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規模
東莞科技館是公益性事業單位,屬於超大型科技館,也是國內唯一的大型專題科技館。2005年建成後先後獲得過市、省、國家科普教育基地稱號。由於館內展品互動性強,展教內容和展教形式不斷創新,使其成為東莞最吸引人的旅遊景點之一,廣州、深圳、中山、珠海、惠州等常有大批遊客慕名而來。開館五年來,已經接待遊客200萬人次。
東莞科技館功能定位的總體構思是,配合打造東莞為“現代製造業名城”的戰略目標,充分展示製造業科技發展的歷史和現代製造業技術水平及發展方向,宣傳推介現代製造業發展觀念和科技思想,建設成為一個以製造業科技、信息科技為博覽重點,具有東莞地方特色和現代意義的專題科技館。
科技館功能定位的具體表現是,使科技館成為製造業科技博覽中心(知識形態上的製造業名城)、現代製造業文化導入和培育的載體、產業科技教育的陣地和公眾科學啟蒙教育的基地。
東莞科技館的功能設施包括:
常設展覽。有製造業科技專題展廳(地上一層,4700m2)、信息與高新技術展廳(地上二層,3000m2)、啟蒙科技展廳(地下一層,600m2)三個部分。
影視科技。由球幕影院、4D影院和普通影院構成,採用球幕、4D等電影技術,放映科學幻想、科技探索等方面的影片。
臨時展覽。東莞科技館地上三層3000m2,前廳2000m2及館外下沉廣場也可作為臨時展覽場地,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行專題科技展覽。
科技交流。東莞科技館地上四層3000m2,科學家俱樂部有報告交流廳、周末科技茶座、虛擬科學院、博士俱樂部、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民營科技企業協會、科技展示長廊等功能設施,利用科學家俱樂部和科技館其它設施,組織科學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企業之間的交流,進行科技諮詢、科技培訓等活動。展示推介最新科技項目,推動“產學研”合作的開展,促進科學家與科技成果和東莞對接。
教育培訓。東莞科技館多功能報告廳,面積270m2,容納240位聽眾,可以開展講座、報告、研討、項目發布等活動。另有三間多媒體教室,均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先進制造技術加工示範中心暨先進制造技術培訓中心擁有數控加工設備、快速原型設備、雷射加工設備和多媒體教室及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軟體,可以對外開展數控加工、雷射加工、快速成型、反求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技術培訓,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東莞科技館建設歷史不長,建成後社會反響較好。2001年11月,東莞科技館項目建議書正式提出;2002年9月9日,東莞市編委同意成立東莞科技館,直屬市科技局;2002年10月1日,東莞科技館打下第一根樁;2003年5月,東莞科技館布展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下設辦公室,布展工作從此全面展開;2005年12月28日,東莞科技館開館。開館頭半年,就接待海內外要人(萬那杜國總理哈姆·利尼)、各級領導(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抗甫、中宣部有關領導、新華社有關領導)和社會各界等參觀者超過25萬人次。專家、領導及社會各界對東莞科技館評價都比較好,一些遊客參觀後,在留言本上留下讚美字句。各種媒體也對將目光投向了科技館,如東莞電視台分別在《東莞發現》和《九點關注》欄目製作和播放長達20多分鐘的科技館專題節目,東莞日報等報紙在頭版製作科技館專版。
為提升市科技館在旅遊市場的知名度,市科技館按照《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與劃分》國家標準進行投資和改造。在財政資金的資助下,市科技館每年投入100萬左右進行場館設施維修,投入200萬元左右進行旅遊設備更新,投入150萬元左右進行特種電影的更新。
5月29日上午,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繼廣東省科技館之後,省內第二家成為4A級旅遊景區的專題科技館。
主要特色
特色
