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大嶺山鎮志

東莞市大嶺山鎮志

《東莞市大嶺山鎮志》是《東莞市大嶺山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莞市大嶺山鎮志
  • 作者:《東莞市大嶺山鎮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
  • ISBN:978-7-101-07831-2
  • 編纂人員:殷流穩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系統記載大嶺山的自然環境、社會變革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的歷史和現況,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

作品目錄

封面
東莞市大嶺山鎮志
圖片
大嶺山鎮地圖
大嶺山鎮中心區圖
1991年2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中)到大嶺山聯發果場視察。
1988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代總理李鵬(右三)在矮嶺冚村葉慶福家訪問。
1996年7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右二)到大嶺山德實利集團視察。
2000年11月2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孚凌(前左二)到大嶺山鉅同廠視察。
1997年7月4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前左三)到大嶺山柑桔場視察。
1991年1月23日,中顧委常委段君毅到大嶺山聯發柑場視察。
2009年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前左三)省長黃華華(前右二)等省市領導到大嶺山鎮視察連馬污水處理廠。
1992年,國務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到大嶺山聯發柑場視察。
1994年11月29日,原農業部副部長肖鵬(右五)到大嶺山德豪鴕鳥場視察。
2001年4月14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廣運到大嶺山連豐農業發展公司調研。
1995年3月23日,廣東省政協主席郭榮昌(右五)到大嶺山金多港綜合開發區視察。
1999年4月8日,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王瑋章(右三)到大嶺山台升家具有限公司視察。
2006年1月18日,新華社廣州分社原社長雷仲宇、牛正武、劉卓安、蔣順章、戚林等35人到大嶺山參觀東縱紀念館。
1998年8月7日,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近維(右一)到大嶺山聯發果場調研。
1997年7月12日,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佟星(左四)帶日本商人到大嶺山鎮考察。
2004年10月28日,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佟星(左一)、市長黎桂康(左二)參加大嶺山鎮舉行的首屆文化藝術節開幕式。
2005年9月3日,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佟星(前左三)以及東縱老同志、老區民眾1000多人參加了東縱紀念館開館典禮。圖為佟星等領導步上紀念館台階進行參觀。
2004年6月6日,東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何嘉琪(前左二),副市長周致納(右二)在鎮委書記黎惠勤等陪同下到信立農貿城調研。
2009年7月7日,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左二)在鎮委書記梁榮業(左一)、鎮長黃慶輝(右二)等陪同下到大嶺山考察。
1990年11月17日,國際柑桔學術研究會在大嶺山鎮金麗華酒店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義大利、西班牙等20個國家和地區248名專家學者。圖為專家們在聯發果場實地視察。
1994年7月4日,香港海關總署署理副海關總監湯顯揚帶香港海關代表團一行70多人到大嶺山鎮參觀。圖為在矮嶺冚品荔時部分代表與市、鎮領導合影。
1997年7月5日,香港東莞會館副會長殷國榮(右二)及第三屆世界東安懇親會成員到大嶺山鎮參觀。
1994年12月1日,美國商人行到金多港綜合開發區考察。
1996年11月14日,國際傑人會日本、台灣、港澳總會參觀團到大嶺山鎮金桔瑞紅工業區考察。
