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南灣村

澄海南灣村

南灣位於北回歸線偏北而近乎在其上。夏高溫多雨,冬乾燥常有風,屬亞熱帶氣候。位於蓮下鎮東南部,區域面積6.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45畝。截至2009年底,全村共有3333戶1458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澄海南灣村
  • 外文名稱:Tenhigh Nanwan
  • 別名:南灣鄉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粵東潮汕地區汕頭市澄海蓮下鎮
  • 下轄地區:九個連(大致區域)
  • 電話區號:0754
  • 郵政區碼:515834,515835
  • 人口:1.5萬
  • 方言:以潮汕話(閩南語系慢拍澄海重低音口音)
  • 氣候條件:夏高溫多雨,冬乾燥常有風,屬亞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韓江(蓮陽河)出海口,學勉時鐘樓(長春樓)
  • 車牌代碼:粵D
  • 耕地面積:5345畝
  • 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
  • 學校:南灣學校(國小)
  • 粵語:大多會聽,個別會講
歷史沿革,農業生產,地理,建築,語言,民俗與信仰,信仰,民俗,姓氏,歷史名人,

歷史沿革

明弘治年間(約1500年),林姓自饒平汫洲遷居到此,隨後,張、陳、邵、翁等姓陸續遷入。
原屬饒平縣蘇灣都;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屬澄海縣蘇灣都。
古與北灣、東灣為同一村落,稱三灣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灣村改稱灣興村。
1914年,灣興村分拆為南灣、北灣和東灣三村。
1932年,屬第四區(蘇南)。全縣各級實施自治,全縣設九區,轄116個鄉2個鎮,並改隸東區綏靖委員公署
1937年,屬第二區。全縣整編為3個區,即第一區(在城與上中2個區並)、第二區(蘇南、東隴、樟林3個區合併)、第三區(上蓬、下蓬、鮀浦3個區並),共轄62個鄉,6個鎮。
1946年屬灣渡鄉(南灣、北灣、東灣、渡亭);
1951年屬海濱區;
1953年屬蘇南區;
澄海南灣村
1956年屬東灣鄉;
1957年屬灣頭鄉;
1958年與南份合稱101團;
1959年,稱南灣生產大隊;
1965年,屬澄海縣蘇南公社;
1984年,屬灣頭區(北灣鄉、南灣鄉、海後鄉、北村鄉、東灣鄉);
1984年,南份併入南灣鄉;
1987年獨立設村——南灣村;
1987年,屬灣頭鎮(南灣,南份,海後,北村,東灣);
2003年連同灣頭鎮歸入蓮下鎮(灣頭鎮變灣頭片區)。
1900年在“義祖祠”創辦私塾,民國初定名“作新學校”。
1925年,潮汕黨組織派邵醒雨等3人到南灣學校任教,開展地下革命活動。
1997年投資1100萬元建成南灣國小新校舍,學校占地66畝,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
1985年建成南灣影劇場,共有2200個座位。
1831年創辦“燮里堂”藥店。
1911年創辦“存仁堂”藥材店。
1947年開辦西醫診所“劉世澤醫寓”。

農業生產

村民歷來以務農為主。1978年後,主要是種植蔬菜,規模較大的有包菜、白菜、芥藍和瓜類,產品遠銷省內外各地,部分產品還出口海外。主要的土特產有赤菜脯、晚菜籽、火蒜和西瓜籽。2000年,“紅旗片”(700畝)蔬菜基地被省農業廳授予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基地,並註冊為“科田”商標。水產養殖面積近千畝。
清時已有織布生產。1949年前已經有火礱、火蒜行、灰窯和製糖坊。1983年,鄉人黃學敏創辦昂泰企業集團,其珍珠保健系列產品曾獲國際兒童保健食品優質獎和國家級博覽會金獎。1992年,昂泰企業集團的海灘涂養鰻場被列入國家級星火計畫。南灣蔬菜批發市場原位於外港坪,1999年遷至紅旗路旁,占地33畝,是潮汕地區最大的蔬菜專業批發市場之一。
1999年與東灣村合作開闢蓮灣工業區。村內企業主要從事塑膠玩具產業,比較有名的企業有經緯實業公司。

