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四年(546年)分恆州東部置東燕州(治今昌平區昌平區馬池口鎮)。領上谷、昌平、遍城三郡。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四年(546年)分恆州東部置東燕州(治今昌平區昌平區馬池口鎮)。領上谷、昌平、遍城三郡。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四年(546年)分恆州東部置東燕州(治今昌平區昌平區馬池口鎮)。領上谷、昌平、遍城三郡。...
後主(高緯)武平三年(572年)分東燕州地置北燕州(治今河北涿鹿縣城西南二十六里保岱鎮),565年屬北周,577年改北燕州為燕州。...
宣化古城 ,置廣寧郡廣寧縣,並將下洛併入廣寧。《水經注》指出,下洛為魏燕州廣寧縣,是廣寧郡治。據此,則宣化市轄境在北魏時屬東燕州廣寧郡廣寧縣。北齊...
隋東都西苑、唐改名東都苑,武則天時叫神都苑,亦有人稱之上苑。 北京上苑位於昌平區東部。東南鄰秦屯,西北至桃峪口。該地原為唐代東燕州設花園、果園處稱為苑...
冀州∶司州、定州、并州、瀛州、淪州、肆州、幽州、晉州、懷州、建州、汾州、東雍州、安州、義州、南汾州、南營州、東燕州、營州、平州、恆州、朔州、雲州...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設定,隸屬東燕州.治所未詳,轄境當在今昌平縣西南境,領廣武、沃野2縣。 北齊天保七年(557年)廢。 ...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僑置,隸屬東燕州遍城郡,治所不詳,轄境當在今北京昌平區西南境。北齊時廢。沃野縣遼置 編輯 遼置,為武安州治。治所在今內蒙古敖漢旗東...
王殿華在其《東燕州城》一文中這樣描述道:“此城為方形,整體為夯土築成,邊長為1華里,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城外有護城溝1條,上口寬1丈5尺左右。並稱1958年...
後主(高緯)武平三年(572年)分東燕州地置北燕州(治今涿鹿)廢大寧郡,置長寧郡、永豐郡,縣境屬永豐郡地。565年屬北周,577年改北燕州為燕州,縣境屬燕州。...
東魏設定,隸屬東燕州、治所昌平縣(原軍都城,今昌平東南),領昌平、萬年2縣。 隋開皇三年(583)廢。 ...
後魏分恆州東部置東燕州,北齊因之。十三 義州,寄治汲郡陳城。東魏僑置義州於汲郡,領七郡十九縣;後齊省六郡以置伍城一郡。十四 北燕州,治懷戎縣。北齊置...
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置東燕州、昌平郡、昌平縣,州、郡、縣共治于軍都城(今昌平東南20公里)。遂徒軍都縣治於東北20里,即今昌平東境東、西新城處。不久省...
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分恆州東部、幽州北部置燕州(北京昌平區東南沙河鎮辛力莊),居庸縣屬燕州上谷郡。東魏天平中(534~537)置東燕州,9寄治軍都城),居庸縣屬...
該地原為唐代東燕州設花園、果園處稱為苑,村以相對位置而得名。蹴球:源於清代的踢石球老慵:年老懶散。常為老年人自謙之辭銀罌(銀罌|銀甖): 亦作“ 銀甖...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僑置,隸屬東燕州遍城郡,治所不詳,轄境當在今北京昌平區西南境。北齊天保七年(556)廢。 ...
君諱昌,字貳章,東燕州上谷郡居庸縣崇仁鄉吉遷里人也。隨官就任,遂居此土。縱橫赤霄之上,逍遙九泉之下。秉金玉以成身,抱冰霜而立節。 [1] ...
桃源勝境――東燕州城 萬山深處盤龍松。 延慶 華夏民族的發祥地――販泉之野, 塞上平湖――白河堡, 北京三大峽谷之―――白河峽谷(上) 龍泉峪長城 桃源深處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