1997年7月5日,香港移民局參觀團到大嶺山鎮參觀。圖為鎮委書記何嘉琪(左五),鎮長黎惠勤(右二)等鎮領導與客人們在大嶺山園藝場合影。
1997年7月8日,香港警務處參觀團到大嶺山鎮參觀。同行的有香港東莞會館副會長殷國榮(右六)。
2004年7月21日,馬來西亞原產業部長林敬益率家具商務技術團30多人到大嶺山鎮考察家具業發展情況
2004年7月1日,美國商務部部長助理Jamecj·jochum(右二)帶領9人調查小組到大嶺山鎮考察家具業情況。
2008年11月13日,國際花園城市組委會評審及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43個城市100多名參賽嘉賓參加大嶺山廣場文化活動。
2006年11月6日,中共大嶺山鎮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圖為全體代表(含列席代表)合影。
2006年12月19日,大嶺山鎮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圖為全體代表合影。(楊裕華提供)
2006年換屆後的大嶺山鎮兩套班子合影。
2008年9月16日,在大嶺山鎮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黃慶輝當選大嶺山鎮長。圖為鎮委書記、鎮人大主席梁榮業向鎮長黃慶輝頒發當選證書。
大嶺山歷屆黨政領導
1997年7月6日,王士釗、何通等東縱老幹部回大嶺山老區參觀。
1997年10月30日,東縱英雄一連戰士何棠(後排右三)等老同志回到大嶺山老區參觀。
2004年10月29日,東縱老戰士張英回大嶺山參觀,在《大嶺山豐碑》浮雕前與鎮幹部合影。(張英手中拿著的望遠鏡是抗戰時繳獲敵人的,現為東縱紀念館收藏)。
東莞市政協第八屆港澳委員為大嶺山敬老院捐款20萬元。圖為1998年7月7日,該委員會成員視察大嶺山時,在敬老院“康壽亭”前留影。
1994年8月17日,中央電視台採訪大嶺山鎮嘉財電子廠。
大嶺山鎮標誌性雕塑——鎮標。
大嶺山風貌
建國初的大嶺山風貌
大嶺山鎮區風貌
大嶺山鎮行政辦事中心廣場
大嶺山鎮行政辦事中心廣場夜景
大嶺山莞長路鎮標路段風貌
大嶺山首個房地產項目——凱東新城一角
大嶺山鎮中心區教育路
大嶺山鎮中心區廣發路
大嶺山鎮南區工業邨一角
大嶺山公園全景
大嶺山公園牌樓
建於2009年的大嶺山體育公園。
大嶺山公安分局
大嶺山國稅分局
大嶺山科技工業園入口牌樓
2000年5月,世界500強企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落戶大嶺山鎮的簽約儀式在巴黎舉行。圖為鎮長黎惠勤(前排左一)與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在簽約儀式上籤字。
位於科技工業園的阿克蘇諾貝爾公司
獲“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稱號的瑞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民營企業東莞市華達電纜廠(上圖)生產的“華達”電纜獲“廣東省著名商標”和“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及證書。
2004年10月,中國家具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授予大嶺山鎮“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牌匾。
2004年10月,大嶺山鎮被中國家具協會譽為“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定為家具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
亞太家具協會第20屆理事會在大嶺山召開。圖為參會理事合影。
大嶺山製造的紅木家私。
大嶺山製造的軟體家私。
位於矮嶺冚村的民營企業——富寶家私廠。
位於楊屋村的民營企業元宗家具廠。
位於大嶺山鎮中心區的台升家具廠。
位於百花洞村的運時通家具廠。
位於大嶺山科技園的新洲印刷公司。
位於大嶺山科技園的利豐雅高印刷有限公司。
位於太公嶺村的萬誠印刷公司。
位於大沙村的昌明印刷公司。
位於大嶺山鎮湖畔工業園的台資企業——台霖電子廠。
位於大嶺山鎮科技工業園的日資企業——希克斯電子廠。
位於矮嶺冚村的新進電子有限公司。
位於大嶺山科技園的晉原電子廠。
位於矮嶺面村的金銘電子有限公司的手機生產車間。
位於大塘村的榮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位於大嶺山科技園的東莞市大嶺山雙葉機械廠。
位於梅林村的億利達機械廠車間。
位於梅林村的聖保羅皮具廠。
位於大塘村的安邁特提箱廠車間。
位於大嶺村的興昂鞋城。
位於金桔村的冠威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是大嶺山籍港商最早回鄉興辦的塑膠廠)。
