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梅

林修梅

林修梅(1880—1921),湖南省安福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考入長沙陸軍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湖南新軍炮兵營長。1906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先後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長期進行反對清政府北洋軍閥的革命鬥爭。歷任護國軍湖南總司令部參謀長、湘軍旅長、代理零陵鎮守使、湘軍第二縱隊中將司令、湘西靖國軍總司令、廣州軍政府顧問、國民議會參議員、孫中山大總統府代理參軍長等職。1921年因病逝世,1928年10月舉行國葬典禮,安葬於嶽麓山屈原祠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修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安福縣
  • 出生日期:1880年
  • 逝世日期:1921年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長沙陸軍武備學堂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
人物簡介,人物介紹,生平經歷,留學日本,加入同盟,四川任職,湖南起義,岳州司令,寄居東京,任參謀長,二旅旅長,陸軍中將,廣州就醫,代理軍長,傳播思想,人物遺著,統府軍長,病逝國葬,

人物簡介

林修梅(1880年—1921年),出生於湖南省安福縣(今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城北約十公里的涼水井村的一個書香門第。曾祖林長槐,歷任知縣和敘永直隸廳同知,後家道中落。父琴心不重功名,教學鄉里。修梅從小勤勞儉樸,8歲入學,至23歲先後就讀於安福道水書院、澧州欽山寺新式學堂。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參加州試,中第一名博士弟子員。
林修梅林修梅
1903年考入長沙陸軍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湖南新軍炮兵營長。1906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先後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長期進行反對清政府和北洋軍閥的革命鬥爭。歷任護國軍湖南總司令部參謀長、湘軍旅長、代理零陵鎮守使、湘軍第二縱隊中將司令、湘西靖國軍總司令、廣州軍政府顧問、國民議會參議員、孫中山大總統府代理參軍長等職。

人物介紹

林修梅,湖南省安福縣(今臨澧縣)人,1880年3月1日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幼時隨叔父讀書,學習刻苦,經常幫助堂弟林伯渠學習。1903年考入長沙陸軍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湖南新軍炮兵營長。1906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先後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長期進行反對清政府和北洋軍閥的革命鬥爭。歷任護國軍湖南總司令部參謀長、湘軍旅長、代理零陵鎮守使、湘軍第二縱隊中將司令、湘西靖國軍總司令、廣州軍政府顧問、國民議會參議員、孫中山大總統府代理參軍長等職。在護法戰鬥中,首義衡陽,揭開南北戰爭的序幕。1917年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非常國會,成立軍政府,高舉護法旗幟,反對北洋軍閥。他與零陵鎮守使劉建藩於9月18日毅然宣布衡(陽)、永(州)獨立,控制湘南24縣,通電全國:“誓不肯護私黨,以存民國之精神。”起義軍僅560人,武器裝備劣於北軍,憑將士的勇敢和人民的支持,與3萬敵軍浴血奮戰。粵、桂護法軍人湘參戰後,義軍士氣大振,攻克長沙、岳陽,北軍敗退湖北。南北戰爭相持激烈。永豐一戰,他身先士卒,奮勇指揮,左臂中彈,仍帶傷督戰,終於打退敵人的猛烈進攻。
林修梅是一位多謀善戰的驍將,又是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巨子,還撰寫過改造軍隊、改造中國社會的著作。在五四運動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他閱讀了李大釗陳獨秀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馬克思的原著,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早年隨軍入藏期間,就寫出《西藏遊記》、《治藏策》兩書,提出治理西藏、捍衛邊疆的主張。從1919年起,先後發表《精神講話》、《社會主義之我見》、《社會主義與軍隊》、《戰時財政計畫草案》、《農工軍組織大綱草案》等演講和著作。他宣稱:“我相信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在中國今日社會情形,最為適合。”並提出軍隊“勞工化”、“農工化”的主張。為介紹馬克思主義,傳播共產主義思想,他和林伯渠支持王恆在廣州創辦《革命評論》刊物,並計畫資助林伯渠直接往俄國學習。
1921年5月任孫中山大總統府代理參軍長,積極協助孫中山組織北伐軍,準備為中國革命大幹一番。不幸患牙痛病,誤於庸醫,10月15日在廣州中法韜美醫院病逝,年僅41歲。
對林修梅的逝世,孫中山先生感到非常悲痛。外告中稱:“林公從戎廿載,為國勤勞,辛亥、丙辰,覆滿討袁,屢建奇績。六年護法之役,首義衡陽,身經百戰,尤著殊勛,盡瘁國家,染疾遽終,同深痛悼。”並追贈他為陸軍上將。經國會非常會議決議,為林修梅舉行國葬。1928年10月,他靈樞經上海運抵長沙,葬於嶽麓山。有林伯渠編印的《林修梅遺著》存世。

