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歷史
東莞市石龍中學舊址位於
石龍鎮綠化東路100號,1930年建校,前身為
東莞縣第三區區立中學,1933年改稱為“東莞縣立
石龍初級中學”,1956年開始招收高中學生,現為東莞市直屬全日制公立高級中學,2004年成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已於2011年搬到西湖區溫泉中路新校址,舊址現成為
石龍中心國小。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學生2368人,教職工195人,專任教師166人,高級教師56人,高級職稱占教師占教師比例為33.7%,在市內各中學位居前列。碩士研究生(含在讀)49人,東莞市學科帶頭人3人,有9人擔任東莞市各學科教研會常務理事和理事。近5年(2007至2011年),
石龍中學有16位教師獲省、市教學競賽一等獎,教師的教學論文、
教學技能、科研課題獲得市級以上獎勵公469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6項,省級獎勵81項。輔導學生獲得市級以上獎勵657項,其中國際獎12項,國家級獎勵16項,升級獎勵76項。有7名教師進入廣東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名錄,湧現出一批被全國和省表彰的先進人物。(以上資料至2011年)
學校新址
石龍中學已整體遷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面積一百五十畝,市鎮投資合共超過兩億元,體育館、藝術館、實驗樓、飯堂、學生公寓等設施一應俱全,體育區在教學區的對面,並有人行天橋通過。體育區設有體育館、籃球場、足球場、游泳池、觀禮台等。所有的教室均配置了電腦、高科技觸屏黑板、投影儀等
多媒體設備,學生公寓八人一間,並配備了空調。一所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的現代化學校已矗立於東江之濱,龍中的辦學環境、設施設備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校園文化
教學樓名
教學樓:至善樓、勵學樓、敏悟樓
實驗樓:格物樓
行政樓:崇德樓
藝術樓:鳳凰樓
大飯堂:稻香閣
宿舍:
①號樓——芳菲苑
②號樓——蓮靜苑
③號樓——春華苑
④號樓——鴻文苑
⑤號樓——景和苑
辦學理念
校訓:崇德勵學、敬業愛人
崇德:就是要提升道德修養,陶冶美好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勵學:就是要專心治學,勤於自勉,刻苦磨礪,注重知識的學習,素質的提升,思維的創新;
敬業:就是要教師以事業為本,學生以學業為重,積極進取,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愛人:就是要熱愛生命,熱愛社會,熱愛自然,以一顆博大無私的愛心,回報他人的愛,
回報社會的愛,實現學校的和諧發展。
校風:早、嚴、勤、細、實、恆
教風:敬業、愛生、嚴謹、進取
辦學特色
學校遵循“崇德勵學、敬業愛人”的校訓,努力探求“相互尊重、平等對話、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的教育之路,充分吸收當前教育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最佳化教學手段,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模式,使教育教學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為共和國培養了無數的棟樑之材,龍中學子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在社會上久有美譽。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單位,全國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被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先進集體,被團中央授予“活躍的中學生活”先進學校稱號,被評為市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1994年以來,連續十四年超額完成高考奮鬥目標,《
光明日報》、《
南方日報》、《
東莞日報》等媒體曾介紹過該校的辦學經驗。
石龍中學崇尚“石的基礎,龍的精神”;堅持德育領先,育人為本。在創造性的探索中,積極構建具有現代化特色的辦學模式,悉心培育“求實、創新、勤奮、自律”的良好作風;瞄準時代制高點,從嚴治校,立體辦學,發展個性,培養特長。學校建設生機盎然,辦學效益穩步提高。
辦學成就
