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革阿里是苦木科馬來參屬常綠小喬木。根淡黃色,不分叉,最深可入地2米;樹高4-6米,樹枝幾乎沒有分叉,樹葉長在頂部呈傘狀;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或近對生,長卵狀或披針形;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由黃色變紅褐色。花期6-7月。
東革阿里主要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多生於海拔700米以下的海灘林、原生或次生林中,東革阿里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苟刻,栽培比較困難,喜潮濕的酸性砂質土壤,主要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和組織培養。
東革阿里全株可入藥,但藥用部分主要來源於根部,其萃取物還具有提升體力、減輕疲勞、殺菌等多種功效,是東南亞最珍貴的套用植物藥之一,與燕窩、錫器一起並稱為馬來西亞三大國寶。在東南亞民間,東革阿里作為傳統藥材和滋補品已有數百年歷史,既可作單味藥,也可作藥方中的重要配藥。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自然繁殖
人工繁殖
- 選種及播種前處理:春播時宜採用前一年秋季採收的成熟飽滿種子,種子採收後,將除去肉質果皮的核果洗淨後,置於於2~5℃的冰櫃內保存。播種前將種子用0.5%高錳酸鉀浸泡消毒5分鐘,然後用清水洗淨。消毒洗淨後的種子,先經50℃溫水浸泡1天催芽,種子吸水膨脹後撈出陰乾並保存,準備播種。
- 育苗盤準備:選擇育苗穴盤育苗,基質是泥炭土和珍珠岩(比例1:1),將基質混合均勻後裝入50孔穴盤,穴盤長54.9厘米、寬厚7.8厘米,基質厚度以5~6厘米為宜,播種前使用0.5%高錳酸鉀液浸泡消毒10分鐘。
- 播種催芽:東革阿里適宜播種期在2~4月,方法是將預備好的種子均勻點播到育苗托盤中,點播密度以100~140粒/平方米為宜。播種後用花灑淋水保濕,並將育苗托盤移植塑膠薄膜大棚中催芽。催芽期視基質的乾濕情況適當噴水,噴水時間應選在早上和晚上,保持基質濕潤即可,約35天后可見種子陸續出芽。幼苗出土後加強溫濕度管理,晴天中午可搭建遮光率70%的遮蔭網適當遮蔭,每7天噴1次多菌靈。40天后出苗率達40%以上。
- 芽苗移栽:芽苗生長120天后,苗高7厘米以上,7片葉時出盤,可移植到準備好的培育袋。基質為黃心土+菜園土+泥炭土+珍珠岩(比例2:2:1:0.5),基質混合均勻後裝入規格為9厘米×12厘米的育苗袋中,移植前淋0.5%高錳酸鉀液消毒。移植時要求將生長不健康、有病的幼苗剔除掉,移植生長健康的芽苗。選擇陰天移植上袋,移栽過程注意不傷根,上袋後淋足定根水。芽苗上袋後在苗圃中培育。
- 移植後管理:苗期管理的重點是注意遮蔭,搭建遮光率70%的遮蔭網,每3~5天適當淋水1次,以保持基質濕潤為宜,每10~15天全面噴1次多菌靈,雨天及時排除苗圃積水。當袋苗長高至10厘米時開始施濃度1%的複合肥水溶液,苗高15厘米時施濃度5%的複合肥水溶液,苗高20厘米以上施顆粒性複合肥1克/株,施肥頻率為每月1次。6個月後,芽苗移植成活率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