生平經歷

留學日本

1880年3月1日(清光緒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生,系臨澧修梅鎮涼水井村人。 “聞鄰舍耕牛被盜,乃懷刃追盜,終得牛還之”。後從叔父林鴻儀(林伯渠的父親)受學,學過《春秋》、《左傳》、《韓非子》、《公羊傳》、《穀梁傳》等書,通其大義,又讀黃黎洲原君》論,他幼小的心靈里隨有種族之痛。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春,林鴻儀受聘為道水書院山長,十六歲的林修梅便同堂弟林伯渠到縣城道水書院就讀,不僅學了經、史、子、集等古書,還學了萬國坤輿(地理)、萬國史記、算學、格知初步等書,還能自由閱讀《申報》、《萬國公報》,國內外大事盡在其中,這對青少年時期林修梅的思想影響很大,他開始接受維新思想和進步思潮。林修梅對封建專制、封建禮教極為不滿,救國之心也日益迫切。1898年夏末的一天,林修梅帶領燕指揮堂弟林伯渠等幾十個學友,一舉搗毀縣城隍廟、水府廟神像。縣署聞訊後立即派人查詢,後因“知縣”的少爺也參加了這一行動,才不了了之。1901年他二十一歲時參加州試,中第一名秀才,林修梅還反對封建地主、土豪劣紳、貪官污吏等。當時國家我難,朝廷束手無策,他痛恨清政府的腐敗,常獨自嘆息:“事亟矣,可奈何”,他覺得以文救國沒有希望,便毅然投筆從戎,選擇了練武救國這路。
1903年5月,長沙開辦湖南陸軍武備學堂,林修梅經過考試被錄取為武備學堂第一期的學生,學制兩年,林修梅勤奮學習,堅持不懈,1905年夏以優異成績畢業。此後,先後出任湖南陸軍速成學堂主持人,湖南新軍炮兵營長,湖南陸軍速成學堂區隊長等職。

加入同盟

1906年,林修梅以公費留日陸軍士官學校,開始接受民主主義思想。不久結識孫中山、黃興等人,遂加入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積極投身於反清救國的鬥爭。

四川任職

1908年12月,林修梅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隨即回國,被派往四川新軍任職。這時西藏問題逐漸嚴重,次年,清政府鑒於西藏地當要衝,英俄環伺,即令新軍入藏分駐要塞,保衛邊疆,以固國防。林修梅部被編入混淆是非成協陳慶標下,林修梅任第三營管帶陳渠珍任該營的督導官。新軍經過五十多天的曉行夜宿,跋雪山,越崇嶺,食糌粑,住帳篷,歷盡艱辛,到達昌都。達賴喇嘛對此很不理解,在英國公使的離間唆使下,逐漸變仇英為親英,燕派藏兵爭奪西康等地。在離昌都不遠的恩達,近萬藏兵阻止川軍入藏川軍只得暫時集中昌都,不久邊防大臣趙爾豐藉故撤銷林修梅管帶職務,讓陳渠珍取而代之。當時林仍以大局為重,盡力邊務,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實踐,深感“勞師糜餉,不是根本辦法”。乃書《治藏策》上書當道,未被採納。又在負責起草《西藏督練公所簡章》中,再次陳述對西藏的某些意見,鑒於西藏“幅員廣漠”、“地處極邊”,他主張藏兵與川軍,“混合編配”、“各處要隘,仍段有兵分布,方足以資鎮攝”,“更番訓練,以期悉成勁旅”。力主職掌分明,賞罰嚴明,每月定期議會軍事一次,以待改良,“會議時,若誰詆訐,皆可直言”。他期待這些軍律的施行,使國隊素質日有起色,專橫的趙爾豐再次拒絕了他的忠言,林修梅只得辭隊經印度、緬甸、渡南海而歸。