地理

南灣位於北回歸線偏北而近乎在其上。夏高溫多雨,冬乾燥常有風,屬亞熱帶氣候。位於蓮下鎮東南部,區域面積6.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45畝。截至2009年底,全村共有3333戶14589人。
東臨南海,與南澳島隔海相望。地處土壤肥沃的潮汕平原。村村通水泥路,三灣(東灣、南灣、北灣)鄉道相連成北斗七星(勺形)內外南北灣為主幹道,各自有公路通往蓮下,南北路過海後鄉可直通鳳洲。
村內有金鴻公路位於該村東邊,直通各澄海鄉鎮。金鴻公路是汕頭市重點工程項目,該公路的建成通車,將有效分流了國道324線的交通量,並為汕頭市區增加一個出入口,並將連線建設的南澳跨海大橋,為南澳縣開闢出島公路創造條件,對於改善粵東路網布局,促進汕頭市、特別是汕頭市東翼-澄海區、南澳縣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建築

早期農耕漁民都以草寮居住......
80年代前,大多普通民居以下山虎為主,大戶也有主四點金等潮汕民居為主 。
作為祠堂祭祀祖宗之用,體現了強烈的宗族觀念。現還有少數老人居住其中。
據清府縣誌載:“望族營建屋廬,必建家廟,尤為壯麗。”“雕樑畫棟,池台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夸壯麗,不惜貲費。”潮汕農村多聚族而居,而整個村寨,都依其宗族觀念、風水觀念、生產生活、防禦功能以及某些美學觀念來營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獨特的理想風水人居環境。
潮汕民居直接地將大自然因素所謂“天時、地氣、順風”溶入建築中,體現出人天和諧的統一境界和高尚心靈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築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東的,以南為主。這樣一來,冬天可擋住嚴寒的北風,夏天則可以接受涼快的南風。
南灣學校(國小)
南灣國小是一所規模較大、環境幽雅的鄉村國小。學校占地面積44000平方米。根據“標準規範化”要求,配置、建設各種專用場室,配齊各種設備。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一座 “汕頭市美麗的校園”。學校於2001年度評為澄海區一級學校,2004/2005年通過一級學校複評。
學校現有教師63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34人,大專學歷程度以上51人。學校有十多位教師榮獲市、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有一大批教師的經驗論文、課例在市、區中獲獎,是一支師德高尚、勇於拼搏、敢於創新、不斷進取的團隊。
在06/07年度鎮學生運動會中,學校代表隊獲得了甲組第一名,四名體育健兒代表鎮參加區運動會取得了喜人的佳績。
在04/05、05/06連續兩個年度評為蓮下鎮德育先進單位。
在05年7月被評為“澄海區教育系統四五普法先進單位”。
05/06年度獲鎮教育質量評估一類學校第三名。
06年9月我校圖書室評為澄海區“十佳基層圖書室”。
05年6月學校評為“汕頭市示範家長學校”。
校隊部室於06年評為廣東省達標隊部室。
03、04、05、06年度評為澄海區“紅旗大隊”。
南灣媽宮(天后宮)
村內媽宮,又稱天后宮,為鄉民的精神信仰寶地。建於明嘉靖年間(約1522年),經清同治、光緒年間兩次重修,現占地約1畝,潮汕經典建築格局,融潮州木雕,石雕,嵌瓷,漆畫......為一體的藝術寶地,裝飾精美。宮內駐有媽祖兩尊,其中傳奇色彩不言而喻。門匾中間為“莆湄駐靈”,另外儲存有明朝南灣公墓碑一塊。
汕頭澄海國際玩具商貿物流城-“寶奧城”
汕頭澄海國際玩具商貿物流城是由廣東寶奧現代物流投資有限公司興建,簡稱“寶奧城”,項目首期建設614畝,首期投資超30億元,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依託澄海現有的國際玩具支柱產業,將建成集批發、零售、展示、體驗、服務及商貿為一體的現代玩具產業綜合體。據了解,“寶奧城”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截至8月底已經累計完成投資額超過5.63億元。寶奧城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四大平台(國際玩具採購平台、整合物流平台、國際會展商務平台、國家級電子商務平台)和三大中心(創意研發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綜合行政服務中心)。2014年2月“寶奧城”被省經信委列為廣東省玩具禮品國際採購中心重點培育對象。
2014年,“寶奧城”項目計畫完成投資額3億元,主要建設內容有正大配送中心、貨運超市一區、二區、國際玩具城及總部大樓一期,海關聯檢大樓、海關監管倉、車檢場、寶奧物流基地以及園區道路工程等。目前,正大配送中心工程基本完成,已於8月份交付正大集團進場裝修,2014年底將投入運營。貨運超市一區已於今年1月份全面封頂,預計2016年初建成交付。國際玩具城一期及總部大樓工程預計2016年初全面竣工,寶奧立體倉庫和物流加工中心工程預計2015年底全面竣工。該物流城大部分位於本鄉郊區,金鴻公路東側、永合排渠南側。建成之後將為該鄉裡帶來巨大收益。
澄海南灣村