石龍中學先後評為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全國“活躍中學生活”先進學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廣東省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民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1997年評為東莞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市普教系統先進單位、市群體活動先進單位、市國中質量評比一等獎,1998年,被評為東莞市文明單位、東莞市先進團委。《
光明日報》、《
中國教育報》、《
南方日報》等多家新聞單位,多次椎介石龍中學的經驗。國家體委主任
伍紹祖、團中央書記
劉延東、教育部長
張保慶等曾來校視察。全國政協副主席
葉選平為
石龍中學題寫了校名。
龍中已初步形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科技創新教育、
機器人教育三大辦學亮點。學校被評為東莞市文化建設標兵學校、東莞市科普標兵學校。學校代表隊出征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台北等地,參加世界機器人錦標賽,屢獲殊榮。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
萬鋼曾視察龍中機器人活動展區,並予以充分肯定。《南方日報》曾以整版篇幅報導學校十四年舉辦科技藝術節,搭建素質教育平台的經驗。
梧桐滴翠,鳳凰高飛。近幾年來,石龍中學教師撰寫的論文,有3篇獲全國獎,6篇獲省級獎,41篇獲市級獎,16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高中畢業生升學率逐年提高,95年247人參加高考,入省大專線以上90人,226人升學;96年上省大專線以上人數114人,升學人數262人,97年省線大專以上人數138人,升學人數294人。國中畢業班升學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在近兩年的學科競賽中,
石龍中學學生,有18人次獲全國獎勵,21人次獲市級獎。教師和學生中,湧現出一批被省和全國表彰的先進人物。
學校有體育節,校慶,科技藝術節,心理健康節,宿舍文化節等活動,豐富學生們的學習生活。
學校內亦有豐富的學生社團,有學生會、音樂社,攝影社、街舞社、羽毛球社、心理社和動漫社等,其中音樂社的幾支優秀的學生樂隊都在東莞市內的各種活動中表現出彩並榮獲諸多獎項,街舞社學生在鎮內表演活動中表現出色,獲得獎項。
行政機構
石龍中學自建校起至文革前並沒有設立
政教處這樣一個機構,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都由教務處具體負責。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根據上級統一部署,學校設立了政工組,成為學校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機構。政工組1966年設立,1978年撤消。
1967年—1978年,周法泉任政工組長。
1986年—1986年,劉德釗負責政教工作。
1986年—1992年,劉德釗兼管學校政教工作。張振明任教導處副主任,負責政教工作。
1992年成立政教處,政教處負責人的任期情況如下:
1992—1995年,黎雨川任副主任。
1995—2001年,朱如葆任副主任。
2001—2004年4月,羅達明任副主任。
2004年4月-2012年3月,
李天才任副主任;宋延安擔任
政教處助理員。
2012年4月至現在,由李天才任
德育處主任;由林道漢主任暫行主持德育處的工作。現政教處分管部門有:心理健康諮詢室、各年級組。
龍中大事
1929年:由熱心教育人士徐民綱先生等籌辦
東莞縣第三區區立中學(即今
石龍中學前身)。
1930年:創辦東莞縣第三區區立中學,校址在布行會館(即今石龍人民廣場東南角)和
黃家祠。開辦不久又停辦。
1931年:重辦東莞縣第三區區立中學。
1933年:改稱為“東莞縣立石龍初級中學”。
1934年:4月24日經省教育廳正式立案,並定此日為校慶日。
1938年:莫公壁校長組織石龍中學抗日救亡工作隊。8月,莫公壁校長遭日機轟炸,不幸遇難。10月,石龍淪陷,部分師生投身抗日鬥爭,另有部分師生到了香港,與東莞中學、明生中學合辦“
東莞縣臨時聯合中學”。
1943年:遷馬嘶、土瓜墟兩地上課。
1945年:抗日勝利後,遷回石龍惠育醫院(今石龍人民醫院)上課。
1946年:遷入新建校舍(即綠化路校址)上課。同學會籌款建“莫故校長公壁紀念碑”(今中山公園內)。同年秋季學校開辦高中。
1949年:10月15日凌晨(石龍剛解放),由我校鐵流隊同學在石龍地區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石龍解放後,由教師選舉,組成臨時管理學校委員會。
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學校,派石平同志