湖南起義

1911年7月,由於宋教仁等革命黨人的籌劃,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以發運兩湖起義為首任。林伯渠被部派往湘西運動西路巡防營起義。正在保定參加混成第三協定秋操的林修梅,得知湖南革命黨人的訊息後,迅即離保定返回湖南,積極參加武裝反清革命活動。10月1日武昌起義,湖南首先回響。林修梅跟隨焦達峰於10月22日光復長沙。湖南都督府成立後,焦達峰出任都督,陳作新任副都督,林修梅在都督府參謀部任事,“政府初創,當時的軍事計畫及軍制,多出其手”。

岳州司令

1913年袁世凱對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人發運軍事進攻,國民黨人奮起應戰,起來反袁,史稱二次革命,在二次革命中,湖南省於七月宣布反袁獨立,譚延凱為湖南討袁軍總司令。林氏兄弟被派往岳州要塞,林修梅任岳州要塞司令,林伯渠任岳州要塞司令參謀。先駐岳州,後移臨湘,身當前敵,林氏兄弟都是武裝討袁的積極支持者。譚延凱就任都督後大量裁減新軍,湖南的實力很弱,岳州的軍隊只能採取守勢,便效法洪秀全鐵鎖橫江的辦法,載石沉船,以阻北軍渡江進擊。八月,譚延闓取消獨立,十月,湯薌銘被任命為湖南省查辦使,湖南全省遂被北洋軍閥所盤踞,此時,林修梅受到點名通緝,並懸賞緝捕。林修梅被迫離開部隊,潛回臨澧。剛回家,北兵便趕來捉他,幸有一長工聞訊來告知,林修梅急中生智,偽裝成小工,混在運糞小工中逃脫,在慈利、大庸和湖北的鶴峰一帶避難。

寄居東京

1913年秋冬之際,林修梅隨同孫中山、黃興等人再度前往日本東京,不久入政法學校學習。當時,林修梅寄居東京郊外,生活極為艱苦,常以紅茹充飢,自炊年余。1914年7月,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創立中華革命黨。7月8日,林氏兄弟毅然參加中華革命黨,隨後成立湘支部,覃振為支隊長,林修梅為湘支部軍區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對林氏兄弟倍加讚揚,曾對人說:“林氏兄弟,一文一武,將來必大有作為”。

任參謀長

1915年,袁世凱準備稱帝,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10月,孫中山發表反袁宣言和檄文。雲南、東南等地護法運動風起雲湧。時年36歲的林修梅奉孫中山之命,於次年1月隨程潛等十二人,從日本出發,以香港、海防、開遠到昆明,唐繼堯任程潛為湖南招撫使,林修梅為參謀長,並撥給部隊一營,軍費五千元,回湖南召集舊部,組織護國軍,從側翼牽制敵人。4月5日進入湘西,一舉攻克靖縣,湖南的討袁護國運動蓬勃興起,驅逐湯薌銘的干著急如火如荼。林修梅協助程潛迅速擴大隊伍,訓練軍旅,不到兩月,除各縣民團外,護國軍發展到三個旅,湘西除駐有北洋重兵的常德、桃源、沅陵、辰溪、古丈、麻陽六縣未能回響外,其餘二十餘縣都宣布獨立,4月26日,在靖縣召開有中十八個縣代表參加的護國軍湖南人民討袁大會,推舉程潛為湖南護國軍總司令,林修梅任參謀長。後來這支部隊被改編為湘軍第四軍。

二旅旅長

1916年6月,湖南各界民眾驅逐湯薌銘的鬥爭達到高潮。7月1日,程潛、林修梅率一個旅的兵力,由寧鄉進逼長沙,與湯薌銘來阻擊的兩營部隊戰於道林,湯軍兩營倒戈,歸順護國軍。7月4日湯薌銘倉惶逃遁,離開湖南,大局初定。8月,段祺瑞任命譚延凱為湖南省長兼督軍,以圖緩和矛盾,譚把湘軍四個師改編為兩個師,趙恆惕為第一師師長,林修梅為第二師第二旅旅長。

