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1935年金吉堂著《
中國回教史研究》記載:“清真寺,東直門外
二里莊,元代” 。元代大都城內外有不少西域色目人居住,其中不少人信仰伊斯蘭教,在此建寺是可能的。
建築布局
現存遷建前的寺院為清代中晚期建築。遷建前寺門坐南朝北,磚砌二柱一樓牌坊式,有磚刻匾額“清真
禮拜寺”,遷建後仍為
四合院式布局,入口在西北,向西開門,禮拜殿坐西朝東,前(東)出
抱廈,後(西)凸出窯殿,均為禮拜殿通制。在禮拜殿南北又各添建耳殿二間,為雙卷
勾連搭,筒瓦過壟脊。
禮拜殿面闊三間,前抱廈
硬山筒瓦過壟脊;大殿大式硬山筒瓦頂,調大脊,安
吻獸;後窯殿硬山筒瓦過壟脊。院內南北有
配房各三間;另建東房三間,東殿南北各擴建耳房二間。在禮拜殿、北配殿之北建有阿訇用房、水房、辦公室等建築,現為穆斯林禮拜的場所。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