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公園

松陵公園

松陵公園原名為吳江公園,位於公園路與流虹路的交會處。民國23年(1934年)下半年,始建。至民國24年,先後完成築圍牆、七陽山(馬蹄形)綠化(種植女貞、榔榆、龍北、盤槐、法國梧桐和玉蘭等花木)及建造中山紀念堂、四面廳、憩樓、山頂亭子等。公園初具規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陵公園
  • 地理位置:蘇州吳江區公園路與流虹路的交會處 
  • 始建時間:1934年 
歷史介紹,建築格局,

歷史介紹

民國26年,在四面廳前曠地上建噴水池,在中山紀念堂前建“錢滌根烈士紀念碑”,碑身南向鐫刻的“錢滌根烈士紀念碑”8字,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碑身中段南向鐫刻著錢滌根烈士的生平。是年11月18日日軍侵占吳江縣城後,吳江公園四面廳、圍牆等建築受到嚴重破壞,公園成了放牧場。抗日戰爭勝利第二年,吳江縣政府預算200萬元,先後將已損壞的建築物及各項失修加以修復和整理,重建圍牆、涼亭及鋪設地下水道。工程剛結束,受戰事影響,園內四面廳等建築又一次遭到破壞。
松陵公園
松陵公園
1953年,吳江縣人民政府發動幹部民眾和吳江鄉村師範師生在七陽山上和山前山後種植黑松、檜柏、羅漢松、玉蘭等樹木。後逐步撥款修復圍牆及園內設施。
1962年,在七陽山西側建燈光籃球場。“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山紀念堂、錢滌根烈士紀念碑等遭到破壞,憩樓被移作商店和倉庫,山上亭子被拆毀,樹木被砍伐,綠地成了堆放場。
1974年,在四面廳位置建桌球訓練房,二層樓房,底層為縣少兒桌球訓練基地,二樓為縣體委辦公用房,後改為松陵鎮文化站。1981年,整修圍牆和大門。
1982年,在園內東北部修建兒童樂園,七陽山上重建造型不同的亭子,築通環山路(七陽山為兩個獨立小山),廢燈光球場,開挖荷花池。池邊建涼亭、水榭,三曲橋和金山石小橋,新辟花圃、暖房。在原地恢複錢滌根烈士紀念碑。後荷花池改為金魚池,兒童樂園改為供人休閒的場地。
1983年,在園內種植香樟、水杉、臘梅和桃樹等各種花木。
1986年7月,錢滌根烈士紀念碑被列為吳江縣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11月11日下午,在園內東南側立張應春烈士石雕像。
1999年11月,因新建吳江公園,該公園更名為松陵公園。
2000年,磚砌的東圍牆改為鑄鐵矮欄桿,使人在園外就能看見園內景色,並在東北面開設入口,後改為北門入口。
2007年4月3日,費孝通骨灰安葬在松陵公園。
2010年4月,花圃改為開心樂園,5月1日開放。

建築格局

松陵公園南大門為一仿古門廳建築,大門上方掛一“松陵公園”匾額。北大門為一鐵門,左側牆上書“松陵公園”四字。進北大門,一條園路貫穿公園南北。進門園路東側是一場地,場地上有一“蝸牛”小品。場地上,白天有電動兒童車供兒童玩耍,晚上有居民跳體育健身舞。園路右側、七陽山東北側平台上有一“憩樓”,二層樓房,為茶室。平台東、南兩側設石階可供遊客上下。七陽山盤踞於公園西北部,東、南、北山頂上各有一個亭子,其中東、北為六角亭,南為四角亭。七陽山懷抱中有金魚池,可供人垂釣。太湖石點綴池岸,池邊西有水榭、三曲橋和金山石小橋,東、北各有一個涼亭。北山南坡有費孝通骨灰墓。“憩樓”平台南側有一旱冰場。公園南部為花園和開心樂園。開心樂園內設豪華轉馬、鯉魚跳龍門、兒童小船、小火車、奶瓶餵魚等兒童遊樂項目。開心樂園東側為錢滌根烈士紀念碑,現“錢滌根烈士紀念碑”八字系書法家徐穆如先生的手跡。在“錢滌根烈士紀念碑”東南方有張應春烈士石雕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