陸軍中將

1917年,湖南成為南北兩軍激烈爭奪的戰場。9月,孫中山被廣州非常國會選為政府大元帥,孫委派程潛等在湖南推動護法鬥爭,段祺瑞則將譚延凱免職,任傅良佐為湖南督軍。林修梅極力反對傅良佐督湘,並於當日率軍退駐衡陽,控制南北交通,扼守戰略要地,準備與粵、桂、滇等省聯合,回響護法,以武力抗傅良佐督湘。9月9日,傅良佐抵達長沙,13日撤銷林修梅的旅長職務,撤銷零陵鎮守使劉建藩的職務,同時暗囑駐守岳陽的北洋軍兩個師準備南下長沙,在南北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刻,林修梅當機立斷,決定與劉建藩密謀起義,把北軍逐出湖南,為孫中山北伐開道,9月18日,劉、林毅然宣布獨立,揭開第二次南北戰爭的序幕,兩處起義軍迅速控制了湘南二十四個縣,並通電全國,揭露段祺瑞的罪行,公開宣布與段祺瑞政府脫離關係,與海軍、兩廣、雲南各省一致行動,“保持正義、與國存亡”。孫中山得知劉、林起義護法,無比興奮,於當天發來電報,表示支持,電文中稱:“重奠共和,大局實利賴之”。並派林伯渠回湖南前線慰問起義將士。段祺瑞得知劉、林起義信息一,坐臥不寧,一面派兵“剿撫”,一面發布布褫剝林、劉官職並予以通緝的命令。傅良佐立即在長沙宣布戒嚴,並通電“聲討”林、劉,令所屬北軍各部先後開往湘南,“伐罪弔民,相機剿撫”。傅良佐派出陸軍第一師赴衡、永為前鋒,二師開赴湘鄉、寶慶為後援,妄圖利用湘軍打湘軍。由於林修梅注意作湘軍的工作,提出“湘軍不打湘軍”的口號,擔任一師先鋒團的一團三營營長張振武及其所屬官兵突然譁變起義,把從船上運來的槍炮、彈藥從船上卸下來,投奔林修梅。南軍進據衡山。接著北軍一師一團的一、二營,二團的一、三或士兵,亦先後譁變投奔林修梅。傅良佐出師不利,急令北軍三萬多人,兵分三路,壓向湘南。林修梅,劉建藩僅有五千之眾,且裝備較差,靠士兵的勇氣和人民的支持,抗拒頑敵。南軍多次受挫,衡陽、永豐、寶慶先後失守。為扭轉戰局,林修梅從左翼襲擊敵後,在衡山縣高眉山殲敵千餘名,在賀家山擊敗王軍,南軍乘勝追擊,北軍倉卒應戰,林修梅左腿受傷後仍堅持戰鬥,大大鼓舞了士氣,南軍無不以一當十,採用麻雀戰術,忽聚忽散,時東時西,變化莫測,使敵軍捉摸不定,窮於應付,且戰縣退的北軍不少向護法軍繳械投降,北軍商震旅被南軍包圍,相鬥數日,被殲數千人,商震本人也作了俘虜。10月,起義軍收復寶慶克復衡陽。北軍派飛機兩批六架次協助,也未奏效。北軍敗退中的北軍內部主戰和主和兩派間也發生矛盾,士氣低落,潰不成軍,向岳陽一帶敗退。11月19日,起義軍攻克長沙,21日,程潛劉建藩、林修梅以總司令兼湖南省長。林修梅、劉建藩極力主張擴大戰果,於1918年1月23日開始,湘軍進攻岳陽,林修梅率部正面進逼岳陽,破西壙、簍口等處。北軍三個師見南軍銳不可擋,於1月26日火燒岳陽,棄城逃竄。27日,林修梅等進占岳陽,不數日,北軍全部敗退入鄂境,湘境全部由南軍控制。湘、桂軍合西南各軍進而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但譚浩明與程潛權利之爭愈趨激烈,譚以湘桂聯軍總司令名義嚴禁聯軍入鄂,並且把桂軍撤回廣西,北洋政府趁此機會,調集曹錕張懷芝兩路號稱四十萬大軍,分別從湖北、江西南下,進攻湖南。林修梅鑒於南軍防線太長,兵力薄弱(只五萬來人),提出稍許後撤,鞏固後防,未被總部採納,在北軍水陸兩路攻勢下,1918年3月17日被迫撤離岳陽,3月26日又撤出長沙,退守衡陽,4月下旬,退守耒陽、郴州一帶,劉建藩在湘東戰鬥中不幸落水犧牲,使湘軍處境更艱。5月15日,林修梅率部退出祁陽,轉戰湘南,南軍與北軍遂相持在耒陽、永興間。北軍損失也很大,加上內部派系傾扎,軍無鬥志,吳佩孚只得與湘軍劃界停戰。6月15日,雙方代表在耒陽簽訂停戰協定。林修梅在湘南駐軍年余,改湘軍第二旅為湘軍第二縱隊,林修梅任縱隊司令,對內注重軍紀,不許士兵妄取民財,又捐俸興辦國小,設立公益事業,使地方安寧無事。1918年,廣州軍政府鑒於林修梅在護法軍中的卓著功勳,授林修梅為陸軍中將。

