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梅墓

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嶽麓山湖南大學知新村後山坡上。1928年11月自廣州遷葬於此。墓呈半圓形,塋地片石鋪砌,墳冢花崗石蓋頂。立碑三通,楷書碑文,主碑刻“林公浴凡之墓”,附碑左刻“奉令國葬”,右刻“民國十七年十一月穀旦”。原有拜台等設施及墓廬,1967年隨墓同時被毀壞,今不存。墓地1987年修復。1988年列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修梅墓
  • 性質: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
  • 位於嶽麓山湖南大學知新村後山
  • 人物林修梅
人物生平,歷史資料,身世,

人物生平

林修梅(1880一192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浴凡,湖南安福(今臨澧)人,早年入長沙湖南武備學堂,1906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曾任護國軍參謀長、湘西靖國軍總司令、陸軍中將。1921年任廣州軍政府政府顧問、國民議會參議員、總統府代理參軍長,因病逝世。
林修梅林修梅

歷史資料

林修梅墓在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交界處知新村的後面,穿過一些低矮的房屋,由一條小路右行數米,就可到達。由於這一帶比較偏,少有人來,很多人都不知道林修梅墓,不知道林修梅是誰。
但回溯大約一個世紀,林修梅卻很有名。林修梅的墓是嶽麓山上繼蔡鍔黃興之後的第三個國葬,林修梅是民國前期一位英勇善戰、影響深遠的驍將,他第一個宣布起義護法、反對北洋軍閥的故事那時在湖南家喻戶曉,後來湖南的軍事家人才輩出,包括毛澤東,都受過林修梅的影響。如果說蔡鍔是第一個公開反袁護國成名的英雄,那么林修梅就是第一個公開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政府,護法聞名遐邇的英雄。可惜英雄命短,“出師未捷身先死”,1921年,41歲的林修梅因患牙病被誤診致死,逝世在廣州中法韜美醫院(今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前身)。林生前擔任孫中山總統府代理參軍長,是孫在軍事上的得力助手,林死後,孫中山非常痛心,當即向國會申請國葬,並追認為陸軍上將。1928年11月,林修梅的靈柩經上海運抵長沙,葬在嶽麓山屈子祠後,墓碑上刻“奉令國葬,林公浴凡之墓”。
墓碑上刻“奉令國葬,林公浴凡之墓”,墓碑上刻“奉令國葬,林公浴凡之墓”,

身世

早年從小尚武,民國湖南地方政府的軍事政策多出自他之手
光緒6年(1880年)3月1日,林修梅出生在湖南省安福縣(今臨澧縣)城北十多公里外的涼水井村。
他的曾祖父、祖父做過知縣,父親為教師。林從小跟著父親讀書,16歲時,叔父林鴻儀當上縣城道水書院山長,他便隨同叔父前往就讀。林鴻儀是當地一位頗為開明的名士,是中共建黨時期最早的黨員之一林伯渠(即林祖涵)的父親,林修梅比林伯渠長6歲,兩人是堂兄弟。這個小小的地方,日後走出了兩位叱吒風雲的人物。
在道水書院期間,林修梅不僅學了傳統的經、史、子、集等經典古籍,還讀了黃宗羲的《原君論》,萌發了對清朝統治不滿的思考,他還常讀《申報》、《萬國公報》,知曉國內外大事。
當地曾流傳一個故事,林修梅小時候聽說鄰居家的耕牛被盜,提刀追賊,最後將牛追回。和愛讀書、擅長舞文弄墨的堂弟林伯渠不一樣,林修梅從小就表現出了尚武的個性。
修梅天資聰慧,21歲參加州試“中第一入補博士弟子員(第一名秀才)”,但他覺得做官報國無門,於是選擇了練武救國之路。
修梅1903年考入湖南武備學堂,該校是湖南巡撫俞廉等創辦的新式軍校,林修梅是第一期學生。兩年後,林以優異成績畢業,先後出任湖南陸軍速成學堂區隊長、主講人、湖南新軍炮兵營長等職,並於1906年公費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結識孫中山、黃興等人,加入同盟會。
1908年,林畢業回國,被派往四川新軍任職,次年受命入西藏訓練藏兵。
和林修梅一起入藏的還有後來成為“湘西王”的陳渠珍,林任三營管帶,陳任督隊官,為林的副手。當時時局弔詭,由仇英轉為親英的西藏地方當局派了近萬名藏兵阻川軍入藏。
陳渠珍請示林修梅同意後前往藏兵駐地偵察,被對方俘獲,儘管後來釋放,邊務大臣趙爾豐卻以此為由,撤了林修梅的職,讓陳渠珍繼任。陳後來在書寫個人傳奇愛情故事的《艽野塵夢》一書里,提到這件事的經過,林、陳二人性格不合,陳在書中對林多有怨言,稱林很能吃,搶了士兵糧食。
林修梅被撤職後,仍然恪盡職守,寫了《西藏遊記》、《治藏策》兩書向上級諫言,還負責起草了《西藏督練公所簡章》,提出西藏治軍的方案,但都沒有被採納。於是林辭隊,經印度、緬甸回內地。
後來《治藏策》被清朝一位大臣看中,林修梅被調往河北保定參與軍事演習籌備。
辛亥革命前夕,林修梅回到湖南,跟隨焦達峰等同盟會同仁光復長沙,後在湖南都督府參謀部任職。據林修梅在湖南武備學堂時的同學、曾任都督府參謀長的程潛回憶,民國湖南地方政府初創時期,軍事政策及架構多出自林修梅之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