1990年在南區工業部興辦的亞美磁帶廠。圖為該廠的注塑車間。
至改革開放初.大嶺山歷代以農業為主,農業又以水稻種植為主。圖為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在插秧、辦田。
耕作技術革新,改插秧為拋秧。
專業菜場
連豐農業發展公司利用大棚無土栽培法種植優質蔬菜和反季節蔬菜。
木藝廠利用大台種植蔬菜。
母豬欄
養魚業
養雞業
鴕鳥場
養鴿業。
養鴨業。
圖為聯發果場的水果。
荔枝豐收
1992年在全國首屆農業博覽會上,大嶺山鎮糯米糍獲金獎。圖為獲獎證書和參評荔枝。
園藝柑場種植的椪柑。
龍眼是大嶺山鎮主要水果之一,僅次於荔枝。
芒果是大嶺山鎮水果之一。
(五)大嶺山鎮非常重視綠化造林。從1981年開始,每年植樹節都組織機關幹部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建於1988年的大嶺山鎮首家與港商合資酒店——金麗華酒店。
五星級標準的帝京酒店(建於2005年)
四星級標準的君逸酒店,於2003年6月開業。
建於1995年8月的東南海酒店。
吉龍木材專業市場(建於2003年3月)
信立國際農產品貿易城(建於2005年11月)
大誠五金建材交易市場(建於2004年12月)
供銷社綜合大樓(2005年籌建,2007年落成)
華潤自選商場
天和百貨商場
大和百貨商場
新一代時裝百貨商場
大嶺山鎮中心區商業街。
商品齊全。
食品衛生
大嶺山鎮多家商場配有電梯設定。
大嶺山荔枝遠近馳名,荔熟時節,慕名而來品荔的人絡繹不絕。
“品荔游”活動吸引各方遊客。圖為遊客在荔枝園自摘自吃,別有樂趣。
大嶺山鎮荔枝喜獲豐收,各地小商販到大嶺山來採購荔枝。
蔬菜專業戶的新鮮蔬菜上市。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嶺山鎮大種橙柑,圖為橙柑豐收,遠銷各地。
大嶺山農村信用社
中國農業銀行大嶺山支行
中國建設銀行大嶺山支行
中國銀行大嶺山支行
中國工商銀行大嶺山支行
廣東發展銀行大嶺山支行
東莞市商業銀行大嶺山支行
東莞證券公司大嶺山服務所
1999年1月,農場村被評為東莞市文明村。圖為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近維(左一)為其揭牌。
2005年大嶺山鎮被評為東莞市文化建設達標鎮,大嶺山廣場被評為東莞市第二屆十佳廣場。圖為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江凌出席揭牌儀式。
1997年12月,東莞市舉行百項慶典花車巡遊。圖為大嶺山鎮花車在會場巡遊。
2003年6月25日,東莞市委在大嶺山鎮大塘朗村舉行“火紅的旗幟,慶‘七一’”晚會暨文化高地直播車啟用儀式,鎮業餘藝術團在會上表演節目。圖為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佟星等市領導與演員合影。
2004年10月28日,大嶺山鎮舉行首屆“大嶺山之歌”文化藝術節電視晚會。東莞市電視台現場直播。
2005年9月2日,大嶺山鎮府在大嶺山文化廣場舉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電視晚會。市電視台現場直播。
2001年大嶺山鎮舉行慶祝建黨80周年“黨在我心中”合唱比賽。全鎮有54個黨支部組隊參加。
2008年11月21晚,“大嶺山之歌”在星海音樂廳演出。圖為演出現場。
2009年2月,大嶺山鎮十佳新莞人表彰晚會在大嶺山廣場舉行。圖為晚會現場。
2009年12月23日,東莞社保之夜主題晚會在大嶺山廣場舉行。圖為晚會現場。
2006年8月,廣東省第七屆大學生運動會在東莞理工學院舉行。圖為大嶺山鎮演出隊在開幕式上表演節目。
圩鎮婦女自發組織在大嶺山公園練習舞蹈。
大嶺山廣場每晚有數千民眾跳交誼舞、健身舞。
矮嶺冚女子舞龍隊在表演。
金桔村老人在活動中心自娛自樂。
2007年9月29日,大嶺山鎮第一屆運動會開幕。圖為開幕式節目表演。
大嶺山鎮經常開展民眾性體育競賽活動。圖為婦女拔河比賽。
1998年元旦,大嶺山鎮舉行“花苑杯”外經企業籃球賽。圖為比賽賽場。
大嶺山鎮民眾積極參加登山健身活動。
1999年10月1 7日,大嶺山書法協會在東莞可園舉辦“大嶺山書法作品展”,左圖為書法作品展座談會現場,右圖為展廳入口。
大嶺山攝影協會經常舉辦攝影展覽,圖為2004年6月在大嶺山廣場的一次影展。
1998年7月1日,大嶺山文化中心落成。
大嶺山保齡球館。曾多次承辦東莞市台商保齡球賽。
新塘國小是大嶺山鎮第一所市一級學校。
2002年9月6日,新塘國小獲市一級學校稱號。
大嶺山中學
新風中學
大嶺山職業技術學校
大嶺山中心國小
大嶺山鎮第一所聯辦國小——大嶺山第一國小
向東國小
大嶺山鎮第一所民辦國小——華強學校
小天鵝幼稚園
小天鵝幼稚園舉行“親子活動”。
2007年12月24日啟用的大嶺山鎮中心幼稚園。
少先隊走向街頭,宣傳開展“文明東莞三有序”活動。
大嶺山志願者踴躍簽名,參加“文明東莞三有序習慣養成”活動。
大嶺山醫院
大嶺山醫院
計生服務所
莞長路大嶺山鎮鎮標路段
石大路與連馬路交匯處
莞長路大嶺山鎮連平路段
大嶺山擁軍路
厚大路大嶺路段
連馬路大沙路段
