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北部松子關村,原名松滋關,亦名生子關。鄂皖交界地,海拔523米。始建於西漢初年,是羅田縣古代遺存的著名關隘之一。清鹹豐九年(1859年),湖北巡撫胡林翼為遏制太平軍、捻軍馳騁過境,首飭羅田縣以松子關為首修建17座關卡。據《羅田縣誌》載:當時此關建有城樓1座,垛牆百餘丈,石桑4座,大炮台1個,營房3所,名松子關信義卡。距關西北里許八斗沖並建碉樓一座,互為犄角之勢,攻守悉利。置身關前,高5米,寬4米的城門、石牆以及門檻、門閂洞眼等歷歷在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子關
- 地理位置:羅田縣勝利鎮松子關村
- 建成時間:西漢初年
- 文物保護單位: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
- 別名:松滋關、生子關
相關傳說,建成始末,文化保護,地圖信息,
相關傳說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和楚國爭霸天下。吳王在著名軍事家孫武、伍子胥等人的輔佐下,積極訓練軍隊,準備攻打楚國。當時,吳國全民皆兵,連王宮的妃子和宮女都被孫武訓練成了“娘子軍”。
終於,吳楚兩國的戰爭爆發了。吳王率領數十萬大軍開始遠征楚國,孫武訓練的“娘子軍”也在浩浩蕩蕩的大軍中。一天,吳國的娘子軍來到了楚國的一座雄關之下,經過一場激戰,她們好不容易才攻下了這座險關。就在她們歡呼勝利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領軍的女將不知什麼時候從馬上摔了下來,正抱著肚子痛苦地在那兒呻吟。
將士們連忙關切地圍了上來,一問情況才知道,女將軍早就身懷六甲,由於衝鋒陷陣,動了胎氣,馬上就要臨盆生小孩了。於是眾人七手八腳解下戰袍,就地鋪下一個臨時產床,很快,一個血糊糊的胖小子就呱呱降生了。
這時候,潰散的楚軍又開始反撲了。女兵們一邊奮起戰鬥,一邊抬著女將軍和孩子向西前進,直到走了八九里路,沒有追兵了,她們才在一條大山嶺上停下來,並且弄來泉水為新生兒作了洗禮。然後,她們馬不停蹄地前進,最後來到一個村莊,這才駐紮下來。 不久之後,吳楚大軍在麻城龜峰山雁門寨至閆家河一線,進行了生死決戰,吳軍大獲全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春秋“柏舉之戰”。
女將軍生孩子的那座險關,從此被人叫做“生子關”,那座大嶺被人叫做“洗兒嶺”,那座村莊被人叫做“屯兵堡”。久而久之,“生子關”訛變成了“松子關”,“屯兵堡”訛變成了“滕家堡”,至今地名猶存。
建成始末
1859年(清鹹豐九年),湖北巡撫胡林翼為遏止太平軍、捻軍馳騁過境,首飭羅田縣以松子關為首修17座關卡。當時,此關建有城樓1座,垛牆百餘丈,石壘4座,大炮台1個,營房3所,名為松子關信義卡。距關西北里許八斗沖並建碉樓1座,互為犄角之勢,攻守悉利。而今,高5米、寬4米的城門、石牆以及門檻、門閂洞眼等猶存。
1858年(鹹豐八年)4月,太平軍陳玉成部經松子關攻占了麻城、黃安。1861年(鹹豐十一年)3月12日,龔德樹部5萬人兩路合攻松子關。關中炮火猛烈,14日龔犧牲,部眾轉戰三省垴、青苔關他去。1862年(同治元年)秋,捻軍由湖北經松子關北上,大敗清兵於開順、八里灘。其後,此關常有駐軍防守,並為緝查哨所。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武裝和人民民眾常常據關憑險,開展對敵鬥爭,多次取得勝利。
文化保護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羅田縣就將松子關列入了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增強當地民眾自覺保護松子關的意識,前不久,羅田縣博物館專門製作保護碑,在關前醒目位置豎立,並與松子關村黨支部書記簽訂了保護責任書。圖為羅田縣博物館主要負責人在松子關前豎立保護碑。
地圖信息
地址:黃岡市羅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