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寨般若寺位於東興區高橋鎮松柏寨,始建於唐,明清以來,香火鼎盛。寨建於清康熙年間,寨牆十里三分,寨四周現存摩岩造像4處,唐宋明清造像2000餘尊,高近10米的2尊,各類石刻題記、碑刻20處。寺寨上下,奇石林立,景區內寺、寨相依,以七山、七堰、八景聞名,被譽為“中州勝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柏寨般若寺
- 現名:古般若寺
- 又名:波爾寺
- 轄區:內江市高橋鎮
般若寺,當地人叫波爾寺,現名古般若寺。
里我不已教科為本描述波爾寺,而是以一個在此長大的孩子對它的印象和感情來表達。
寺是指寺廟本身但我們泛指整個波爾寺附近,再寬泛點就叫寨子了,因寨子雄居在附近最大的一座山上,為此山上都可以叫寨子。此山沒有確切命名,兒時社會(國小的關於地理的學科)老師曾做過解釋但都是個人主義的,他說那山叫老木山,釋為因山中一古樹因老而死。事實是大家都叫老母山,沒有解釋。
山上有很多天池,說天池,其實整個山都不高,海拔只有三百那多米,就山也就比其它山坡高出一個小頭,因為整個地區都是小丘陵地貌,附近無高山。所以天池這名字就高抬了。集中的大約是三個,最大那個水域面積約兩萬多平米,記事起未見過底。其實我們所指的天池就那一個,其餘一個位置稍高些的。是飲水用的,小很多。山上打井多無水所以山上的居民都到天池堰取水,從前山上居民很多水也夠用,因為都用桶挑,現在人少了不到夏天就枯了,因為大家都用上了抽水機了,每家扔一管子在池裡,那水也就不夠用了。
前世,
寨子的前世大約是清末民初的事,爸爸說在解放前那裡是土匪窩。估計是因為地理位置重要吧!麼公(就是我爺爺的弟弟),十來歲時候去城裡賣雞蛋就得路過那裡,但每次我麼公去的時候就走哪裡過,因為土匪不要東西只要錢,就會讓他過。然後賣了回去時他就走另一條路繞很遠會去。我想我爸是想說麼公很聰明吧!當然也有被土匪活埋了的傳說。解放後也就殘破了,後來公路上了山直接就推倒了一節寨牆。寨門有四,都不桶程度損壞了。
波爾寺附近的整個寨子上,原來寺廟眾多,如其他蜀中名山般香火旺盛。先般若寺左邊往前的懸崖下就是大佛岩。從我們八零後記事起都有過興衰輪迴了,兒時那裡還是香火旺盛,殿宇覆蓋的,先如今殘破裸露。大佛岩因大佛而得,這是附近最大的一尊了。
附帶著最集中的佛像雕塑群。
石壁上很多小的,造型精美。
寨子重建和開發的議題,提出也有時幾年了,卻沒有真的落實。現在山上廟宇倒是在修,但沒有一個僧人。
憂記得兒時,我們的教室就在現大雄寶殿旁邊,那時只有現在的大雄寶殿,但卻有老尼。記得體育課休息時老尼把香客供來的食物分給我們食。
現如今只有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才是它僅有的喧譁。那時也是門庭若雀。香火旺盛,爆竹亂響,紙錢煙飛。
其實不止我們一代,連父輩都是哪裡的學生,當初老師驕傲的一點就是:“你老漢我都教過”這足以說明哪裡辦學之早。這是當初的學前班原址。
有多少人把蒸飯吃的飯盒或者盅盅掉在了前面的天池堰里。
這院子後面還有一群生機空(指古墓),那時好些膽大的進去過。反正我試過了。
寨門前的題字,民國多少年,兒時誰會管那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