語言


語言——主要以潮汕話(閩南語系慢拍澄海重低音口音,與澄城相同);
大多會說粵語(受港粵影視和臨近珠三角地區影響);
國語(普及官話後以潮汕風格國語為主流);其它烏青激血話勿論(位居僑鄉有新馬泰英等外國語)。

民俗與信仰

信仰


由於信仰無對錯不拘束而形成了以潮汕特色拜老爺(儒釋道家大融合),有媽祖(林氏天妃,南灣以海上活動為主)、土地爺(槐陰老爺)、將軍爺等神廟,拜家神同樣愛重視(公婆、祖公、鬥神為主). 村內有依蓮佛堂, 信仰釋伽牟尼, 卻大體上佛道不分家, 佛與老爺一起拜(潮汕特色), 後生人也有人信上帝.。

民俗

游神社日——正月十三;
初一、十五拜老爺、各神生佛旦、神上天(送神)及中國各傳統節日在這裡都非常隆重。潮汕傳統比較濃重,與潮汕傳統風俗基本一致。

姓氏

現有林、張、陳、邵、翁等21姓,林是主姓。
林姓主要來自福建莆田又遷到古潮州府饒平縣汫洲鎮;
張姓來自南洋;
陳姓來自澄城;
邵姓來自潮安縣;
翁姓來自汕頭蓬洲。
澄海南灣林氏字輩
南灣林氏字輩:“仁義禮智,忠誠欣業,孝友傳家”。
字輩由來:梅江公派下子孫【指居住於黃岡城周圍的】輩序由來,據說當時紫垣公【第十一世祖】去請蔡申爺給我們做輩序時,他問;你有什麼官職,紫垣公答;我是白身人,我有六個兒子,三個入秀才,我的對手親家黃尚書【黃錦】,義子榜眼馬芝奇,包侄進仕林仕科,親孫實任雷州都司冘序,現任黃岡協台。蔡申爺聽後立即寫下;‘君仁高厚澤,源遠蘭桂香,孝友家聲盛,詩書德慶長;’二十個字交給紫垣公。我們就從第十四世開始排起。澄海南灣等地林氏也是梅江公的子孫,他們是梅江公第八世孫---肅庵公的後裔,他們就沒有採用上述二十個輩序。他們是在梅江公第十五世開始用;‘仁義禮智,忠誠欣業,孝友傳家’。這十二個輩序。汫洲梅齋公派下子孫是從第十七開始採用;‘界趾綏眉,藹吉禎祥,龍鳳松樹,桑稽瑞強’的輩序。黃岡林厝寨金鋒公派下子孫是從第一世開始用;‘朝昇俊亮仕,在爾其哲惠,裔坤廣開發,畢世宜榮貴’。這二十個輩序。白村碧春祖子孫從第十三世開始採用;‘啟成書化育,繼序慶重光,翌岱妙先德,佳祥福瑞豐;’的輩序。
摘自《潮汕林氏一些地區的輩序》作者:饒平林遠安
澄海南灣邵氏