任建國後第一任校長。11月,廣大師生捐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許多學生踴躍報名參軍。
1951年:公壁中學、青年中學併入
石龍中學(稱黃家山分校)。
1952年:高中併入東莞中學,只保留國中。
1956年:恢復招收高中學生。
1957年:教工團員捐出三個月工資(一捐建石龍北堤;二捐建縣氮肥廠;三支持國家建設,購買公債)。
1958年:回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號召,在全縣率先開闢南埔、金桔洲、西湖山農場。
1959年:恢復高中後首屆畢業生參加高考並取得優異成績。
1962年:撤銷黃家山分校,全部在正校上課。學校面積有較大的擴充。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也處在動亂之中。
1967年:軍宣隊進駐學校。
1968年:工宣隊進駐學校,成立革委會管理學校。按“就近辦學”指示,外鎮學生回
戶籍所在地就讀。
1969年:上半年學校班、級實行連、排部隊編制。
1970年:初、高中三年制改為兩年制。
1972年:學校停止了連、排部隊建制,恢復班、級組。
1977年底:全國恢復高考,我校設高考考場。
1978年:結束由革委會管理學校,恢復校長責任制,王清同志任校長。學校從整頓校風、校紀、校容入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使元氣迅速恢復。
1979年: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惠陽地區首次建立每周星期一舉行升旗儀式的制度。
1981年:我校祁耀森老師獲全國農村千名優秀體育教師稱號。
1982年:5月25日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
劉延東等九市團委學校部負責同志及《中國青年報》社記者到我校檢查指導工作。我校被省命名為田徑傳統項目學校。高考成績列惠陽地區面上學校第一名。
1983年:被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評為“五講四美”為人師表的先進單位,並給全校教職工頒發了“為人師表”的獎章。我校被邀請參加全國部分省市思想政治工作匯報會,並在會上發言。
1984年: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中國小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我校在會上作了題為《德育綱要實施匯報》的發言。
1985年:被團中央授予“活躍的中學生活”先進學校。被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評為全國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王清校長獲得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我校被省確定為思想政治課實驗基地。教育部中教司司長杜平等來校指導工作。
1987年:成立
石龍中學校友總會(1999年因故取消)。學校先後與校友會、教代會協商,改定10月15日(1949年是石龍解放年)為校慶日。我校高考連續多年獲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同年,袁慧琴同學考取清華大學。
1988年: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國賢到我校視察。王清校長獲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優秀工作者稱號。我校莫沛全同學考取清華大學。
1989年:5月9日國家體委主任
伍紹祖同志來我校視察,並題詞留念。梁建江老師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1990年:廣東省副省長
盧鐘鶴來我校視察。8月,我校工會被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先進集體,
曾憲誠校長赴京參加表彰會議。
張振明老師獲全國農村千名優秀體育教師稱號。
1991年:王清、曾憲誠、梁建江等同志赴香港參加
石龍中學校友會活動,香港校友踴躍捐資籌建慧雄教學大樓。慧雄教學大樓破土動工。首期“安居工程”——42套教工宿舍建成。
1992年:方誌堅老師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1993年:5月,慧雄教學大樓啟用,姚錦柏副市長參加啟用剪彩儀式。香港王惠祺先生為我校設立首個“王佐安獎學基金”。
1994年:高考入圍省大專線61人,創我校高考新紀錄。獲得首批東莞市一級學校稱號。第二期“安居工程”—— 14套教工宿舍建成。
1995年:高考入圍省大專線90人。舉行建校65周年慶祝活動暨圖書館奠基,姚錦柏等市領導參加。
