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地營村

板地營村是內蒙古赤峰松山區上官地鎮下轄一個村,西臨G306國道,東臨G16國道。北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漫長,春季乾旱。

清光緒年間立村。“板地”系蒙古語“班弟”漢譯為“小喇嘛”。因村中有人當過小喇嘛,以此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板地營村
  • 外文名:Plate to the village
地理位置,交通條件,主要農作物,主要動物,氣候特徵,歷史文化,

地理位置

位於赤峰市松山區正北部,據市區約35公里。

交通條件

西臨G306國道,東臨G16國道、S205省道,焦張鄉村公路

主要農作物

玉米、穀子、綠豆、蕎麥、西瓜、豆角

主要動物

主要的野生動物有野兔山雞黃鼬、野雞

氣候特徵

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乾旱多大風,夏季短促炎熱、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氣溫下降快、霜凍降臨早。大部地區年平均氣溫為0~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1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27℃;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0~24℃之間。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響十分明顯,不同地區差別很大,有300-500毫米不等。大部地區年日照時數為2700~3100小時。每當5~9月天空無雲時,日照時數可長達12~14小時,日照百分率多數地區為65~70%。

歷史文化

紅山文化”時期的女神陶塑,是國內首次發現的“紅山時期”完整的生殖女神陶塑像。 這兩尊女神陶塑,頭部完好無損,造型風格迥異於以往的考古發現。其中一茸為紅褐夾砂陶,頭內中空,用附加泥條堆塑出眉毛、鼻子、耳朵的輪廓.眼和嘴則採用鏤空透雕的手法.虛實結合,給人以敬畏感。三角形狀的頭頂部,用線刻法細膩地描繪出幾何形狀的髮型,流暢而自然,在前額上方,巧妙地做出兩個相互對稱的捲雲狀花結,顯示出當時人們特有的審美情趣。另一尊陶塑,採用實心細泥質雕塑手法,頭部與軀幹斷裂分離,軀幹部堆塑出雙乳,兩手托於腹部。頭部呈扁平狀,耳、鼻、眉均採用堆塑法而成,眼、口部位則戳成坑點狀,洗鍊而明快,耳部還戳出三個耳孔,表現了特殊的審美情趣。頭上戴一頂雞冠狀的帽子,帽子上大下小.上頂部呈圓弧狀,下部呈扁平方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