廣州就醫

1919年秋,林修梅因長久操勞,積勞成疾,感染肺炎,多日不愈,1920年春,林修梅赴廣州就醫,經三個多月治療康復,準備回湘。譚延凱為削其兵權,改派林任駐廣州軍政府的湘軍代表,林修梅多次請求回湘軍,均遭拒絕。6月15日,林修梅公開發表《臨去陳詞》,辭去駐廣州湘軍代表職務。

代理軍長

1920年7月,澧州鎮守使王正雅因傾向南方政府被人殺害,其子王育寅(時為中學校長)為報殺父之仇,便率王正雅的部隊,起兵反對譚延凱。在賀龍的請求下,出兵占領慈利縣城,王育寅自稱常德護國軍總司令,被湖南當局通電討伐。王勢單力薄,束手無策,在賀龍提議下,派代表謁見孫中山,請求支援助,孫中山便派林修梅赴湘西“察看助理”。林修梅到湘西後,聯合友國,訓練軍旅,積極開展援粵討桂鬥爭,10月初,常德護國軍改稱湘西靖國軍,王看重林修梅的政治、軍事才幹,遂推林為湘西靖國軍總司令,自任副總司令兼代澧州鎮守使,並通電西南各省。靖國軍向湖南軍事當局提出假道援粵打桂請求,遭到拒絕。當局還電請孫中山召回林修梅,通電聲討王育寅。為打開援粵通道,林、王在占領大庸、慈利後,又率部進攻常德,經過五日連戰,靖國軍占領缸市(常德縣屬)一帶,17日,靖國軍兵抵常德城下,18日,猛攻一晝夜,不克,19日,敵援軍至,靖國軍受到內外夾攻,被迫後退,戰爭從十月中旬到十一月,雙方各有勝負,靖國軍因寡不敵眾而失利,林修梅率領一支部隊在湘西一帶活動,是年冬,形勢又有變化,林修梅只得離開湘西,轉道上海,並應召赴廣州在孫中山軍政府任顧問、國會參議員,1921年5月,被委任為孫中山總統府代理參軍長。

傳播思想

政治革命巨子”,從入藏衛國,到反清反袁護法,從流亡日本到參加中華革命黨,從首義衡陽到轉戰湘西,在這內亂不斷、軍閥混戰的局勢中,深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救不了中國,只有從社會制度上動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五四”運動前後,林修梅閱讀了李大釗陳獨秀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接觸了馬克思的一些原著,開始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1921年5、6月間,在上海加入共產主義小組的堂弟林伯渠帶著女兒和林修梅眷屬來到廣州,就任總統參議。兄弟倆同住一個寓所,林伯渠儘量利用空閒時間閱讀馬列著作和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文章,兄弟倆常在一起研究理論,總結革命經驗。一向被林伯渠視為嚴師益友的林修梅,看到堂弟近年思想銳進,眼光敏銳,十分欽佩。林伯渠的言行,對林修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林修梅同林伯渠一起,支持五恆創辦的刊物——《革命評論》,介紹馬克思主義,傳播共產主義思想。

