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灣村(湖北吳店鎮下轄村)

吳店鎮東灣村是湖北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但比不上解放前“大出名”,那時,不是富得出名,而是窮得討飯出名。

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里,東灣村北邊是一片荒山,東邊是光禿禿的崗地,南邊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灘。那時東灣村叫“八家畈”,僅僅只有八戶人口,定居在這裡開墾荒地,因無力開發利用水資源,只能種旱莊稼,年年種年年荒,到頭來還是靠討飯度日,因此流傳歌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灣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北省
  • 人均純收入:6000元
養女莫嫁八家畈,鎬草鎬到七月半,
鋤頭鎬的象銀子,褲子扯的象裙子,
忙到秋後去討飯,家家戶戶難過年。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領導這裡的人民興修水庫開山挖渠,改河造田,種植水稻,雖六十年代興建了萬家灣水庫和貓子地水庫,但灌溉用水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加上農民不懂科技,無防蟲治病的能力,儘管甩掉了討飯的棍子,但是吃國家的返銷糧、救濟糧的困境並沒有擺脫。
當新農村建設的春風吹來的時候,該村“兩委會”一班人帶領全村人民,因地制宜,投資5萬元在東邊北河建起了提水泵站;投資15萬元,整修了10口當家塘,增加蓄水3萬方,新建蓄水1萬方的當家塘1口,整修乾、支渠4000米,從根本上解決了旱能灌、澇能排及水利死角問題。2006年東灣村,爭取了平整土地項目,按照“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樹成行”的總體要求,改造了千畝高產農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改變了農村面貌,村民踴躍購買農用機械350台套,全村農業機械化正逐步普及。全村糧食生產每年突破200萬公斤,成為全鎮的糧食大倉之一。
東灣村改變了旱袋子,重視了米袋子,並沒有忽視錢袋子。一是引導農民大唱“棒子戲”,栽上了搖錢樹。常年生產香菇木耳100萬棒/袋,年產量200萬公斤,產值1000多萬元。為確保食用菌產業化的持續發展,在北邊荒坡培植食用菌生產的後續資源,建設櫟木基地2萬畝,達到生態綠化永速利用。在東西兩崗抽槽挖窩種植油茶1100畝,栽果樹7000多株。二是引導農民大唱“牧羊曲”。全村養牛羊達1800多頭(只),年出欄商品牛羊1000頭(只),純收入達到90萬元。三是引導農民大唱“漁歌”。利用近千畝水面發展淡水養魚,十二組青年葉海波發展“豬—沼—漁”的立體養殖模式,承包了一片坡地,栽了一片意楊,建了一棟豬舍,養了一群家禽,餵了一庫(池)魚,由創業初的5萬元到現在固定資產投資30萬元,年收入10多萬元,獲得了廣水市十大青年科技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東灣村的產業“三部曲”使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了6000元。
村民富裕後,自發地在新規劃的三皇廟、柿子園兩個小區建別墅230套,達到“房後淨化改廚灶,門前綠化花草艷,道路硬化村灣通,環境美化換新顏”的四化目標。
人說花無百日紅。然而,深化農村改革之花越開越鮮艷。黨的富民、惠民政策把東灣村這個窮山溝變成了“仙境”地,為了感謝黨的英明政策好,村民們又唱起了新歌謠:
北上荒山成林蔭,東西兩崗果茶香。
南畈建成高產田,庭院經濟富農莊。
座座庫水任魚躍,棟棟新樓笑聲朗。
山清水秀好地方,哪個人兒不嚮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