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載明,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主任藥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載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人
- 出生日期:1931年
- 畢業院校:北京藥科學校
- 主要成就:擔任《中華本草》編委
個人經歷,軼事典故,
個人經歷
孫載明,生於1931年,浙江人。
1953年畢業於北京藥科學校後,被分配至北京市衛生局工作。
1958年任職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1998年任浙江新昌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0年獲“全國科技實業家”獎盃,1991年被美國聖貝納迪諾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1996年擔任《中華本草》編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銀杏口服液標準制定者。
1953年畢業於北京市藥科學校,1957年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歷任主任藥師、教授、廠長等職。從事天然藥物研究開發工作50多年。致力於天然保健食品的研究開發頗有成效。
1986年9月隨中國醫學科學院用植物研究所所長、泛太平洋世界衛生組織顧問、著名植物學家肖培根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訪問義大利、匈牙利、德國、瑞士等五國,並參加在義大利羅馬召開的“國際藥用植物開發大會。”
1989年10月代表中國赴巴西裹約熱內盧參加“第 32 屆國際蜂產品博覽會議”,其研究開發的《西洋參蜂王漿口服液》榮獲國際金獎。
1990年10月被評為全國科技實業家,並在中國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大會,由政協主席李瑞環親自頒發獎盃及獎狀。
1991年應美國“世界生命研究所”所長布魯斯的邀請訪問美國,並被授予“City of San Bernardino California ”榮譽市民,由該市市長親自頒發榮譽市民證書。
1992年10月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及證書。[政府特殊津貼第(92) 3610165號]
1993年受中華人共和國衛生部的委派、赴敘利業大馬士革執行授外任務(中國無償援助敘利亞政府籌建一座藥廠),孫教授任專家組副組長。經兩年的考察、設計、籌備,直到圓滿完成建廠任務,並得到該國政府的高度評價。
1996年被國家授聘中國著名醫藥巨著《中華本草》編委,參加該書製劑部分的編制工作。
1996年5月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高教)校辦企業優秀廠長(經理)。(當時指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
1997年6月被評為中國衛生先進個人,並參加在西安市召開的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表彰大會。
1990年以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孫教授研究開發並自行生產的十幾個產品長期受到海外市場的青睞,銷售額不斷增長,海外市場迅速擴大。產品已進入馬來西亞、美國、紐西蘭、德國、日本、香港、加拿大、俄羅斯、菲律賓等十幾個國家。
軼事典故
秀才領軍有一套
1931年出生於浙江的孫載明本系一介書生。1953年從當時的北京藥科學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市衛生局工作。1957年,26歲的他因為仗義執言,險些被劃為右派。命運還是眷顧這位正直的年輕人,195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到衛生局招募技術員,一心想回歸醫藥專業的孫載明立即毛遂自薦,他順利地調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所,重新拾起丟棄多年的專業。從此,他的人生就與藥用植物研究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在研究所,孫載明一乾就是二十多年。其間,他不僅憑藉自己的努力從一個普通技術員升為技師、主管技師,還被提拔為所屬藥廠的副廠長。在當時,“廠長”的概念與“商人”幾乎沒有交集,廠長就是抓生產。孫載明雖是“秀才”出身,思想卻一點不僵化,相反走在社會的前面。當周圍的人尚未樹立市場觀念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廠子要存活,不能只搞生產,廠長也不能只管生產,必須兼顧銷售。同時,目光敏銳的他也看準了自身優勢——背靠藥物研究所這棵大樹,產品的品質、權威都有保證,何不以此為根基搞生產,再通過銷售不斷促進科研創新呢?