人物遺著

從1918年起,林修梅先後發展了《精神講話》、《社會主義的我見》、《社會主義與軍隊》等講演和著作,提出了《戰時財經計畫草案》、《農工軍組織大綱草案》。這些著作總計三萬八千餘字,由林伯渠珍藏,並在林修梅病故後四十九天,在廣州編印成《林修梅遺著》一書,得以留傳於世。1918年寫的《精神講話》,從戰爭發生的原因,各國軍事政策的趨勢,軍人的服從、愛國、犧牲、修養、農工化等九個方面,論述了軍隊的改造問題。在“革命和政治的關係”一節中,指出“軍人是政治組織上有一部分”。他認為,有覺悟的軍隊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他列舉了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無產階級軍隊以單薄的力量戰勝強大的資產階級為例,說明“大家有了覺悟,才把鮑爾雪維克(即布爾什維克)實現起來。我覺得這種軍隊,不但不至遭人嫌惡,而且令人恭維,不但俄國境內人民非常歡迎,而且各國人民也希望他們作為世界軍隊的模範”。他提倡軍隊“勞工化”、“民出粟以養兵,兵出力以衛民”。主張“農工並舉,練成一種農工化的軍隊”。他崇尚岳飛“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的格言。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最大的毒害,就是私有制,我們想把這種毒害設法掃除,只有社會主義是它的對症妙藥”。概括地說,都是由私有制發生出來的”。他認識到“社會主義思想,巳有百川歸海沛然莫御之勢”。他分析中國經濟、政治情況以後指出:“我相信馬克思派的共產主義,在中國今日社會情形,最為合適”。他還告訴人們“社會主義是世界人民的救星”,“我們唯一的方法,只有把社會主義實現起來”。
1920年前後,林修梅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原理和蘇聯十月革命的經驗來改造中國軍隊和中國社會的主張,在當時的國民黨高層人士中,除朱執信、廖仲凱外是極少見的,他在去世前,還想資助林伯渠“往游十月革命後的社會主義新俄羅斯,視察蘇維埃實際設施種種,以備參考,其希望理想實現的心事,至為摯誠而迫切”。曾與林修梅相識二十載,同患難亦十餘年的程潛,對林修梅的評價是“馬克思學說乃為其思想之主幹,其志願在改造軍隊之精神,而後以之為改造國家社會之武器。申言之,即欲使中國軍隊與中國,現出一種最新式最合理而為現世國家尚未有之局面”。林伯渠在《林修梅遺著》的跋中寫道:“予觀兄年來志願,在指導人群歸往於世界最新之趨勢,其後此之精誠與毅力,巳決心儘量灌輸於社會革命事業”。

統府軍長

1921年5月,任命林修梅為大總統府代理軍長。此時正是林修梅思想激進,經驗豐富,精力充沛的時期。他協助孫中山組織北伐軍,準備為革命乾一番事業,把自己改造軍隊、改造社會的理想會諸實施。可是不幸得很,1921年10月,他因牙痛,誤於庸醫,以至感染骨膜炎,牽及全身。10月15日上午11時,在廣州中法韜美醫院病逝,時年僅四十二歲,10月16日,林修梅遺體在韜美醫院出殯,各部總長,次長及高級官員,國會議員,各社團代表,軍隊,軍樂隊等到場。送殯者數千人,多皆由長堤步行到東門外永勝寺。

病逝國葬

1921年10月25日上海《民國時報》在報導林修梅病逝情形後指出:“至於才能的高超,性情的淡泊,在近時軍人中尤謂絕無僅有。他並且嚮往社會經濟的改造。有幾篇著作發表過他的意見,值新機正待發展之時,失掉了這樣一位深有覺悟的有力人物,真堪為民國前途痛惜”。另一篇報導評價林修梅說:“近代吾國軍人中奮鬥有為,而抱建設的新思想者,林修梅是首屈一指,近人評吾國新軍人,南有林修梅北有馮玉詳之言。”“林公從戎二十載,為國勤勞,辛亥丙辰,覆滿討袁,屢建奇績。六年護法之役,首義衡陽,身經百戰,尤著殊勛,盡瘁國家,染疾遽終,同深悼痛“。1921年11月2日,孫中山發布命令:“追贈林修梅為陸軍上將,應得恤典從優,並擬在首義區鑄造立銅像,建造專祠,以彰忠藎而慰英靈”。
10月18日議決為林修梅舉行國葬,追悼大會大廣東省議會隆重舉行,大總統代表程潛,各部總次長,國會議長,參謀長,市長及軍政商學工女各界,國會議員,在廣州的國民黨員陸續赴祭,“到會者逾萬人”。程潛代表孫中山大總統宣讀祭文,並向與會者每人分發《林修梅遺著》一冊。1928年10月,舉行國葬典禮,安葬於嶽麓山屈原祠後,石碑上刻有“奉令國葬,林公浴凡之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