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泉古鎮地處東西湖區西北近郊,南臨漢口,北依府河,東與天河機場隔河相望。張柏、銀柏、五環公路縱穿南北,東柏公路、武漢市外環線、吳新幹線橫貫東西,旅遊交通便利。
自古以來,柏泉山清水秀、地傑人靈,為東西湖文脈所在地。史上柏泉系盤龍城的姊妹城(古商業中心),現存13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新石器時代遺址上溯歷史可至5000多年前。茅廟古集形成於殷商時期。柏泉歷代人才輩出,古代有明代兵部尚書張京,近代有辛亥革命元勛孫武、國民黨愛國將領陶滌亞、 “漢口地產大王”劉歆生,現代有世界著名哲學家張世英,著名音樂家周小燕等。
柏泉的自然環境秀美,北部山崗林地高低起伏,面積近萬畝,堪稱武漢天然森林公園;南部廣闊平原,杜公湖、羅塞湖等湖泊星羅棋布,4萬畝府河濕地環繞再現草原景觀。杜公湖省級濕地公園內蘆葦依依,水鳥淺吟。
禹王植柏——柏泉的由來.相傳大禹治水,降龜蛇二妖於江畔,龜蛇化為山石,禹王遂植柏於龜山之巔。唐末金台寺僧淘寺前泉井,見樹根於井底,狀若雙鯉,疑而叩之。經日忽聞龜山禹柏一株枝搖葉落,方知此泉下柏根乃禹王所植,遂名此泉為“柏泉”。明永樂詩人趙弼詩讚:“影沁空霄玉鑒光,苔封石瓷色蒼蒼。汲來數仞清泉水,猶帶高林柏子香。”
金台弘法——景德寺的前身.盛唐時期,佛法昌盛。一雲遊聖僧夜宿柏泉獅子山,忽夢獅子山首金光大盛。次日晨起,見陽光照于山前,宛若金鑄。聖僧以為神諭,遂發宏願,興建禪寺,弘揚佛法。因夢兆金台,故寺成後命名為“金台寺”。北宋景德年間,該寺主持得朝廷之資修繕,感宋真宗弘法之德,遂更名為景德寺。後景德寺屢毀屢建,今景德寺為我國十大名僧昌明法師發宏願建成,盡復昔日盛景。
依託柏泉旅遊資源,近年柏泉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著力打造市旅遊名鎮,如今的柏泉古鎮自然生態景區、人文歷史景區與現代農業景區齊聚,旅遊氛圍濃厚。來柏泉以下些景點是不容錯過的。
景德寺,位於柏泉北部月塘角村,距集鎮 2 公里。始建於唐代晚期,盛於明清,毀於抗日時期。歷史上為武漢三大名寺之一。自創建以來,景德寺世代衣缽傳人直至1936年日軍炸毀。2001年,昌明法師發起宏願,在原址擴大重建。景德寺照壁前端一株百年古樸樹,又稱菩提樹,古樸別致。景德寺東面月塘清幽宜人。月塘北古村落,月塘西千年古井所在與景德古寺並稱為“柏泉三古”。
柏泉古井,位於柏泉北部景德寺正前方,月塘角村月塘邊,始建於唐朝,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續輯漢陽縣誌》記載:“相傳禹植柏大別山(今龜山),根達柏泉井中,故名。”古井神異之處亦有二:一是無論天干地旱,此井從不枯竭,並始終保持在同一水位;二是井水屬於純天然優質礦泉水,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飲時有淡淡的柏香味。其所在月塘村自古出長壽老人。
柏泉天主教堂位於柏泉景區紅光大隊劉嘴灣,距茅廟集鎮1.5公里。前身為漢口柏泉聖安多尼小修院”。1842年,義大利人李文秀修建傳教,開辦以來,共招收修生700餘人,畢業後入大修院讀神學後為神父者約60餘人。教堂占地約5公頃,羅馬式風格,東西兩樓為主體建築,各兩層。主樓後方是一個典雅的聖堂,現可容納300人作禮拜禱告活動。教堂院內現存有6棵百年古楓樹見證著滄桑。
茅廟集,自古為漢口北部重要驛站,形成於殷商時期,史載“南有夏口,北有茅廟”。古時集市路口樹有御碑一座,上書“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抗戰時期,李先念、陳少敏等革命將領於此率兵抗敵。此集宗教文化聚集,佛、道、天主教駐此興盛一時。2010年底茅廟集改造工程啟動,現已重現古集昔日輝煌,為楚風格詩詞楹聯特色文化街。
柏泉府河外灘,長13公里、寬500米。自茅廟集北行4公里,越過東西湖大堤外便是。此處水質清澈、植被豐富,各種候鳥珍禽棲息。每年11月中旬,小天鵝陸續飛往府河濕地越冬,來年3月再返回府河集中離去。除了6——8月汛期形成寬闊的水域外,其餘時節大片草灘和星點水池顯露,美景如畫。
柏泉現代都市農業休閒觀光園,位於柏泉景區西湖大隊,距集鎮30公里。園區建設規模5000畝,已建成兩處湖北省農業旅遊示範點。台灣兆豐國際草莓園占地200畝,是華中地區最大的有機草莓休閒觀光基地,融休閒、採摘體驗、燒烤、服務為一體。該園現已種植了國內外5個獲獎品種,每年11月底至5月為成熟採摘期。吉農沃爾特田間超市占地200畝,種有黑冰系列多個有機蔬果品種,全年對外開放遊客觀光採摘。
柏泉柑橘園,位於柏泉園林大隊,種植面積達600畝,每年10月迎客採摘,採摘期長達3月。柏泉柑橘1963年開始種植,生長在柏泉玉屏山獨特的土壤氣候環境裡,皮薄無核、酸甜適中、口味獨特。
每年3月清明左右府河外灘黃花點點,野菜招搖,景德寺內拜佛汲水,玉屏山上新茶撒綠,柏泉舉辦有踏青節,引漁人遊客無數。10月橘園泛黃,柑橘節開始,甜蜜採摘忙。11月府河外灘水勢消退,青草鬱郁,風吹草地現牛羊。戶外帳篷節如約而至,賽車、航模表演、音樂節宛若戶外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