合政府做好“防疫治病”工作,樹立衛生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整頓行業作風,堅持24小時值班,極大地方便民眾看病就醫。2007年全面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後,該鄉圓滿實現了農村合作醫療的目標任務,全鄉參合人數為32591人,參合率達到了82.3%。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12月,林口有中學兩所,一所是林口民族中學,另一所是風岩中學,有完全國小20 所(其中19所村級國小,鄉中心國小一所)。全鄉共有教師301人(包含自請代課教師56人)在校學生9170人,其中國中生1950人,入學率86%,小學生7220人,入學率98%。
整個林口教育的硬體設施建設和配套的教育設備在1988年林口鄉成立後逐步新建、改建和改善的。林口中學是在原鎮雄縣民族中學遺留的校舍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的,林口中心國小是1990年重新征地後新建,菜子村中心點和杉樹林分校點是1994年至95年重新征地後新建的,風岩村中心點是1989年到1990年重新選址後新建,乾秋國小是1992年在原址的基礎上實行徹底的改擴建,木黑國小是1990年進行擴建,硝林、熊貝兩村校於1990年實行全面的改擴建而成。2005年冬林口鄉人民政府重新在中心國小外征地50畝修建而成,2007年九月把中心國小與林口中學校址對調,擴大林口中學規模,興辦林口民族完中。
基礎設施
公路建設
林口鄉在1993年就村村通公路,每個村至少有一條公路幹道貫通全境,村組公路的通車率達63%,能通馬車的達到84%,鄉際公路四通八達:以鎮水公路為主幹道貫穿林口鄉東西;林口大石包到娃飛至潑機三岔路溝通了與潑機鎮、漁洞鄉的公路;林口大石包到木黑村、果珠鄉;林口大石包至菜子、母享。全鄉公路里程達到112公里。在村組公路建設上:2006年爭取市委支持10萬元資金,修通了到木黑小龍潭民族村民組的公路。
電線網路
1989年7月林口鄉政府所在地通電,1995年在昭通民委的資助下,涼水、林口、娃飛、木黑這四個村通了電;1997年乾秋、風岩兩村通電;1998年硝林通了電;2000年在縣菸草公司的資助下熊貝通了電;2003年菜子全村在縣水利局的資助下,全村通電。林口鄉已村村通電。1998年2月開通程控電話67部,到2007年已開通程控電話1215部,自2001年開通聯通和行動網路,全鄉手機使用達6700部。爭取國家實施風岩、林口兩村14個村民組的農村電網改造。
人畜飲水
人畜飲水工程在縣水利局領導和資助下,直接受益民眾大力的投工投勞,從上世紀九十年開始全鄉已逐步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全鄉家家已都用上了自來水。在解決全鄉人畜飲水工程中,菜子村人畜飲水工程是國家投資最大、工程較艱巨的工程。翻越石丫口梁子,從娃飛村境內的大水溝取水,打通320米的隧道引水,主管道5000米,修建蓄水池五個,於2003年解決了菜子村一半人口和一千頭(匹)牲畜的飲水問題。
農田水利工程
在木黑實施土地整治工程,此項工程2005年立項、2006年動工, 2007年竣工。工程完工後,田間道、生產道、龍溝、龍渠四通八達,將極大地方便民眾生產生活,還可改良土壤,增加產量,促進畜牧業、林業發展,加快民眾增產增收步伐。
機構硬體設施
完成了鄉衛生院的改擴建項目,醫療條件得以改善。人民民眾看病難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爭取半寄宿制經費投資365萬元,建設林口中學,爭取了香港苗圃希望工程,修建了木黑紙廠國小又立項乾秋上鹽井國小,並向市縣爭取60萬元資金,解決了中學、大倮塊圍牆、院壩、廁所等附屬工程製品資金。
投入資金22.5萬元,新建了娃飛、木黑、菜子、硝林四個總支的村級黨員活動場所,改善了村級辦公條件。
礦產資源
林口礦產資源主要是優質無煙煤礦和
石灰石。現有保留煤礦6個,設計產量165萬噸,已全部引進外省資金技改,是炕口電站的能源供應基地 。煤礦資源儲量相當可觀,主要分布於
林口、娃飛、木黑、乾秋四個村,具有易開採、掘土三尺見煤炭;安全,石棚石底;煤層多,煤層都是二至三層;煤層厚,厚的達3米以上,薄的也有1.5米;質地優良,無煙,燃點高,成塊狀等特點。硝林、菜子村也有儲量較小的煤礦,煤層薄,不足1米,棚不堅固,開採十分艱難,不安全。林口鄉乾秋、硝林、風岩、熊貝、菜子四個村,儲量較大。
農副產品
