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家窪村位於海陽市鳳城街道辦事處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7′,北緯36°44′。距街道辦事處駐地7公里。東鄰唐家窪村,西接西窪村,南連陂子頭村,北與東窪村接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來家窪村
- 別名:來家窪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206人
概況,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初,另一說為明朝末年,來姓從“小雲南”來此定居,因建村於低洼地之處,故命村名來家窪。後有唐、於、李、姜、高、駱等姓自外地遷入。 來家窪村位於海陽市鳳城街道辦事處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7′,北緯36°44′。距街道辦事處駐地7公里。東鄰唐家窪村,西接西窪村,南連陂子頭村,北與東窪村接壤。隸屬鳳城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總面積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6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 2002年,全村72戶,206人。有來、唐、於、李、姜、高、駱等7姓,均漢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唐姓。
大事記
1940年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三日)日軍侵占海陽城後,掃蕩本村,唐士義、唐士禮等被抓去當勞工。 1942年9月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50年3月村成立互助組。 1975年4月建大口井1眼,基本解決了糧田灌溉問題。 1983年3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6年8月成立凍粉加工廠,從業人員30人;建起粉條加工廠,從業人員7人。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解放後,窪里5個自然村聯合辦起初級國小,教師3人。1949年設窪里完小,所有學生都到完小上學。1948年停辦。1950年,建起村國小,有教師5人,學生80人。1980年,建幼稚園,教師3人,入園兒童12人。2000年,全村適齡兒童入園入學率達到100%。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者1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60公斤。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全村有農用車16輛,機車34輛,電話50部,電視機72台,電冰櫃36台,電風扇6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齊,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多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積6平方米。1985年,村統一規劃四條主街,寬暢整齊。新建房屋330棟,均為寬敞明亮的瓦房,舊房也都粉刷一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2年,村投資用上電網供電。1990年,集體投資3萬餘元,修建自來水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9年,來本祿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9月,來福瑞、唐志貞等入黨,並成立黨支部。1947年,組織30人參加支前。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8名。2002年,全村有黨員22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唐志環、來學勤、唐志本、唐志根、來學普、於在令、於在占。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設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姜殿臣、於在令、唐志環、唐志本、來福星、於在占。1999年,於在占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