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觀音古廟

東門觀音古廟

榕城東門外,越過環城路,有一條直巷,巷尾有一座古廟,匾名“觀音古廟”。奉祀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廟雖不大,香火卻十分旺盛。觀音菩薩是民眾心中救苦救難,慈悲濟世的最崇敬的女神,民間稱為“觀音娘”,也稱“慈悲娘”。所以,她的廟宇,便簡稱“娘宮”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門觀音古廟
  • 別名:娘宮
  • 地點:榕城東門
  • 資料來源:東門觀音古廟
東門觀音古廟由來,合併原因,

東門觀音古廟由來

但“娘宮觀”聽起來似有點不順當,因為“宮”,本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後引為奉祀神祇之處,以示尊敬。也指寬廣大廈,公共活動處所,如“文化宮”、“少年宮”。“觀”(讀貫)則是指道教的廟宇,如“華陽觀”、“三清觀”。“宮”和“觀”都是表示處所的名詞,本來是不可重疊使用,但“娘宮觀”卻口頭使用習慣了,可以說是約定俗成了,況且,娘宮觀是揭陽市首個獲準開放的道教活動道場,已經政府立案,是無可非議的了。這道場成立以來,香火更旺,信徒很多,理事會除開展正常活動外,還發動教徒,以“發自道德觀,奉獻熱愛心”的精神,大興善舉,做了許多善事。如:修荒冢、建公墓、收殮屍骨、設立義診所、施醫贈藥、扶貧濟困、收養丟棄殘嬰、援助孤寡老人、建雨亭、修道路、救災濟貧、設定免費茶水站等。單收養殘嬰一項,自1995年至2001年統計,便收養16個,每年要付出撫養費2萬多元(托人撫養)。每逢節日,便請附近老人參加座談會,招待茶糖果品,這些善舉,獲得社會好評,都稱讚娘宮觀功德無量。
奇怪的是:明是佛教寺廟,怎可作道教場所呢?佛、道二家,本是不互相接納的。
觀音宮,奉祀觀音菩薩,當然是佛教寺院,觀音菩薩是西方(印度)佛教信徒。《辭海》有這樣注釋:“觀音,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佛教中地位僅次於佛。本譯為‘觀世音’,因唐代人為太宗名字避諱,故簡化為‘觀音’,她常與大勢至(佛名)同在阿彌陀佛左右,人稱‘西方三聖’。”觀音寺,在揭陽很多,規模最大的,過去有“觀音堂”,地址在僑中原校西側(已拆),最大的是東湖公園“觀音閣”。這樣,觀音古廟是屬於佛教的。
而道教,則是本國創立,創始人為李耳,號“老子”,人稱“太上老君”。道教徒稱“道士”, 發戴道冠,披八卦袍。佛教徒稱“和尚”(梵語,意為博士),削髮,披袈裟,兩者完全不同,怎可合在一起呢?

合併原因

一、從前,佛、道兩家,常因爭奪傳教道場和地盤而爭鬥,影響了社會安定,明太祖朱元璋提議佛道統一,可以互相滲透吸收。都是為了行善濟世,目的一樣,不必互相排斥,佛道二家,自此相安無事,互相容納。
二、據小說《封神演義》所寫,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原來都是元始天尊的門徒,觀音道號慈帆道人,修道於普陀山洛伽洞。助周滅紂,封神過後,才皈依佛教。若是,則觀音與道教是有一定淵源的。
三、佛與道,雖有許多不同的修行形式,但其宗旨卻是完全一致的,就是:慈悲為懷,濟世為本,救苦救難,捨己為人等。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這也可能是宮觀合一的主要原因。
如此看來,佛寺與道觀,便也不必有那么嚴格的講究,觀音廟稱“娘宮觀”,便也就順理成章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