主產包穀、玉米、小麥、洋芋、蕎子。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由於氣候獨特,適宜天麻等藥材生長。
天麻種植達到30000個平方米,
半夏種植也已開始起步。
畜牧業是林口的支柱產業,2005年大牲畜出欄1712頭(匹),年末存欄5483頭;生豬當年出欄9134頭,年末存欄9046頭;羊出欄669隻,期末存欄1121隻。鎮雄縣農牧局曾於1990年和1997年兩次在娃飛投資200餘萬元,優質種畜在已大量推廣。2006年大牲畜出欄1501頭(匹),年末存欄5402頭;生豬當年出欄8725頭,年末存欄8799頭;羊出欄658隻,期末存欄1213隻。
林口的農業生產主要是種植業,糧食播種面積74655畝,其中糧豆64930畝,總產量7852噸,(玉米種植26149畝,總產量3304噸;小麥1770畝,總產量188噸)馬鈴薯28138畝,總產量32970噸,人均有糧216公斤,烤菸規範化種植面積2350畝,收購菸葉49萬斤。
自然概貌
地處東經105°05',
北緯27°31'。鄉內最高
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1300米,相對高差1042米。氣候惡劣,自然制約明顯。境內山高谷深,
氣候冷涼,年均
氣溫10.5°C左右,屬典型的高寒山區。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年均氣溫10.5°C左右,年
日照時間不足1150小時,無霜期不足200天。
整個林口的地形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高山連綿起伏,“溝”“塆”犬牙交錯,境內山脈主要由三大山系組成:金竹林山係為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大海子、大河壩山係為西東走向的山脈;黑山山係為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還有許許多多形式各樣大小的山峰。
年降水量1450毫米左右,境內多為人畜飲用的地下泉水及所形成的小山溝,無大河流。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娃飛大河,此河發源娃飛黑山和金竹林山麓,流經娃飛境內匯集了黃水河、擺支娃河後流經林口村上河溝匯聚木匠溝河至下河溝匯入了畫眉溝和大、小倮塊河等多條河流與山溝水到塘房鎮涼水村後流入白鳥河。
經濟發展
2006年人均有糧232公斤,人均純收入885元,僅為縣人均收入的66%。2006年底有貧困型農戶4416人,占總人口的10.5%;低收入貧困戶16467人,占總人口的43%。處於溫飽線以下的民眾有5610戶24043人,占鄉總人口的61.7%。
2007年,林口鄉GDP為5113.4萬元,人均純收入為967元,據2007年底統計人均收入1017元。
有林口和風岩兩個農村集貿市場,商品成交額上千萬元。
現有保留煤礦六口,年產煤20萬噸,
產值四千餘萬,林口工業經濟在整個
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在逐年大幅度上升,以此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
行政區劃
林口彝族苗族鄉成立於1988年2月,是區鄉體改時由當時塘房區管轄的涼水、林口、娃飛;果珠區管轄的木黑,以勒區管轄的乾秋、風岩、硝林、熊貝;漁洞區管轄的菜子合併組建成。2005年全縣撤併鄉鎮後,把原林口鄉管轄的涼水村劃歸塘房區管轄,現林口彝族苗族鄉管轄林口、娃飛、
菜子、乾秋、
風岩、硝林、熊貝、
木黑八個村。
嚴重受災
2008年1月14日,受強冷空氣襲擊,林口鄉出現大範圍持續雨雪冰凍天氣,8個村172個村民組全部受災,造成了嚴重損失。
農業、林業、畜牧業受災情況:
作物受災面積4900畝,其中蔬菜受災3500畝,成災3000畝,絕收700畝,造成損失27.6萬元;
經濟作物中,
水果受災面積1400畝,成災600畝,(其中梨350畝,桃250畝),造成損失32萬元。有農業總戶數9722戶,以每戶平均現存洋芋1000公斤計,累計600萬公斤,以市場價每公斤0.8元計,損失480萬元;農戶預計種植洋芋28000畝,以平均每畝150公斤計,共需洋芋種420萬公斤,現缺口種子80%左右334.4萬公斤,若從外地購進種子,單價加運費平均每公斤至少也要1.2元,所需資金401.28萬元。
