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堂是古代學宮之正殿,是讀書、講學、弘道的地方。民國以後,明倫堂也仍然存在,為地方紳士和民國政權所維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莞明倫堂
- 外文名:TungKun Men Lun Tong
明倫堂是古代學宮之正殿,是讀書、講學、弘道的地方。民國以後,明倫堂也仍然存在,為地方紳士和民國政權所維護。
明倫堂是古代學宮之正殿,是讀書、講學、弘道的地方。民國以後,明倫堂也仍然存在,為地方紳士和民國政權所維護。...
嗣因奉命改 為東莞初級師範中學堂,頒發章程,各科教員,均當延聘,而學款短絀,幾不能支。適科學既廢,書院停開,乃請撥原 書院燈火費為學堂經費,並請東莞明倫堂...
明倫堂留置公產爛漫胡同東莞會館於1875年(清光緒元年)由東莞人鄧蓉鏡經手購置,地址在宣武區爛漫胡同127號(原49號),系東莞縣明倫堂留置公產。1932年(民國21年)...
1912年,東莞第二任縣長岑學呂,拆除莞城一些舊廟宇、寺院,利用拆卸下來的大量磚石修築盂山公園,並由明倫堂撥款六百兩銀,建成八景。還編輯、出版《盂山公園詩冊》。...
時任東莞縣縣長兼明倫堂副會長的陳達材,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時與劉紀文是同窗,而且常有往來,他自然把廣州的“騎樓”建築“借回”東莞,大興建設。從民國19年(...
廣東省東莞中學創建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由邑侯(霖按:古人稱縣令為邑侯)劉德恆(子占)先生所創辦,最初名為東莞縣學堂,所有學費,概由邑明倫堂支付,間亦...
其中最早的一份檔案是1914年《東莞明倫堂分經歲入歲出決算清冊》。通過這些檔案材料,可以窺視民國時期東莞的政治、經濟、文教衛生的局部面貌。...
時任東莞縣縣長兼明倫堂副會長的陳達材,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時與劉紀文是同窗,而且常有往來,他自然把廣州的“騎樓”建築“借回”東莞,大興建設。 從民國19年(...
張達(1896-1975),原名長淦,字豫達,東莞城博廈人。1948年,任東莞明倫堂董事長。在任期間,關注莞邑文教、慈善事業,開辦龍太行車公司,發展莞邑交通。...
宣統三年(1911),18歲的李揚敬畢業於東莞高等國小堂,在族產和明倫堂的資助下,他順利考取廣東陸軍國小就讀,其後他又到北京大學預科學習。民國二年(1913),學成歸來...
陳伯陶還在九龍開局,用東莞明倫堂經費組織數十人歷時六載修成《東莞縣誌》(九十八卷,附《沙田志》四卷),東莞志書,以此為最,遠出鄰縣誌書之上,這也是他為東莞...
陳伯陶還在九龍開局,用東莞明倫堂經費組織數十人歷時六載修成《東莞縣誌》(九十八卷,附《沙田志》四卷),東莞志書,以此為最,遠出鄰縣誌書之上,這也是他為東莞...
袁世凱當總統後,他返粵,任東莞明倫堂主事。1913年全國討袁,龍濟光奉袁之命率部入粵,林直勉與何振等率部抗擊龍軍,終因寡不敵眾,被迫撤出廣州。後前往日本,...
此外,他還兼任東莞明倫堂沙田局總辦。其時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圖謀將東莞萬頃沙的田產收歸國有,他會同邑紳陳芝崗、鐘菁華等共赴京師,聯同京官邑紳聯名向朝廷奏...
道光十八年到二十九年(1838~1849年)間,東莞明倫堂在萬頃沙占據的第一批共145頃沙田,便是使用樁石圈築堤壩的辦法圍成的。到光緒十八年(1892年),整個萬頃沙圍...
虎門中學創辦於1946年,至今已有70年辦學歷史。抗日名將蔣光鼐偕若干熱心家鄉教育人士,倡議並得到回應,由東莞明倫堂擁有萬傾沙當產提供經費,合併東莞簡師附中與縣立...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東莞明倫堂在此圍墾,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萬頃沙良田,萬頃沙鎮因此而得名。1953年與南沙、龍穴島、長沙村、大虎山 、小虎山一起劃...
黃俠毅先是辭去重要職務,協助林直勉整理東莞明倫堂沙田事務,後協助陸軍師長鄧仲元調查民國前後廣東同志勳績,完整列入表冊。二次革命爆發後,黃俠毅參與莫紀彭一同創辦《...
曾宗浚,舉人,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獲八十八名舉人,有攬榜尾之稱,派往東莞明倫堂管賬財之職。曾宗敏,舉人,字慎予,[曾宗浚兄]光緒十八年,1892年。曾銀頭,...
創辦初期,作為一所初級中學,學制三年,早期學生來自東莞縣第三區轄的塘廈、樟木頭、清溪、鳳崗鄉以及現深圳市的平湖、觀瀾、公明等地,其辦學經費由東莞明倫堂資助,...
1937年5月,為徐景唐隨從副官兼東莞明倫堂自衛局長。1939年春,袁華照辭職隱居香港,原任副職的徐東來,繼任國民黨第七戰區廣東遊擊挺進支隊上校支隊長。翌年,該支隊編入...
鄧祖頡(1919.3~1995.9),名壽康,字碩臣,號有強,晚號銅嶺山人,齋名萱北堂、象塔山房,廣東東莞莞城榜眼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