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街道(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東關街道)

東關街道(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東關街道)

東關街道位於濰坊市奎文區中部,東起虞河,西到白浪河,北至北宮東街,南接勝利東街,面積3.65平方公里。轄11個居委會,37417戶,人口7.7萬。2006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6億元,比上年增長63.8%;地方財政收入1919.82萬元,比上年增長35.58%;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75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關街道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東關街道
  • 下轄地區:11個居委會
  • 面積:3.65平方公里
  • 人口:7.7萬
社區發展,社區介紹,

社區發展

近年來,街道結合中心城區發展趨勢,把發展城市經濟和創建和諧社區作為街道的兩大重點。立足區位優勢,積極最佳化發展環境,培植做強服務業。金融街、泰華三期等現代服務業大項目落戶轄區,中央麗景、寶麗尚都等房地產開發項目投入建設,銀海恒基、泰華商務大廈等商務樓宇建成使用,形成了四平路餐飲區、世紀泰華商貿區、電子一條街和濰州路商業區等各具特色的服務業經營區。同時,街道堅持以人為本,從滿足民眾需求出發,分別建起街道、奎文門和葦灣社區服務中心3處,創辦"慈善超市"3處,建成"零失業"社區9個,引進社區托老、社區門診、家政服務等服務網點150多處。街道還積極綠化美化社區,加強平安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先後榮獲"中國街道之星"、"全國和諧社區示範街道"等榮譽稱號。
1998年,東關街道僅有街居福利企業6家,大都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差,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為改變這一狀況,街道適時調整戰略,“退二進三”,通過改制、兼併、承包、租賃等多種方式,使街居退出自主經營,甩掉包袱,把經濟工作重點轉移到以市場建設和路域開發為基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走稅源經濟路子的工作思路上來。街道先後在轄區建起南大街、寶利和下河街三處大型市場, 逐步培植攤點群6處,市場日交易額已近30萬元。街道加大沿街開發力度,自1999年來,積極發動轄區單位搞好對鳶飛路、濰州路、四平路和院校街、南大街、工福街、中學街的開發。到2002年底,已開發沿街營業房近4萬平方米, 發展個體經營業戶1086家,在社區內逐步形成了四平路餐飲、通濟門電子、濰州路商業等特色經營區。特別是區委、區政府號召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以來,街道把招商引資作為社區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注重發揮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引資金、引項目、引稅源。街道結合地處市區的優勢,重點在房地產開發上作文章,先後抓了李家街社區拆遷改造、鑫世紀家園、恒基置業大廈、銀座商務大廈等項目的開發建設,使招商引資工作得到穩步發展。2002年,街道共談成項目70個,引資額實現452.42萬美元,進一步帶動了社區經濟繁榮。街道財政收入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 1998年完成財政收入147.64萬元,2002年實現422.98萬元,是1998年的2倍多。
東關街道街道把社區服務做為開展社區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從方便和服務居民入手,努力做到三個完善。 一、完善服務網路體系。1998年,街道就成立了社區服務指導委員會,設立了18處社區服務站, 組建起15個居民互助協會,發展會員320名,積極為居民提供民政服務、市民求助等服務項目,在社區初步建起了社區服務工作隊伍。2002年,以街道為主體,成立了東關社區服務中心,在社區建成13處家政服務站,社區各單位組建了105支義務巡邏隊、 18支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和12支黨員扶貧幫困隊,在社區健全了街、居、駐區單位三級社區服務工作網路,年均開展家電維修、房屋租賃、衛生保潔等450多件次,服務民眾26000多人次。 二、完善弱勢群體救助體系。東關是一個老城區,下崗失業人員、困難家庭等弱勢群體相對較多。為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困難,街道發動駐區單位共同參與,開展了“幫貧扶困”系統工程,逐步建立起對困難民眾的一系列援助制度和工作機制。 (1)就業服務行動。建立街道“幫貧扶困”救助中心和居委會救助服務站, 積極發揮社會中介服務組織作用,開展就業登記814人次,提供就業諮詢1139人次,開展各類就業培訓3671人次,提供各類就業機會290多個。(2)崗位援助行動。 街道從社區內市場上拿出200多個攤點優惠提供給困難居民,並積極協調社區單位對社區內保潔、保綠、保全等80多個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特困人員。 (3)政策扶持行動。對1500多名困難民眾的職業介紹、崗位培訓實行低償或無償服務,對街居提供的攤點租賃費實行零收費,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幫助辦理各種證照手續,落實優惠政策。對特困民眾,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僅2002年,就為564戶困難家庭發放低保金67.4萬元,把黨的溫暖送到最需要幫助的民眾身邊。 (4)社會救助行動。街道建起社區捐助中心,開展經常性的捐助活動。僅2002年就捐衣物960件,捐款3萬多元,幫助困難群體排憂解難。
東關街道最佳化穩定環境。街道把穩定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重要任務,每年都與社區單位簽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在社區逐步實現了居民區封閉式管理,健全了由街居、駐區單位、沿街門店組成的互動共防網路。1998年,街道先後整頓了校園周邊環境,取締了44處“三廳一台”等非法活動場所, 對1600多名暫住人口和110多處出租房屋進行登記辦證和規範化管理,有效維護了社區穩定。2001年以來,對影響社區穩定的1964、1965年下鄉回城戶上訪問題,街居幹部緊緊靠上,認真抓好信息反饋、說服教育和感化引導,並積極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從而有效化解了矛盾,及時控制和疏散了多次到省進京上訪事件的發生,維護了安定團結的良好局面,受到上級領導的好評。 (2)最佳化市容環境。街道把整治市容環境作為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社區工作上台階的一項重要工作, 1998年以來,逐步建立起由60人擴充到165人的衛生保潔隊伍,實現了居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街巷衛生全日保潔。在1999年虞河治理工作中,街道克服戰線長、任務重、難度大等困難,發動社區單位和駐軍官兵,共同參與,投資80萬元,平整河床2萬平方米,清運垃圾3萬立方米,徹底改變了虞河臭水污泥、遍地垃圾的髒亂差狀況。2001年,街道加大城市管理執法力度,先後對中學街、中和街、後門街、南大街、安丘巷等街巷進行集中整頓,拆除違章棚廈96處,處理占道經營業戶86家,解決了占道經營和影響市容市貌問題。2002年,結合創建全省示範街道和示範社區活動,街道加大對小區的整治力度, 先後對葦灣、 中和街、 後門街等8個小區花園進行整治綠化,共植樹3500棵,種花8000株,植草3200平方米,最佳化了小區環境。街道發動駐區單位共同籌資200多萬元, 對轄區李家街、安丘巷、游鱗路等大部分街巷重新修整和路面硬化,90%以上的居民區實行封閉式管理,70%以上的居民樓面重新粉刷,進一步滿足了居民生活需求, 提升了社區形象。(3)最佳化文化環境。街道注重加強社區文化建設,1998年以來,每年都組織開展夏季乘涼晚會、春節文化活動等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特別是2001年以來,為進一步繁榮社區文化,街道建立了社區文化活動基地,成立了社區民眾文化藝術團,組建了中老年藝術團、兒童表演隊、鑼鼓隊等40餘支表演隊伍,先後舉辦了兩屆民眾文化藝術節,創辦了《東關社區》報,編輯出版了《世紀之交的東關社區》一書,弘揚了社區文化,展現了東關社區精神風貌,推動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街道立足純城區實際,不斷調整思路,大膽開拓,1998年以來,逐步把街居工作重點轉移到社區工作上來。 特別是1999年11月,協調113家駐區單位,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區共建指導協調組織——東關社建委,制定了工作章程,定期召開會議, 共同研究社區工作。2001年7月,又聯合轄區51個駐區單位黨組織,成立了東關社區黨建聯席會,進一步調動了社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員參與社區工作的積極性。街道先後兩次召開了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實踐與探索研討會,加強理論研討,增進交流與合作,進一步調動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工作的積極性。2002年,街道在全區率先進行了社區建設改革試點工作,按照便於社區自治、便於社區功能發揮的原則,將21個居委會調整為13個社區居委會,健全組織,明確職責,在社區構建起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支部為主體、社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新格局。在街道開展的招商引資、社區服務、社區穩定等各項工作中,都得到駐區單位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區工作新局面,使社區建設在共駐共建中得到不斷進步和發展。1998年以來,街道以社區建設為龍頭,進一步深化社區服務,發展社區經濟,最佳化社區環境,保障社區穩定,使街道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得到長足發展。 街道先後榮獲“中國街道之星” 、“齊魯街道之星”、“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全國城市民眾體育先進社區”、“全省社區服務先進單位”、“全省社區建設示範街道”等稱號。

