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人喜歡儲蓄的這種習慣稱為“松鼠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鼠效應
- 屬性:松鼠
- 性質:效應
- 概述:喜歡儲蓄的這種習慣
簡介,起因來源,說明,
簡介
歐盟統計局公布了歐元區16國的家庭金融資產情況,比利時位居榜首。截至2007年3月底,比利時的家庭金融資產總額達到9160億歐元,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0%,遠遠高於位居第二和第三的義大利和德國。人口不足1100萬的比利時,平均每個家庭擁有近15.6萬歐元的儲蓄和投資,比利時家庭因此堪稱歐洲首富。
起因來源
2007年6月底,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爆發且股市達到頂點時,比利時的家庭金融資產總額為8820億歐元。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比利時的家庭金融資產總額減少到了7950億歐元。與截至2007年3月底的數據比較可以發現,比利時家庭不僅將緣於金融危機的870億歐元損失補了回來,而且使其金融資產比危機爆發前增加了340億歐元。
比利時家庭金融資產多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強烈的儲蓄偏好。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股市回暖,比利時家庭從中獲利約530億歐元,彌補了金融危機造成的部分損失。但是,股市回暖並沒有使比利時家庭全部挽回損失。專家們注意到,比利時的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和投資策略出現了顯著變化,即放棄股票轉向更加安全可靠的投資方式,如儲蓄、購買債券等。這一轉變反映了比利時人怕風險、求穩妥、對經濟金融環境憂慮尚存的心態。
選擇較為安全的投資方式主導了比利時家庭的投資策略,股票購買量急劇下降,僅占總資產的7%,股市的淨投資只增加了56億歐元。調查還顯示,債券在比利時家庭金融資產中的份額增加,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購買國債減少的趨勢似乎已經逆轉。
說明
徵稅和發行國債是政府籌措收入的兩種主要方式。李嘉圖認為,這兩種做法對經濟的影響是等價的,即當國家為了刺激經濟通過發行公債籌資時,家庭購買國債而使儲蓄增加,等於政府提前增加了未來的稅收以償還國債。在某些條件下,政府無論用債券還是稅收籌資,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價的。從表面上看,以稅收籌資和以債券籌資並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債券發行都體現著將來的償還義務,從而在將來償還的時候會導致更高的稅收。如果人們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會把相當於未來額外稅收的那部分財富儲蓄起來,結果,此時人們可支配的財富數量與徵稅的情況一樣。
比利時家庭增加儲蓄,是因為政府增發國債,納稅人必須增加儲蓄以應付未來稅負的提高。這從某種意義上解釋了為何比利時民富而國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