莞深高速公路大嶺山路段
全國首條鎮級參股建設的龍大高速公路(東莞段)於2005年9月1日動工。
大嶺山環鎮大道
常虎高速公路三個立交路段之一
常虎高速公路三個立交路段之二
常虎高速公路三個立交路段之三
大嶺山水廠
大嶺山水廠制水設施
大嶺山供電大樓
大嶺山第一座11萬伏變電站。建於1989年,位於農場工業大道的哨崗山頂。
大嶺山第三座1 1萬伏變電站,建於2004年4月,位於連馬路北側新塘路段。
大嶺山電信大樓
電信大樓程控機房
大嶺山森林公園水明登上廣場
金多港高爾夫球場
美麗的大嶺山
位於大嶺山鎮楊屋村的楊屋生態公園
位於大嶺山鎮新塘村的休閒公園
大嶺山旅遊景點,馬山仙境中的馬山廟。廟門大石為“龍巖古蹟”。
大嶺山旅遊景點:馬山仙境的牌樓。
大嶺山創建“省衛生鎮”動員大會。
全民動手,創建“省衛生鎮”。
大嶺山污水處理廠
榮譽附圖
大嶺山鎮國內生產總值(萬元)
大嶺山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萬元)
大嶺山鎮各項稅收總額(萬元)
大嶺山鎮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萬元)
大嶺山鎮工農業生產總值(萬元)
大嶺山鎮總用電量(萬千瓦時)
大嶺山鎮戶籍人口(人)
大嶺山鎮外貿出口總額(萬美元)
大嶺山三大產業比例
大嶺山鎮各項存款餘額(萬元)
大嶺山鎮居民儲蓄年末餘額(萬元)
大嶺山鎮農村人均分配(元)
大嶺山鎮社會消費和零售總額(萬元)
編寫機構
《東莞市大嶺山鎮志》(1152-2005年)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地理
第一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位置、境域
第二節 沿革
第三節 區劃變更
第四節 行政村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貌地質
第二節 山脈、河流
第三節 氣候
第四節 自然資源
第五節 自然災害
第三章 居民
第一節 戶籍人口
第二節 戶籍人口構成
第三節 外來暫住人口
第四節 姓氏
第五節 計畫生育
第六節 人民生活
第二編 村鎮建設
第一章 規劃
第一節 中心區規劃
第二節 總體規劃
第二章 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措施
第三章 鎮中心區建設
第一節 工業、商業開發區
第二節 居民住宅區
第三節 街道
第四節 排水、照明
第五節 公路、街道綠化
第四章 農村工商業綜合開發區
第一節 大塘朗村工業、商業開發區
第二節 馬蹄崗村工業開發區
第三節 新塘村工商業開發區
第四節 大沙綜合開發區
第五節 雞翅嶺綜合開發區
第六節 金桔村綜合開發區
第七節 元嶺新村綜合開發區
第八節 矮嶺冚村綜合開發區
第九節 連平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節 梅林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一節 百花洞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二節 太公嶺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三節 大片美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四節 大環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五節 大嶺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六節 大塘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七節 水朗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八節 楊屋村綜合開發區
第十九節 顏屋村綜合開發區
第五章 休閒、文化建築
第一節 文化廣場建設
第二節 公園
第三節 標誌性建築
第六章 建築房地產業
第一節 建築企業
第二節 房地產開發
第七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
第三編 農業
第一章 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 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節 減租退押
第三節 土地改革
第四節 互助合作
第五節 人民公社
第六節 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七節 農村股份合作制
第二章 生產條件
第一節 耕地面積
第二節 耕地類別和分布
第三節 勞動力
第四節 農機具
第五節 肥料、農藥
第三章 生產技術
第一節 耕作技術
第二節 土壤改良
第三節 推廣良種
第四節 病蟲害防治
