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教育,衛生,保障,交通運輸,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之前,東風區一帶通稱“蒙古力”屬於樺川縣富田區。據考證,此名於民國三年(1914年)形成,當時,這個地方住有蒙古族和赫哲族,他們以漁獵為主。由於地界糾葛,爭執不斷,樺川縣政府將此地劃歸蒙古人,俗稱“蒙古力”。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佳木斯鎮改為建制,歸偽滿洲國三江省直轄。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佳木斯實行新的行政區,東風區為水鄉區所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佳木斯解放。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25日,佳木斯市政府成立。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市政府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實行區街(鄉)制。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東風區屬第3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5年6月將政府改為區公所,東風區屬第3區公所。
1956年城區3個區公所撤消,建立德祥、永泰、佳西、西林、保衛、曉雲、永安和佳東8個街道辦事處。東風區劃歸佳東街道辦事處。
1958年1月15日佳木斯市政府進行市區區劃調整,撤消各街道辦事處,重新設定長安、佳西、和平3個市轄區和郊區。東風區劃歸和平區。
1958年秋,區建制撤消,城區成立人民公社。11月12日成立了東風區人民公社,東風區劃歸東風人民公社。1959年12月,東風人民公社改稱為佳東人民公社。
1968年4月28日,佳木斯市革委會決定將市區和平、佳東人民公社合併成立東風區。9月10日,合江地區革委會決定撤消東風區,劃為東風人民公社。
1969年9月18日,合江地區革委會決定將佳木斯市區原來的8個人民公社合併為東風、前進、向陽、永紅4個人民公社。
1972年10月28日,佳木斯市東風區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為佳木斯市東風區革命委員會,按縣級建制。
1980年9月11日,東風區革命委員會改稱佳木斯市東風區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風區位於佳木斯市城區東部,東與樺川縣毗鄰,南與郊區長發鎮接壤,西至安慶街與前進區為鄰,北抵松花江。北緯45°56’~8°28’,東經129°29’~135°5’。總面積190.5平方千米。
東風區
地形地貌
氣候條件
東風區所屬的佳木斯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3℃。冬長夏短,無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7毫米,日照時數2525小時,有效積溫2590℃。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1年,東風區耕地面積5204畝,其中水田5154畝,菜田50畝;天然草場273.1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224.34萬畝,已利用草場面積154.38萬畝。
礦產資源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風區總口人為165740人。其中男性82429人,女性79311人,家庭戶戶數59349人。
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1.7%;財政總收入完成2.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7.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18元,同比2013年增長1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2元,同比2013年增長11%。
第一產業
2014年,佳木斯東風區糧食產量達到6.5萬噸,增長4.5%,糧食實現“十一連增”,農業總產值實現3.5億元,增長4.1%。水稻大棚集中育秧面積0.275平方千米,全年生豬飼養量15.3萬頭,存欄奶牛2250頭,家禽飼養量42.8萬隻,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7806噸、3490噸、6380噸,畜牧業產值實現1.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32.2%。土地流轉面積實現13平方千米,增長10%。
第二產業
2014年,東風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戶,總數達到43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53.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實現48.4億元,利稅931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6.9%、15.9%和13.8%。新增私營企業81家,完成技術改造企業8個。全區民營經濟營業收入145.6億元,增長4.8%,實現增加值41.8億元,增長0.7%。
2014年1-7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1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個行業下降。主要行業利潤增長情況: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9%,紡織業增長7%,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81.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3.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3%,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8.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7.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4%,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66%,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66.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7.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37.9%,專用設備製造業下降2.6%,汽車製造業下降2.4%。
第三產業
2014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2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38.4億元,增長23.7%。開工建設千萬元以上項目34項,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項、5000萬元以上項目8項,產業項目完成投資35.9億元,增長15.8%。新上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在全市上半年的拉練檢查中排名第五,下半年排名第六。重點推進的5萬噸鋁型材項目被列為省重點推進項目,重點建設的佳木斯北方寒地水稻種子研發交易園區已入駐五戶企業。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0項,招商引資額達到22.31億元,增長48.54%。2014年完成向上爭取資金7489萬元。高鐵項目征地拆遷進展順利,現已完成房屋徵收486戶,征地0.56平方千米,中鐵23局已順利進入現場施工建設。
社會事業
文化
東風區兩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總投資191萬元,其中松江鄉綜合文化站總投資150萬元,建國鎮綜合文化站總投資41萬元,用於鄉鎮文化站建設。2012年2月松江鄉建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780平方米。
截至2012年,松江鄉共有農家書屋12個,總藏書量3萬冊,光碟2000張,投影儀12台;模範村文化大院1個,面積160平方米;宏偉村文化中心1個,面積12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8個,總面積3800平方米,配備各種體育健身器材40餘台套;現有快樂舞步隊12支,參加快樂舞步健身人數達2500多人;二人轉小劇團1個;音樂、美術、繪畫、民俗、體育、書法、攝影、戲曲等各類文化帶頭人120多人,基本達到了村村都有文化隊伍。
建國鎮現有快樂舞步隊4支,參加快樂舞步健身的總人數達1000多人,其中,成規模的隊伍3支,每隊人數100多人,秧歌隊8支,人數400人。建國鎮同源書畫協會有12人,戲曲協會25人,在農閒時開展自娛自樂活動。今年以來,共組織各類培訓學習班,培訓共5場次,培訓人員150多人。
建國鎮現有快樂舞步隊4支,參加快樂舞步健身的總人數達1000多人,其中,成規模的隊伍3支,每隊人數100多人,秧歌隊8支,人數400人。建國鎮同源書畫協會有12人,戲曲協會25人,在農閒時開展自娛自樂活動。今年以來,共組織各類培訓學習班,培訓共5場次,培訓人員150多人。
教育
截至2012年,東風區有普通中學4所,在校生2500人,教職工288人;國小校7所,在校生6450人,教職工43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全區擁有衛生機構54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09人。
衛生
截至2012年,東風區全區擁有衛生機構54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09人。
保障
2014年,東風區民生領域投入達到5233萬元。城鎮新就業6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為4478人申報社保、醫保補貼,補貼金額746.9萬元,為下崗職工和農村婦女創業辦理小額擔保貸款1855萬元。發放社會救助金5645萬元,全區享受廉租房實物配租432戶。全面實行了新農合“六統一”政策,參合率達到99.8%,共有3471人得到了住院補償,補償額達到1300萬元。認真落實計畫生育法定政策,發放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97.5萬元,獎扶389人,匹配資金33.2萬元,特別扶助437人。
交通運輸
流經東風區內的松花江是連線省城哈爾濱和直達俄羅斯的黃金水道,新建成的佳木斯松花江國際港口距東風區政府僅0.5公里;
同三公路從城區穿過,構成連線佳木斯市東、南出口,直通三江腹地和同江、撫遠、富錦、樺川等國家一類口岸的重要通道;
東風區內的佳木斯機場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空運中心。
風景名勝
千里生態園
千里生態園酒店座落在佳木斯市郊區沿江鄉政府對面,哈同公路邊,占地面積0.07平方千米,是國家3A級旅遊區。
勝利公園
勝利公園位於佳木斯東部杏林路與長安路交叉路口。1937年,日本人派松崗、中山二先生在此植樹、種苗,建立了佳木斯市第一個苗圃,占地約68.000平方米。1945年光復至建國期間,日本未派任何人經營,致使樹木任意生長成林,抗戰勝利後,將此苗圃稱為勝利公園,園內依然留有日偽時期的碉堡2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