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布局,現狀,
布局
為三進式院落,左側另有三進配房以小巷側門聯接,建築總面積1000平方米。一進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大門兩側次間與明間前面各安放一條弓形石枋,枋下兩邊使用石質角替,枋上承放石獅,獅上置一斗三升斗拱。花崗石大門高峻雄偉,高3.6米,闊2.05米。大門匾額“黃氏書室”四字,楷書、陰刻,每字50X60厘米;楹聯“績著循良第一”、“家傳孝友無雙”,行書、陰刻,每字25X40厘米,字型俊逸流暢,有較高的書法價值。入門兩側有須座門墩石一對,通高63厘米、通闊54厘米。聯接一、二兩進的迴廊共有三部分組成,中間硬山式屋頂、前後兩間為卷棚式屋頂,此種做法既擴大了前天井的深度,又顯得富有變化。卷棚廊樑上安放八邊瓜棱與梅花斗組成的聯合構件承托檁條,此構件雕刻精巧別致,頗具地方特色。廊房橫披裝修紋飾豐富多樣。整座建築使用布灰瓦,而用綠色琉璃瓦剪邊,顯得莊重古樸。建築內雕刻工藝流暢,所刻石獅傳神活現、栩栩如生,木構件駝礅,斗子精巧典雅。牆壁上保存了很多繪有古代賢聖的壁畫。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祠堂中堂原供奉黃氏列祖列宗,每年舉行春秋二祭(抗日戰爭前)。春祭在清明節前,秋祭在重陽節前。
黃氏是歸善縣的大姓,歷代人才輩出,據史料不完全統計,明清兩代歸善縣中舉290人,其中黃姓中舉18人,清末1人中恩進士。有的族人官至州同、州判、知縣、縣丞、教諭、千總。至近現代,更是人才輩出,族人任師長、專員、縣長不乏其人;教授、總工程師等高級職稱者更是人數眾多。
現狀
黃家祠尚存石碑兩方,一為清道光壬寅年(1842)創建祠堂對由黃氏嗣孫、舉人、龍門縣教諭黃彬撰寫的“歸邑黃氏建祠序”碑;一為民國十六年(1927)的“添入牌位碑”。此兩方石碑是人們研究歸善縣黃姓人源流、分布、族規族例的很好史料。
該祠1990年7月被公布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