附記:農田建設實例
第五章 糧食、經濟作物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六章 水果業
第一節 荔枝
第二節 橙、柑、桔
第三節 其它水果
第四節 水果場(100畝以上)
第七章 林業
第一節 造林、綠化
第二節 林木、花卉品種
第三節 綠色單位、花木場
第四節 林木保護
第八章 養殖業
第一節 家畜
第二節 家禽
第三節 漁業
第四節 其它養殖業
第五節 禽畜疫病防治
第九章 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措施
第四編 水利、電力、供水
第一章 水利
第一節 水陂
第二節 山塘、水庫
第三節 排灌渠、渡槽
第四節 灌站、排站
第五節 同沙水庫庫內工程
第六節 水利管理
第二章 電力
第一節 發電
第二節 變電
第三節 供電
第四節 管理
第三章 供水
第一節 自來水廠
第二節 管網及供水
第三節 水源保護水質化驗
第五編 工業
第一章 工業所有制
第一節 鎮、村集體工業
第二節 個體和私營工業
第三節 外資工業
第二章 工業門類
第一節 家具業
第二節 電子業
第三節 印刷業
第四節 塗料業
第五節 五金、電纜業
第六節 皮具業
第七節 汽修業
第八節 塑膠業
第九節 其他工業
第三章 工業園區
第一節 鎮辦工業園
第二節 村辦工業區(100畝以上)
第三節 外資工業園(區)
第四章 工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經營管理
第三節 安全生產管理
第六編 商業
第一章 商業所有制
第一節 國營、集體商業
第二節 私營商業
第二章 糧油購銷
第一節 糧管所
第二節 徵購
第三節 銷售
第四節 儲存
第三章 農副產品購銷
第一節 生豬
第二節 三鳥
第三節 蔗糖
第四節 食油
第五節 其它農副產品購銷
第四章 工業品購銷
第一節 生產資料
第二節 建材
第三節 五金交電
第四節 石油成品
第五節 日用百貨及其他
第五章 市場、商場
第一節 圩市
第二節 專業市場
第三節 大型商場
第六章 飲食服務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服務
第七章 旅遊業
第一節 旅遊機構
第二節 旅遊景點
第三節 品荔旅遊
第七編 交通、郵政、電信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道路
第二節 橋樑
第四節 客運
第五節 貨運
第六節 交通管理
第二章 郵政
第一節 郵政機構
第二節 郵政業務
第三章 電信
第一節 電信機構
第二節 有線通訊
第三節 無線通訊
第八編 財稅、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分局
第二節 財政體制
第三節 財政收入
第四節 財政支出
第五節 財政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徵收
第三節 稅務執法
第三章 銀行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存款
第四節 信貸
第五節 債券
第四章 保險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承保
第三節 理賠
第五章 證券、博彩、當鋪
第一節 證券
第二節 博彩
第三節 當鋪
第九編 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工商企業登記
第三節 市場管理
第四節 廣告管理
第二章 審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審計事務
第三章 統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統計調查
第四章 土地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措施
第十編 黨派群團
第一章 中國國民黨大嶺山地方組織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大嶺山地方組織
第一節 中共大嶺山區級組織
第二節 中共大嶺山基層黨支部
第三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四節 黨員
第五節 黨員教育
第六節 紀律檢查
第七節 黨委內設機構
第三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農民團體
第二節 工會
第三節 婦女組織
第四節 青年團體
第五節 少年團體
第六節 工商團體
第十一編 政權
第一章 權力機構
第一節 選舉人民代表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人民代表大會常設機構
第二章 行政機構
第一節 鎮級行政機構
第二節 村級行政機構
第三節 政府內設機構
第三章 政協小組
第十二編 政務