澄海南灣邵氏入潮以“垂裕堂”為號,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澄海南灣邵氏公元1667年遷居南灣寨內,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大潮汕平原較為集中邵姓的群體、集居地是澄海南灣和潮安東里,其它地方只是少數。祖先均來自福建蒲田。在桑蒲山上有一入潮汕始祖“政儀邵公之墓”,為潮汕兩地邵氏認可的兩地祖先墓。公元1984年,兩地同年重新修繕“邵氏宗祠”,兩地邵氏同祖同宗,手足一體。潮安東里邵氏以“永思堂”為號。南灣邵氏的“垂裕堂”有一定歷史淵源,1927年,該宗祠為農民革命紅色政權根據點熏解放後是南灣第一農星社社址。據對邵氏宗祠保存的第七世祖爾班公(生於1667年)神主牌分析,邵氏始祖約生於1500年,邵姓遷入南灣可能始於嘉靖初年。
南灣鄉創於1500年前後,明未清初,“寨內”、“新地”尚未成鄉,而是構成南灣鄉的兩個自然村。寨內鄉、新地鄉形成於1700年以後,仍是南灣一部分,寨內主姓張、邵、陳,這三姓也是寨內、新地創鄉骨幹氏族,在南灣近14000人口這大村,林、張和邵、陳四姓的存在及發展經歷年代最長,澄海邵姓九成以上居於南灣。1985年全國人口普查時南灣邵姓為838人,在該村排第4位。1990年統計,全縣邵姓930多人,灣頭占850多人,絕大部分居於南灣寨內穴部分數據採用廣東省科技幹部學院原副院長李才進編著《三灣史略》一書雪。
新中國成立前,南灣邵氏有兩位突出的革命人物,革命先驅者邵樂通,出生於1907年,就讀于澄海縣立中學,後在鳳山學校教書。澄海縣於1925年11月成立CY(共產主義青年團)澄海小組,12月成立共產主義青年團(CY)澄海縣支部,有朱叟林、邵樂通等團員10人。1922年2月因工作需要“跨黨”,在縣城鳳山國小成立中共澄海縣支部,四月底,黨、團支部分開,邵樂通被任命為縣共青團團支部書記。1928年,邵樂通從陸豐潛回澄海,同澄海革命組織取得聯繫,繼續開展革命活動,但不幸病逝于澄海程洋崗。另一位是在上海的知名人士邵堯,資助中國共產黨抗日,在日本侵華時,南灣20多名年輕人投奔其門下。解放後,南灣第一任黨總支書記、鄉長邵十二,支委有邵自敬、邵根深。 南灣邵姓至今(含遷居汕尾10戶)共約320戶,1600多人。邵氏另居住地為今天的潮安彩塘鎮東里村,舊村名“打鐵東隴”,為不與澄海東隴重名而於1945年改稱現名。據《彩塘鎮志》,該村繫於明代中葉由邵姓初創。邵姓在東里村人口約430人。