東莞科技館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本土”和“創新”上。東莞產業以製造業為主,涉及IT、服裝、家具、毛織、五金、機械等眾多行業,產品、產業、行業區域扎堆和集群發展的特徵非常明顯,是“國際製造業基地”。所謂“本土”,即是結合東莞打造“現代製造業名城”的現狀,建設以製造業科技和信息科技為主的專題科技館。
創新
一是布展主題創新。東莞科技館堅持展示專題的創新,沒有考慮建綜合館,而是策劃構思建設專題館,布展主題創新,布展設計技術路線可能是國內首創,在國外估計也沒有幾家。據了解,已經運行的科技館,基本上都是展示基礎科學(啟蒙科技)為主的綜合館。東莞科技館從研究制定總體布展方案和各專題布展方案開始,就組織強大技術力量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反覆科學規劃論證的基礎上,避開建綜合館的路子,獨闢蹊徑,確定以製造業科技、信息與高新技術專題為主要展示內容,並把科技館定位為製造業科技博覽中心(知識形態上的製造業名城)、現代製造業文化導入和培育的載體、產業科技教育的陣地和公眾科學啟蒙教育的基地。
二是展品展項創新。東莞科技館布展涉及兩大主題,300多件(套)的展品展項構思比較新穎、科技含量比較高、互動性比較強、集娛樂性、藝術性於一體,把深奧的科學原理變成生動的展示情節,把靜態的產品變為動態的展品。無論從技術路線、遊客體驗效果還是軟硬體配置等不同方面,對比其他已建成的展館都有一些創新。據不完全統計,全館創新展品展項占展品展項總數80%以上。
三是展示形式創新。東莞科技館在力求展品表現形式上的創新,90%以上的展品展項具有互動參與和多媒體聲光電互動體驗的特點。東莞科技館力求通過參與互動的娛樂手段,達到展示高新技術的目的,使參觀者在互動參與過程中體驗製造業背後的科學原理、技術路線、工藝流程、組織結構和實際套用。因而,所有展品展項從創意構思、方案設計、“故事線”編寫及深化設計等過程都努力在互動參與表現形式上下功夫,做文章。在300多件(套)展品展項中,能讓遊客全互動或簡單參與的展品展項約占90%,10%靜態展示的展品展項也有不同程度的創新。
四是布展設計與施工創新。東莞科技館製造業科技專題、信息與高新技術專題的布展設計形式圍繞主題,以縱貫古今,源遠流長的製造業科技、信息與高新技術的科技發展史為經線,以現代製造業和信息與高新技術為緯線,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這兩大主題的全新模式與未來趨向,充分將製造業、信息與高新技術的特色展示給觀眾。整體布展設計及施工通過以科技技術和展品展項元素作為藝術展示點,有效地營造了一個科學、藝術的空間環境,使遊客進入一個求知、探索的激情和衝動的人文環境。東莞科技館在環境效果、使用的新型材料、環境設備設施以及造型效果創新上均作了較多的探索和實踐,諸如燈光、浮雕、展示牌、說明牌、背景畫、展台、展櫃等布展表現形式方面,較好地體現了科技技術和展品展項與布展裝飾的有機結合。
五是場館管理手段創新。東莞科技館布展工作從立項、論證到設計、製作(施工)和開館等每個步驟,都力求將過程走得具體一些,只有過程不出差錯,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東莞科技館布展工程投資只占土建投資的0.425倍,只相當於國內平均水平(0.8—1倍)的一半,開館頭兩個月就接待遊客10萬多人次,產生了不錯的社會效益;東莞科技館布展工作效率和工程質量較高,布展工作從2003年5月正式展開,經歷了2年7個月,順利完成和營運,較國內科技館布展工程項目實施的時間要短,開館順利運行4個月沒有出現展品大規模損壞的現象;在展館的管理手段上,東莞科技館已基本實現了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並在國內展館中率先使用“中央控制系統”對展品實行中央控制,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
企業文化
館徽
館徽標誌由一片玉蘭花瓣和一顆人類智慧眼睛構成,整體形狀採用建築物外觀形象速寫。東莞市形象物“玉蘭花”是主線,芬芳的玉蘭花瓣貫穿整個標誌,成為標誌的核心靈魂,體現了東莞城市形象特色和現代專題科技館的意義。人類智慧的眼睛代表了現代製造業名城人的前瞻性眼光和堅定的信念,同時也表明科技館是個參觀學習的地方。外觀形象速寫象徵東莞科學技術騰飛的永恆座標,簡單的線條和色彩表現了建築超前的設計理念和現代科技的質感。 館徽圖案的設計者是楊旭華 ( 東莞慧谷集團廣告部 ) 。
館名題寫
館名的題寫者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