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書院

東陽書院

東陽書院位於邢台南宮市。乾隆十六年(1751)知縣袁炳修就舊察院地基創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陽書院
  • 地理位置:邢台南宮市
  • 開放時間:(1751)
  • 著名景點:有講常5間,兩旁為廂房
東陽書院簡介,東陽書院來歷,地圖信息,

東陽書院簡介

有講常5間,兩旁為廂房。堂前為文昌祠,祠東西側各建書舍13間。其外為聚奎門,門外為大門牌樓,院西空地為射圃,規制宏敞。從學者數十人。嘉慶二十一年(1816)知縣吳承憲勸捐重修,共得錢4000餘貫,遷文昌祠於東南隅,增建房舍數間。貢生魏炳文捐地40畝以備歲修之資。道光八年(1828)周栻增田至1007畝,年收租錢815千,又捐資發商生息,年收息錢720千文,重定章程。每月會課2次,初二官課、十六齋課,均試以制藝排律。生員每5人取1名,其有零數則8人取2名、13人取3名;童生則10人取1名,有零數則16人取2名,26人取3名。設首事24人,每期2人監課。時會課生童達200餘人。
講師:
孫遲舟(辰東),初名宸。歸安人。乾隆壬辰舉禮部試第一,第一甲第二名進士及第。官翰林院編修。先是歲丙戌,遲舟方持父服,課平湖知縣劉冰齋(國烜)二子學,余治申韓家言,佐平湖幕,稱莫逆交。甲午丁內艱,主講東陽書院,余客海寧,屢寄文字商正。丙申,余再館平湖,遲舟服闕,過余敘別。明年,遲舟舉男;余舉女。因有婚姻之訂,是為庚子之春。其後秋分,校順天鄉試,卒於闈中。

東陽書院來歷

四聞一閣——車前子
南宮讀書場所最早的有縣學,有老槐館,真正意義上的書院據查是明朝後才有的。明嘉靖末年知縣胡嘉謨在縣儒學東建了紫薇書院,不過這所書院沒能延續多長時間;後來辭官回鄉的劉濂在南宮城東郭建東郭書院,是半為讀書半為會友用的,隨著劉濂的過世這所書院也亦漸荒廢。
清初,南宮知縣沈秉公卸任時百姓打算為他立個祠堂,他覺的自己沒有做過讓百姓立祠的政事,堅絕不許,可建祠的錢已經收了,無耐之下他下了離南宮前的最後一道令——他讓百姓用這筆錢在南宮文廟西建了南亭書院,用來讓那些沒錢請私塾的孩子讀書,以反哺南宮鄉鄰厚情。就是這么一個偶然的遺留,沈老先生不會想到,多年以後,在他倡議建的這座南亭書院的遺址之側,一座至今仍讀之仍耀眼的書院將拔地而起,這就是後來的東陽書院。
南宮古時稱東陽,這大概就是東陽書院的名源了吧!修這座書院的人是當時的南宮知縣,叫袁炳修;他從乾隆十四(1749)年到任開始就查訪南亭書院的遺蹟,並於乾隆十六年在原址基礎上修建了東陽書院。在當時的州縣裡,東陽書院的規模是較宏大的。初建時即有講堂五間,堂中高懸的“敬業樂群”匾額是方觀承題寫;東西配了廂房(課室)各十多間,另外還有東西跨院,西院有庫房兩間,後增蓋北房三間;東院是兩間皰廚,後也加蓋了三間北房。堂前過廳三間,廳前東西院各有齋室三間,過了二門再往前則是聚奎門,門東是文昌祠,門西為司閽房(門房)三間;再往前就是書院的牌坊了。在書院的後面有空地二畝多,西面有地三畝多,這兩塊地被稱為射圃;另外書院當時還有十頃八畝地的學田,作為書院日常開支和維修的資金來源。後來歷任官員及商民學子也多有資助,藏書樓,奎星閣,各類亭台館舍多有增替;講學之師,求學之士亦見高見廣;隨著書院的鼎盛,為了鼓勵人才學院開始出資獎勵的學業有成的學子,獎勵人數最多時競達二百多人,文人士氣為人大振!風雨歷練何止百年!隨著維新變法引發的新興教育崛起,隨著科考制度的廢止,東陽書院同當時全國所有書院一樣,他送走了高廊古意里的朗朗書聲;作為一段歷史的輝煌的見證者,他無耐的躺進了《南宮縣誌》的兩頁黃紙之中。而在他的身後,同樣是在這座書院遺址之側,南宮中學在某種意義上依舊延續著他的生命,創造著她的另一段歷史!
這是從文字里扣出來的文字,未必皆是真實但絕非杜撰!當年沈老先生的臨別願望是讓那些沒錢請私塾的孩子讀書;先生不在南宮三百年,南亭書院,東陽書院具不存一磚一瓦,唯先生之願言猶暖吾心!
書院全圖書院全圖

地圖信息

地址:東進大街與富強路交叉口北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