第一章 人事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幹部
第三節 幹部管理
第二章 勞動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職業培訓
第三節 就業
第四節 職工待遇
第五節 勞動仲裁
第三章 社會事務
第一節 社會事務辦
第二節 社會福利
第三節 革命老區建設
第四節 扶貧救濟
第五節 社會募捐
第六節 婚姻登記
第七節 知識青年安置
第八節 殯葬改革
第四章 社會保險
第一節 東莞市社會保障局大嶺山分局
第二節 社會保險業務
第三節 其他工作與社會活動
第五章 僑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華僑、港、澳、台同胞人口分布
第三節 落實僑務政策
第四節 華僑、港、澳、台同胞捐贈、投資
第十三編 公安、司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三節 打擊違法犯罪
第四節 戶籍管理
第五節 消防
第二章 司法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調解
第三節 法制宣傳
第十四編 軍事
第一章 軍事地理與設施
第一節 戰略地位
第二節 哨所
第二章 兵役制度
第一節 國民政府兵役制度
第二節 人民政府兵役制度
第三章 駐軍
第一節 清軍
第二節 國民黨軍
第三節 人民軍隊
第四章 地方武裝
第一節 民間武裝
第二節 人民地方武裝
第三節 人民武裝部
第五章 民兵
第一節 組建
第二節 訓練、教育
第三節 作戰
第六章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
第一節 根據地的創立
第二節 根據地的鬥爭
第三節 重大軍政活動
第七章 戰事
第二節 抗日戰爭時期
第十五編 教育科技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幼兒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中學教育
第五節 職業技術教育
第六節 民辦學校
第七節 成人教育
第八節 教育管理
第九節 教育基礎設施
第十節 教師待遇
第二章 科技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科研基地
第三節 科研活動
第四節 科研成果
第十六編 文化、藝術、文物
第一章 機構與團體
第一節 文化機構
第二節 文化團體
第二章 文化活動場所
第一節 文化廣場
第二節 文化中心
第三節 會堂、劇院
第四節 圖書
第五節 錄像室、網咖
第三章 文學
第一節 民間文學
第二節 文學創作
第四章 書法、攝影、美術
第一節 書法
第二節 攝影
第三節 美術
第五章 音樂、舞蹈、戲劇、曲藝
第一節 音樂
第二節 舞蹈
第三節 戲劇、曲藝、木魚書
第四節 演出活動
第六章 特色文化
第一節 廣場文化
第二節 校園文化
第三節 文化藝術節及文化高地直播車
第七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廣播、通訊報導
第二節 電視
第八章 報刊、展覽
第一節 大嶺山報
第二節 其他書刊
第三節 展覽
第九章 文化管理
第十章 文物古蹟
第一節 古建築
第二節 古墓葬
第三節 石刻、碑記
第四節 出土文物及古屍
第五節 遺址、勝跡
第六節 古樹、古林、名木
第七節 文物保護
第十七編 衛生、體育
第一章衛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醫療技術
第三節 大嶺山醫院
第四節 衛生保健
第五節 防疫
第六節 預防非典型肺炎
第七節 醫療管理和待遇
第八節 藥品經營及管理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機構與團體
第二節 民間體育
第三節 學校體育
第四節 全民健身運動
第五節 體育設施
第六節 體育競賽
第十八編 民俗、宗教、方言
第一章 民俗
第一節 生活習俗
第二節 喜慶習俗
第三節 喪葬習俗
第四節 節令習俗
第五節 社會新風
第六節 民間陋習
第二章 宗教
第三章 方言、諺語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比喻語、歇後語
第十九編 人物
第一章 明、清時期人物
黎自成
李作柱
李之煌
葉遇春
葉大勛
李榮春
黎大康
葉國昌
葉朝棟
李梅史
陳大英
第二章 民國時期人物
葉傑英
葉學彬
葉少鼎
葉仲華
葉巨堯
第三章 現代人物
第一節 省級以上先進個人
第二節 市級勞動模範
第三節 服役軍人立功名錄
第四節 副處級以上人物
第五節 科技專業人才
第六節 著名企業家
第七節 著名華僑、港澳台胞
第四章 革命烈士
第一節 烈士傳略
第二節 烈士名錄
附錄
一、重要檔案選編
二、革命回憶錄
三、族譜序選
編後記(一)
編後記(二)
東莞市第二屆新方誌編纂委員會關於同意出版《東莞市大嶺山鎮志》的批覆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