林木折損極為嚴重,鄉59068畝林地,成災面積44791.1畝,其中人工商品林18470畝,每畝以損失300元計算,折幣553.8萬元;公益林26321.1畝,每畝以損失50元計,折幣131.1萬元,合計684.93萬元。
有草山面積1300畝,以每畝損失110元計,折幣14.3萬元;畜圈倒塌涉及到383戶3064平方米,每平方米修建費用以180元計,損失55.15萬元;牲畜凍死67頭(匹)(其中牛17頭,馬11匹,母豬24頭,育肥豬15頭),折幣14.1萬元,(合計83.55萬元)。
供電全部中斷,輸電線路嚴重受損,水管凍裂。高壓電桿倒塌17處896根45桿公里,每個桿公里以8.5萬元計算,造成損失382.5萬元;95%以上的低壓電桿倒伏達3400餘根162桿公里,電線折斷,以每桿公里4萬元計,造成損失648萬元;變壓器損毀20個,造成損失30萬元。長期停電勢必造成農戶用電設備的大面積損壞,全鄉10108戶中,不同程度擁有
電腦、
電視機、
冰櫃、
洗衣機、家用粉碎機的用戶4800餘戶,以損壞比例76%計,潛在經濟損失不低於420萬元。通訊中斷,無法向外界聯繫、無法碾米,四萬多民眾面臨吃飯困難、用電困難。全鄉凍裂2寸水管6500米、1寸水管73500米、0.6寸水管32400米,凍壞水錶1250隻、水龍頭9857個,造成經濟損失62.04萬元,4萬多人、1.7萬多頭牲畜飲水困難。此外,尚有45戶103間房屋受損,其中木結構67間,其餘36間草頂垮塌,損失約16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冰雪災害已造成經濟損失3267.9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1988年林口鄉成立後,有公辦校點16個,民辦校點31個,有教師156人,公辦教師56人。有學生數5032人,
入學率86%。有附設國中兩所,四個班級,到2006年(除去涼水)全鄉有教師301人(其中自請代課教師56人,7—12周歲人口總數為6934人,已入學6657人,入學率96%;7—12周歲人口中殘疾人口42人,已入學25人,入學率59.5%;13—15周歲人口33066人,已入學1425人,入學率46.48%;13—15周歲人口中殘疾人數15人,已入學6人,入學率為40%。2006年全鄉現有初級中學兩所,在校學生1243人,現有專任教師245人,其中國小專任教師154人,學歷達標139人,達標率95.2%,國中專任教師91人,學歷達標85人,達標率93.2%,教師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利用假期進行繼續教育、函授、
自學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質。
整個林口教育的硬體設施建設和配套的教育設備,在1988年林口鄉成立後逐步新建、改建和改善的。林口中學是在原鎮雄縣民族中學遺留的校舍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的。林口中心國小是1990年重新征地後新建。菜子村中心點和杉樹林分校點是1994年至1995年重新征地後新建的。風岩村中心點是1989年到1990年重新選址後新建。乾秋國小是1992年在原址的基礎上實行徹底的改擴建。木黑國小是1990年進行擴建。硝林、熊貝兩村校於1990年實行全面的改擴建而成。2005年冬林口鄉人民政府重新在中心國小外征地50畝,準備把中心國小與林口中學對調後,擴大林口中學規模,建成林口民族完中。
文化
2005年林口鄉成立了林口民族歌舞隊,廣泛宣傳挖掘彝、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彝族端公舞、酒禮歌;苗族蘆笙舞、敬酒歌等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挖掘、弘揚。
衛生
林口鄉有鄉級衛生院一所,在職專任醫生6名,護士1名,床位10張,村級衛生室8個,從醫人員9名。
體育
林口鄉四次組織職工籃球隊參加縣裡組織的各種比賽並取得較好成績,1991年“稅務杯”獲第六名,1992年“農資杯”獲第五名,1999年“地稅杯”獲第四名,2004年“農牧杯”獲第四名,2005年10月林口鄉賽馬隊代表鎮雄縣參加昭通市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獲得兩金、兩銀、一銅的好成績。具體獲獎項目及獲獎人員是:一千米速度賽馬和五千米速度賽馬第一名張宗及馬匹;兩千米速度賽馬和三千米速度賽馬第二名張宗及馬匹;男子跑馬撥紅旗第三名張孟權及馬匹。1998年林口鄉組織了全鄉籃球運動會,林口中學獲得了冠軍。
