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面

東面

東面,古義:臉朝東。源於《莊子·秋水》:“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今義方位名詞。與南面、西面、北面相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面
  • 拼音:dōng mìan
  • 古義:臉朝東
  • 今義:方位名詞
基本資料,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詞目:東面
古義:臉朝東。源於《莊子·秋水》:“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今義方位名詞。與南面、西面、北面相對應。

引證解釋

1. 面向東。
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寧,門與屏之間。《莊子·秋水》:“﹝ 河伯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新唐書·禮樂志六》:“使者升西階上,東面。”
2. 東邊,東側。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詩:“ 渚宮 東面煙波冷, 浴殿 西頭鐘漏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三回:“你就屈駕住了東面廂房;當中是個堂屋,我們常要來打吵的。”
3. 古代事師之禮,師坐東面向西,弟子面向東事之。
荀悅 《漢紀·高祖紀二》:“ 信 令軍中曰:‘生得 廣武君 ,購千金。’ 信 得之,乃東面師事之。”參見“ 東向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