就這樣,在二十多年的實踐中,孫載明逐步確立了“研製——生產——行銷”的辦廠思路,實現了企業的良性運轉。這一切在今天看來絲毫不新鮮,可是放在當時計畫經濟的舉國體制下來看,可以說是無師自通。孫載明的“野心”還不止這些:他並不滿足於國內的銷售渠道,暗暗決心有朝一日把市場拓展到海外。這在當時猶如天方夜譚,但孫載明敢想;之所以敢想,在於他堅信中藥的價值和對海外市場的吸引力;而中國悠久的中醫傳統和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又從源頭上確保了產品的不可替代性,“出口”這條路一定行得通,只是要等待時機。
肖培根“八顧茅廬”
孫載明在藥物研究所的二十多年中,雖然銳意改革,但為許多條條框框所束縛,始終感覺天地太小。而他所期盼的打入國際市場的目標也一直沒能實現。就在此時,一個人給他的事業帶來了轉機。
肖培根院士是我國藥用植物學的主要奠基人,為合理開發、利用我國中草藥資源,促進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肖院士在醫科院藥物研究所與孫載明有過一段共事之誼。1983年,醫科院為了加大藥用植物研究力度,專門成立了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後改名為藥用植物研究所),被任命為首任所長的肖培根一下子想到了孫載明。他看準孫載明秀才與企業家兼備的素質,特別是孫載明的國際化思路與他的研究計畫十分相投,於是他決定將他招至麾下,擔任所里實驗藥廠的廠長。孫載明這邊也是心嚮往之,因為從事天然草藥的研發更符合自己的志向。縱然你情我願,但由於孫載明之前在藥物研究所已經做出不小的成績,所里一直不願放他走,僵持了有一年多才最終放行。多年之後,肖培根在一本書中談到自己這次“挖牆腳”的舉動,戲稱劉備是三顧茅廬,而自己是“八顧茅廬”才請得孫載明出山,足見他對孫的信賴。事實證明,他們之間的將帥之合,無論對各自事業的發展,還是對我國中草藥的國際化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正是從這裡開始,孫載明著手研發西洋參蜂王漿,並且一炮打響。時至今日,孫載明還念念不忘肖培根的知遇之恩。
因為兩把椅子成“被告”
來到嶄新的舞台,孫載明自信滿滿。正待施展拳腳之時,眼前的景象卻讓他犯了難。這個廠的狀況甚至比自己原來的廠還要糟。一沒資金,二缺人才,現有的十六名技術員,全部是搞獸藥出身,與他一心研發中成藥產品的初衷相去甚遠。心裡沒底的他跑去找肖培根院士,肖培根院士反倒底氣十足,樂呵呵勸他回去放手乾。其實,肖院士心裡也沒底,但他對這位他親自相中的廠長深信不疑,他相信再大困難,這個有頭腦有韌勁的浙江人也能搞出點動靜。
肖培根院士的信任讓一無所有的孫載明索性豁出去了,冒著無力償還的風險,一下貸了30萬元,這在八十年代中期不是小數目了,周圍的人都盯著他,看他拿這30萬元搞什麼名堂。眾人矚目下,孫載明先去買了兩把紅色的摺疊椅。有人不滿意了,如此困難的境況,不把錢拿去購買設備,也不拿去聘請專家,倒先把辦公室弄得舒舒服服,漂漂亮亮。很快有人向紀委告狀,說孫載明搞腐敗,紀委書記親自找他談話。面對紀委書記,孫載明很坦然,改善環境絕不是為了自己舒服,而是要騰出一個稍微像樣點的會客室,否則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就不好。簽不下第一單,所有的投入都打水漂。說到這兒,一向謙謙君子的孫載明激動了,對著紀委書記說:“你的意見我不接受。等著瞧,我不光買椅子,年底我還要買沙發!”