社區介紹

民生街社區
東關街道民生街社區成立於2009年7月,由原濰州路四個社區合併而成,東起鳶飛路,西至四平路,南起民生東街,北至勝利東街;轄區面積1.21平方公里,居民樓160座,住戶4647戶,人口18588人。其中未成年人2180人。
近年來,社區本著“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工作理念,以社區共建為切入點,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打造 “真情架起連心橋”的服務品牌,社區新建了總面積1210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和諧社區創建,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建設了集服務管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121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內設辦公服務大廳、多功能活動廳、社區警務室、閱覽室和信息網路苑、社區日托中心、青少年啟航驛站等,可為居民提供就業諮詢,醫療保健,環境保潔,民事調解、法律服務,娛樂休閒等20多項便民服務,實現了日常服務不出社區。
社區成立以來,堅持以“民生進萬家,服務每一家”做為社區的服務理念,以打造“和諧文化”特色社區創建為工作目標,走共駐共建之路,制定了社區幹部“首問責任制”、“錯時工作制”、“預約服務制”、“代理事務制”、“一口受理制”等便民措施。在去年然後成立了東關街道首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青少年啟航驛站”、“社區婦女兒童家園”及“社區黨員先鋒服務隊伍”,以此形成“社區一家親”的和諧氛圍,為和諧社區創建奠定了堅實的民眾基礎
社區先後榮獲先後獲得“山東省雙擁工作社會化管理示範單位”、“山東省商業示範社區”“全省分類引導青年試點單位” “濰坊市充分就業和諧社區創建先進單位”、“濰坊市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範點”、“濰坊市奎文區黨風廉政建設示範社區”“濰坊市綠色社區”、“平安奎文建設先進基層單位”、“奎文區和諧黨建示範點”“奎文區先進基層團組織”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