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頭

枋頭

枋頭在魏晉南北朝時為軍事要地。後趙時,氐人苻洪率部駐守於此。枋頭在交通與軍事上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兩晉時期許多歷史事件中。石勒自河淮地區北趨冀州,即路由枋頭;西晉末年向冰率眾數千壁於枋頭;後來東晉謝尚北征,即遣戴施為先鋒據枋頭;而以枋頭命名的著名的枋頭之役,則是桓溫戎馬生涯中最黯淡無光的一頁。石虎讓苻洪以流民都督的身分,率領這支以略陽氐族為核心的流民集團駐屯的枋頭,就是這樣一個要地(見“枋頭之戰”)。

枋頭城位於今河南省鶴壁市濬縣,前秦王苻洪曾在此稱王建朝、修築城牆、宮殿,所以濬縣是前秦都城南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枋頭
  • 地理位置:今河南濬縣西東枋城、西枋城
  • 得名時間:東漢建安九年(204年)
  • 類型:古地名
古地名,地理位置,得名時間,其他,襯枋頭,柱枋頭,建築枋頭,

古地名

地理位置

古地名。石趙時期枋頭屬司州汲郡朝歌縣,其地在今河南濬縣西東枋城、西枋城。
《水經注》卷九淇水條:“漢建安九年,魏武王於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漕運,故時人號其處為枋頭。”並引盧諶《征艱賦》曰:“後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可見枋頭是一處連通黃河、淇水、白溝和清河,保證河北漕運的交通樞紐。枋頭一帶,也是黃河渡口最為密集的地區。隔河相對的是濮陽,而濮陽境內的重要渡口就有:靈昌津(又名延津)、棘津、文石津和 磽津等等。

得名時間

東漢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袁尚,圍鄴,在淇水入黃河口用大枋木作堰,遏使淇水注入白溝,增加水量,以利漕運。時人稱為枋頭。

其他

襯枋頭

襯枋頭象似雲形,蘭額、普柏枋出頭,殿內無金柱, 昂呈琴面

柱枋頭

柱頭枋,正面補間頭拱2朵, 山面一朵,為元代遺構

建築枋頭

從建築風格上,偏殿枋頭為龍頭,正殿枋頭則為象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