類似的事件不止一次地發生,紀委領導也不止一次地找孫載明談話。這一切,孫載明默默承受,他知道聲辯是沒有用的;他更知道,在改革過程中,觀念的阻力比物質的匱乏更可怕。所有這一切,都只能依靠事實去改變。他所能做的就是拿出成績,讓各種猜測不攻自破。
西洋參打響第一炮
“椅子事件”把孫載明逼到了懸崖邊上。必須儘快簽下第一單,不僅為證明自己,更為了給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使職工樹立信心。那么選擇什麼類型的產品呢?由於資金匱乏,投入成本成了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當時所里正在進行美國西洋參的大面積引種研究,並且有望引種成功。有心的孫載明立即看中了這一點,他想,如果能研製一種以西洋參為主料的產品,一旦引種成功,就可以實現原材料的自給自足,這就能大大降低成本,為企業盈利創造條件。
這個想法讓孫載明很興奮,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把握住這次機會。在孫載明的帶領下,實驗藥廠於1986年成功研製出了“西洋參蜂王漿口服液”,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接著,事情又一步步朝著孫載明預先構想的方向發展。1988年,好訊息傳來,藥植所引種成功的西洋參獲國家衛生部中藥一類新藥證書,並獲準與進口西洋參同等入藥。這就意味著,孫載明可以自己給自己提供原材料而不需要花大血本購買了。之後,藥廠開始大規模生產“西洋參蜂王漿口服液”。產品面世後,市場反響果然很好;更始料未及的是,以引種成功的美國西洋參為主要原料的西洋參蜂王漿,竟然在美國大受歡迎,繼而又熱銷馬來西亞。孫載明心中埋藏多年的“出口夢”,就這樣不經意實現了。看似不經意,其實是水到渠成。1989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第32屆國際蜂產品博覽會上,孫載明的“西洋參蜂王漿口服液”一舉奪得金獎。
憑藉西洋參蜂王漿,孫載明盤活了藥廠,不僅當年就還清了30萬元貸款,還為企業淨掙70萬元,為國家創匯達250萬美元。醫科院上下震動,院長親自給他個人發了45000元獎金,這在當時還比較少見。孫載明把這筆錢拿出來,分給了與他共同創業的全廠職工,最後自己只分到了五六百元。此前關於他風紀問題的種種傳言也隨之煙消雲散。
如今,西洋參蜂王漿已在海外熱銷了二十年,它還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瑞草”。在馬來西亞,提起“瑞草”二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漫步馬來西亞街頭,隨處可見“瑞草”的宣傳廣告。有人做過統計,在馬來西亞,瑞草的人均占有量達到每18人一盒,這對於中藥保健品來說,實屬不易。為此,國家科委、外經貿委授予醫學科學院“全國科研院所科技產品自營出口先進單位”稱號。
回顧“瑞草”的歷史,孫載明感慨萬千。他涉足藥用植物這一行時不過一個毛頭小伙,等他在海外打響第一炮時已是年近花甲。這固然屬大器晚成,但絕對是厚積薄發。
馬來西亞總理當“軍師”
1999年,已近古稀之年的孫載明從試驗藥廠退休。但已經打開的海外市場始終召喚著他繼續戰鬥。於是,他以70歲高齡與夫人陳月明副教授在不要國家一分貸款自籌資金同甘共苦的情況下,創辦了浙江新昌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繼續搞產品研發和出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由於瑞草在馬來西亞的熱銷,總理對孫載明也是早有耳聞。言談中,總理提及馬來西亞當地一種在明間被普遍採用,具有抗疲勞、滋陰壯陽功效的植物,東革阿里(Tongkat Ali),建議孫載明可以研究研究。
總理“獻策”讓孫載明如獲至寶,直覺告訴他,以這種植物為原料研發產品,有可能突破他以往的生產和銷售模式。一方面,有西洋參的成功案例在前,將來東革阿里的出口應當不成問題;另一方面,由於東革阿里是馬來西亞當地特有的植物,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很陌生,這本身就孕育著巨大的商機,如果研發成功,加上宣傳得力,很有可能迅速占領國際國內市場。
與此同時,多年的生產和銷售經驗也提醒孫載明保持謹慎。市面上類似的保健品太多了,且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消費者對它們已經產生了拒斥心理。倘若沒有徹底搞清東革阿里的藥理作用,消費者使用後感覺無效或效果不明顯,很可能造成被動的局面,自己前期的投入也將付之東流。於是孫載明決定第一步先廣泛蒐集馬來西亞市面上能買到的各類以東革阿里為原料的藥品和保健品。孫載明不僅對這些產品做了科學分析,還在自己的身上一一試用。結果證實了此前的擔憂,東革阿里的藥效並不顯著。