1996年:圖書館建成投入使用,鎮領導袁厚枝書記等到我校參加漢白“中華先賢”線雕揭幕儀式。舉行首屆藝術節。18歲成人宣誓、食街、迎元旦聽鐘聲等大型活動在社會產生良好效果。高考省線入圍114人,突破100大關。蕭渭鋒同學獲東莞市外語類考生總分第一名。
1997年:被評為東莞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市普教系統先進單位、市群體活 動先進單位、市國中質量評比一等獎。高考入圍省大專線138人。
李虹、何俊聰同學分獲數學單科市第一、二名:何俊聰同學獲市理工類總分第二名,因高考成績突出,高三級組獲東莞市先進集體稱號。11月,東莞市高考現場會議在我校舉行。第三期“安居工程’——35套教工宿舍建成。
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民眾體育活動先進單位,東莞市文明單位,東莞市先進團委。教育部副部長
張保慶、北京大學副校長
閔維方到我校視察。中南五省語文教研會在我校召開。梁建江校長獲東莞市優秀校長稱號。張振明老師獲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工作者稱號。高考入圍省大專線136人,單映鸞同學獲市外語類總分第一名,並與古淑儀同學並列市英語單科第一名。
1999年:獲東莞市創建美麗校園先進集體稱號。高考入圍省大專線163人。省教育廳副廳長劉達中到我校視察。為改變沙土場地易引起塵土飛揚的不利環境,學校自力更生,投資200多萬元在東莞率先建成塑膠跑道和籃球場。舉行書法廊、校園音響系統、師生飯堂、標準塑膠運動場等的啟用儀式。
2000年:5月,東莞市中學生籃球分區賽在我校新運動場舉行。標準的多媒體音樂室、圖畫室和多媒體公用教室建成使用。表現體藝特色的巨型玻璃鋼浮雕畫及不鏽鋼“大鵬展翅”浮雕建成。高考入圍省大專線人數達到178人。學校舉行建校七十周年大型慶祝活動,校友、市長
黎桂康,副市長張順彩參加了校慶活動。
2001年:王錦輝教學樓落成,市長黎桂康題字。第四期“安居工程”——21套教工宿舍建成。高考省線入圍人數達261人。張欣生老師獲全國城鎮婦女“
巾幗建功”標兵稱號。成立創建省一級學校領導小組,開始有關的創建工作。11月,東莞市長黎桂康及教育局、鎮領導等,來校調研。
2002年:新的電腦室建成。校園網開通。我校開展
研究性學習的課例編進了廣東省教材。高考入圍省大專線 222人。動工建設綜合大樓。
2003年:根據鎮的教育布局調整,我校改為高級中學。我校獲市“三現代”教育先進集體。4月,黎桂康到我校指導“非典”預防工作。5月,張順彩、市教育局長葉沛濤、鎮兩套班子領導到我校指導“非典”預防工作。我校開展向校友、“抗非”英雄
陳洪光烈士學習的活動。6月,東莞市省人大代表到我校檢查工作。高考入圍省大專線285人,10月,邀請校友張小瓊(省人大代表)、林思明(
卓博人才網總裁)、王慶成(東莞市“十傑”青年)回校作報告。邀請航空專家許光明校友作航空科技報告。
2004年:6月,副市長
吳道聞來我校調研。我校獲得市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稱號。校友、原副市長姚錦柏等校友,及部分離退休校長回校座談建設校史室等問題。7月,高考入圍省大專線561人,入圍人數突破500大關。我校派代表參加八省九校首屆高級論壇。8月,我校《中學德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的研究》成為全國教育發展“十五”計畫重點科研課題。新校門建成(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葉選平題字)。香桂圓建成。實驗室改造工程竣工。綜合大樓建成投入使用。多機一幕進課室。向省人民政府提交申報省一級學校的申請。12月,廣東省督導評估組對我校申報省一級學校進行評估。
2005年:3月,我校舉行廣東省一級學校掛牌儀式,省
教育督導室主任彭卓平 、市教育局副局長王任槐、
石龍鎮鎮長
冼周恩等領導參加了掛牌儀式。市教育局長
楊曉棠到我校檢查工作。我校派出代表參加八省十一校聯誼論壇。我校被評為東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東莞市學校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我校舉行七十五周年校慶,近5000位校友參加。高考省線入圍593人,其中本科233人。6月,教育局局長楊曉棠到我校調研。7月,我校派代表參加在山東舉行的第二屆八省十二校新課程改革論壇。10月,我校舉行紀念建校75周年慶祝大會,各屆校友及友好學校代表參加了大會。12月,我校邀請身殘志堅的黃任鋒先生到校做勵志報告。我校對科技藝術節進行了大膽創新,增加了多個項目,受到師生歡迎。
2006年:3月,我校成為東莞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5月,我校舉行首屆心理健康活動節,打出了“從心開始,做健康人”的口號。
2011年:搬遷入西湖區溫泉中路新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