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窪村(山東省海陽市鳳城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東窪村位於海陽市東南部,鳳城街道辦事處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7′,北緯36°44′。東與六甲村為鄰,南與寨後村相接,西與新安村相連,北隔丘嶺與王家泊村相望。隸屬鳳城街道辦事處。距市政府駐地20公里,距街道辦事處駐地8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177戶,542人。有姜、高、於、李等4姓,均為漢族,其中姜姓人口最多。 195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11.78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57%、36%、7%,人均純收入338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海陽市鳳城街道辦事處
  • 地理位置:海陽市東南部,鳳城街道辦事處東北部
  • 面積:1.5平方公里
  • 人口:542人
  • 耕地:60公頃
村名由來,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村名由來

明崇禎八年(1635年),另一說為明朝初期,姜姓從寧海州(今乳山市)峒嶺村(今小碾村)遷來,建村於低洼地之東,故名東窪。後高姓從芝芳村遷入。

大事記

1942年8月本村解放。五個窪成立一個行政村。1949年分設。 1946年成立聯合社,姜天雲任經理。 1947年成立農村信用社,主任姜恩雨。 1980年開始發展家庭羊毛衫加工。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5年村集體建起凍粉廠、麵粉加工廠。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總產10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00公斤,總產26.7萬公斤。1983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35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50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400公斤,總產28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69.4公斤,總產26萬公斤。 1987年以來,村黨支部發動民眾栽植蘋果,總面積達到10.4公頃,常年產量4.7萬公斤,收入25萬元。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1896.97萬元,其中農業收入208.78萬元,林業收入98萬元,畜牧業收入1000.06萬元,漁業收入590萬元,其它收入0.13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有鐵匠鋪及做米糖和編織葦席的農戶,常年從業者37人,收入有限。 1958年開始,大隊建起了染房、木工組、腳踏車修理組、石料開採場、集體養豬場、麵粉廠等小型企業,常年從業人員約40人,收入1.6萬元。1980年,開始發展家庭羊毛衫加工及繡花等,常年從業人員120人,總收入50萬元。1985年,建起了麵粉廠、凍粉廠。冬季從業人員在200多人以上。常年人均收入1500元,村集體總收入30萬元。 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35人,收入1201.26萬元,其中工業收入1000.6萬元,建築業收入200.66萬元。 第三產業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50人,收入213.56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112.35萬元,服務業收入98.21萬元,商飲業收入3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窪里五個自然村,只有唐家窪一處私塾,受教育的人數不多。1942年解放後,建立東窪初級國小,教員2人。1943年,五個窪聯辦初小,教員3人。1952年,成立窪里完小。1969年,成立窪里聯中,受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2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收入的糧食僅夠吃半年,只能伴以糠菜。冬季,許多村民挑著八股繩的擔子去濰縣送貨,收入無幾,生活艱苦。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80公斤左右。1975年,人均糧食220公斤左右,全村收入3萬元。2002年,人均糧食在350公斤以上,全村人均存款50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70輛,機車82輛,電話114部,彩電124台,電冰櫃103台,洗衣機15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中滿街泥濘,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建國後,住房條件逐步改善。20世紀末,新房區街道整齊,房屋裝修美觀。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0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投資90萬元,建起國小、幼稚園、辦公大樓及老幹部活動室、發電室、電話室等;投資10萬元,建大口井3座;家家戶戶吃上自來水;購進大型拖拉機2台和新式脫穀機6台,為村民耕種、脫粒服務。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年,姜恩記、姜恩全等支前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成立東窪黨支部,姜恩記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成立互助組,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大隊支前,姜恩記任支前大隊長。1949年10月,本村黨員身份公開。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姜恩記、姜恩廣、姜丕令、姜恩龍、姜鋼令、姜恩哲、姜龍令、姜和清。2000年6月起,姜恩哲復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員31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姜恩洪、姜丕令、姜恩彩、姜恩廣、薑桂令、高福仁、姜義令、姜恩奎、姜恩哲、姜秋令、姜和齋、姜龍令、姜恩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