陷入困境的孫載明並不甘心就此放棄,他想,既然它能在馬來西亞明間世代相傳,又有總理的熱心推薦,馬來西亞國內也有一些關於它的研究成果,那么它的科學性一定是存在的,關鍵是要做進一步的成分分析。經過深入分析,他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馬來西亞人是把植物的根拿來直接入藥,沒有經過提煉故而藥性不大;而經過他對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的確是比較顯著的。這個結果使他最終下決心開發這個產品。
從2003年至今的五年時間裡,孫載明研製的以東革阿里為主料的保健品“龍頂膠囊”行銷美國、紐西蘭、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德國和義大利兩國還對孫載明的提取物做成分化驗和臨床實驗,證明其有效率達到78%,這對於純草藥的保健品來說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了。同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對東革阿里提取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國際市場對該產品的發展前景普遍看好。
“智力強桂工程”,不能停下的腳步
2008年,77歲高齡的孫載明教授又有了新的任務。他作為專家受邀參加中國工程院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明政府聯手打造的“智力強桂”工程。他的任務,就是把幾十年積累的研發、銷售經驗與資源帶到素有“亞洲第一藥園”美譽的廣西藥用植物園。雖然是駕輕就熟,但在孫載明的心裡,這個項目有著不同以往的意義。廣西的天然中草藥資源極為豐富,但與此同時,它的中草藥生產基地周邊的地區都在貧困線以下,資源最豐富的地方恰恰就是最貧困的地方。這樣一來,一方面,這些地區的中草藥產業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普遍較低,一旦注入高科技,實行產業化,會給它們帶來極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是大有可為;更重要的是,如果能通過資源開發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生活,那才是最根本的,因此這件事在孫載明看來又是必須為之的。在孫載明幾十年創業的歷程中,他感到,這一次使他最有使命感,最願意為之傾其所有。
孫載明已初步搭建起了經營植物園藥廠的構架。他看重植物園所在的南寧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通向南亞的便利交通,決定重點將其推向東協各國市場。他還打算在這裡引種東革阿里,像當初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龍頂膠囊”那樣為這塊土地樹立起屬於它的品牌。
記者問了一個一直想問的問題,為什麼他創業的每一步似乎都能按照他預先構想的軌跡運行?而他從未學習過什麼管理和經商的知識。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嗎?老人笑了,不置可否。想了一會兒,他說:“也許我身上真有浙商的基因。”雖是戲言,卻讓記者恍然。那赫赫有名的寧波幫,義烏幫,溫州幫,哪一個不是憑藉敏銳的市場意識、創新意識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在看似平靜的環境中衝殺出一片涌動的江湖。很少談什麼理念,卻處處有判斷;沒有玄而又玄的經營策略,卻有許多樸素的認知。外表隨和讓人誤以為不堅定,其實胸中早有藍圖。在你不看好的時候,他正一點一滴逼近成功。這也許就是典型的浙江商人吧!
77歲,早該是盡享天倫的年紀,但孫載明在中藥產業化道路上的腳步依然不斷向前,這一方面來自他內心深處的中藥情結,另一方面也許還要歸功於他這一生中一個最重要的助手——那就是他的夫人陳月明副教授。陳月明副教授已經75歲,但與孫載明一樣,她從不服老,心情開朗,她不僅是孫載明的生活伴侶,也是孫載明工作上的得力助手、最親近的工作夥伴。原本她的專業是科學繪圖,公司成立後她放棄了自己的專業,一直擔任董事長一職,負責公司的全面工作,從廠房基建、購置儀器設備、裝修等等都親自參與,孫載明有了更多時間從事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在全廠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於2006年初就通過國家GMP認證,博得國際友人的好評。屈指算來,孫載明與夫人已經攜手走過了五十一年的人生旅程,多年來,他們的配合非常默契,不管是當年在研究所,還是共同開辦公司,孫載明開發新產品,產品包裝則由她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