風景名勝
木黑大龍潭
位於木黑村境內大河梁子山腳,絕壁之下一出水量較大的天然湖泊,由於水井周圍是低洼的面積二十畝左右的灣,形成了天然的大水潭,一面懸崖絕壁,另三面土山環抱,傳說這是龍的家因此而得名,每年乾旱,遠近的百姓都到這裡來求其顯靈,早降甘露,縣民宗局曾在這裡搞旅遊開發。
石筍
位於硝林、熊貝兩個村的交界處,由於這裡山高石頭多而且大,這些石頭長期受到雨水侵蝕和風化的作用使這裡的石頭一層層剝落後形成了上尖下粗像竹筍的形狀,因此而得名稱為
石筍,總面積約三公里,又叫石筍梁子,各種石筍爭奇斗尖,別有一番景觀。
硝洞
位於硝林村廠口村民組硝廠,這是天然大溶洞,其洞口高和寬均達10米以上,進入洞口有一個約2500平方米的像廣場一樣的大壩子,據說從前這裡曾大量的生產硝而得名,戰亂年代用來躲兵匪患。由這大壩的右側見方二左右的小洞進入聽到了嘩嘩的水流聲,循聲望去,眼前就像一個大隧道,沿著隧道往前便是一條大河,在大河上、左、右方電筒的光線是無法窮盡的,看到的是由岩漿堆集而成的各種造型的石鐘乳,千奇百怪。沿著河流往前走,因其境過於清涼,據說還沒有人窮盡過。
社會名人
縣內、外副高職、副處級以上名錄:
趙高亮:林口鄉木黑村人,男,漢族,1984年6月生,國家鐵道部第二工程局廣東省東莞市捷運工程安全生產總監、共青團雲南省委駐廣州市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共青團雲南省昭通市委駐廣州市工作委員會書記、共青團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200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5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工學學士,工程師,2010年9月起在職攻讀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被中文百科人物收錄。
王文綱:林口鄉木黑村人,曾任鎮雄縣副縣長,縣委副書記,大關縣委書記,昭通地區農牧局局長,昭通市政府巡視員。
鄧成軍:林口鄉木黑村人,現任昭通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陳孝賢:林口鄉木黑村人,現任昭通市人民醫院副院長。
申時江:林口鄉硝林村人,現任昭通市組織部副部級組織員。
受地廳以上單位表彰的人員名錄:
王德春:男,1965年出生,1984年參加工作,2005年被授予“昭通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獲雲嶺先鋒獎章。
洪林美:男,1956年出生,1978年參加工作,林口鄉林口中學教師,1999年二月獲“政協雲南省委員會科教文衛體委員會,雲南邊疆山區民族教育特別獎評審會三等獎”。
王世榮:男,1955年出生,1976年8月參加工作,林口鄉林口村中心國小教師,1999年6月獲由教育部發展研究中心獎勵基金理事會、雲南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獎勵基金,雲南貧困鄉村優秀教師”三等獎。
宋慶敏:男,1994年8月參加工作,林口鄉農技站工作人員。2002年7月獲“雲南省農業廳2001年農技推廣、實施‘工程27萬畝成效顯著’獎,2006年獲得“昭通市人民政府2005年農業技術推廣127000畝專用馬鈴薯生產獎”。
胡德華:男,1988年4月參加工作,林口鄉農技站站長,2000年11月獲雲南省政協、雲南省邊疆科教委員會頒發的“雲南省邊疆山區民族科教榮譽獎”。
吳祥信:男,現年58歲,現任林口鄉乾秋村副主任,1991年被昭通行署表彰。
吳東:男,漢族,林口鄉乾秋村主任,2006年受昭通市委表彰“優秀共產黨員”。
張義富:男,漢族,1989年參加工作,林口鄉黨委委員,林業站站長。2005年被昭通市人民政府表彰為“十五”期間森林防火先進個人。
楊洪清:苗族,男,1964年8月出生,1981年參加工作,現任林口鄉人大副主席,2005年10月獲昭通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
鄧仲聲:林口鄉中心國小退休教師,1991年獲昭通地區頒發的“山區教育先進個人”一等獎。
熊興:男,漢族,1973年4月出生,林口鄉農技站工作人員,2002年元月獲昭通市人民政府頒發的“2001年馬鈴薯豐收計畫”工作中成績顯著,榮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