歷史名人

南灣比較出名的人物
林道乾,又名林悟梁,是明代澄海蘇灣都南灣村(今灣頭鎮)人。青年時代曾當府小吏,有計謀,善機智。及後從事海上反海禁活動達30餘年。足跡遍及台灣、安南、呂宋、暹羅、高棉等地區和國家。成為明代拓殖南洋的著名人物。
明嘉靖末年,道乾常公行南海上活動,專以剽略為務。初,偕同朱良寶(澄海人)率眾3000人歸降朝廷地方官,得食膏腴田千餘畝。至“隆慶時朝廷橫海將軍郭成常調道乾及莫應敷(原許朝光部下,後殺朝光)征戰曾一本(大萊蕪一戰,一本投海死),乾劍斬辛繼新老末獻。於是軍中大事悉諮詢乾(明《武功錄·林道乾諸(朱)良寶林鳳列傳》以下稱《乾傳》)。“乾為人有風望,智力無二,好割據一方自雄。所至輒不忍貪淫之性,掘人墳墓,淫人妻小,蠶食人田土。常擅山海之禁以為利”《乾傳》。明中葉,朝廷在沿海實施海禁,嚴令邊民不得引寇入境,不得與外夷作買賣。至明嘉靖年間海禁更嚴,而道乾則組織200餘人與朝廷抗衡,以武裝掩護海上商販活動,騷擾官軍。他衝破禁令而獲利。其時,“里中皆畏乾,莫敢有後言,偶有人偵伺他,道乾聞知必大怒。‘據膏腴之田,以自安固’。他自謂不能居人下,恆欲收招海上精兵,發動舉事《乾傳》。嘉靖四十二(1563)在一次抗爭中,道乾被朝廷都督俞大猷所追逐,遁人雞籠(今台灣基隆,見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五)。後退赤嵌城(今台灣台南)。道乾遂以此為踞點,名北海(《清·一統志》古蹟)。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乾監督造船50餘只,以南澳為基地,攻福建詔安五都等地,又被閩都督俞大猷所敗。是時倭寇擾閩,為大將戚繼光所破,倭遁去,居於此,道乾怕為寇所並,又懼官軍追擊,率眾抵占城(越南中部),攘其邊地以居(《明史》·雞籠傳),旋又回潮州。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註:舊縣誌作嘉靖末年,今依《溪東寨碑記》改正)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道乾率眾兩次攻打澄海藩衛溪東寨,第一次攻寨被陳求默(寨勇)擊退;第二次攻寨道乾改變策略,寨遂破。經過幾次與官軍抗衡之後,道乾回到舊部,他乃深溝高壘,日夜以絲綿為甲,治戰艦,派差使飛芻輓粟至海上,此時道乾志在海島。朝廷官軍窺其蹤跡,派制置使殷正茂佯寬假乾罪說:“令而得以功贖。”於是隆慶四年(1570)道乾受朝廷安撫,安置於潮陽招收部下尾村。後道乾見朝廷不信任,謀“不意圖之”。是時“乾有侄名茂,先在彭亨國(今馬來西亞東部)為都夷使,修書約乾。乾與參政使陳奎商議,認為業已遠淪異域,不復還矣”《乾傳》。於是再圖舉事,將公文17扎,原封交還,率眾離去。此後道乾積極造船,懸賞招募,附者日眾。
萬曆元年(1573)三月,朝廷派總兵張元勛圍攻道乾,此次官軍謊稱“道乾投水死”。其實,道乾突圍後率眾抵高棉,拿出囊中裝500金,帛50純奉獻寨主,委任乾為“把水使”。後明制置使聞道乾所在,遂下令暹羅、安南索乾,但此時道乾早已回潮州了。回潮州後發掘以前埋的金銀財寶,又招募100多名潮人,攜財帶人直奔暹羅,帆經呂宋<註:時萬曆四年(1576)),至暹羅渤泥(今稱大年)住下來。迫於明王朝壓力,“暹羅番王授計合擒乾,乾發覺,調動舳艫往佛醜海嶼而去,竟莫知所終。道乾之遁已鼠竄也”《乾傳》。因乾與同黨有矛盾,內部產生殘殺之機七“當是時以諸將視縛乾,如縛嬰兒,直易易耳”《乾傳》。道乾終於被戮殺而死。(後外面謊稱他自製土炮炸死)。
又據泰僑史資料記載,先是道乾於萬曆年間率潮屬2000餘人,白艚船100隻,在北大年居下來,這是歷史上早期大規模旅泰發展貿易的紀錄。道乾受到北大年國王的賞識,將女兒嫁給他,並“劃出所屬之地若干,使道乾率眾居之”(溫雄飛《南洋華僑通史》)。乾與當地人和睦相處,被尊為掌握大年“客長”。乾死後,當地人把大年港命名為“道乾港”,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泰國華僑中流傳。
林道乾籍貫考錄
△福建泉州人(上海辭書出版由社1979年版縮印本《辭海》1272頁)
△福建泉州人,一說廣東澄海人(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新版《辭海·中冊》3614頁)
△澄海縣蛇浦都月浦人(清·康熙版《澄海縣誌》第五冊卷之十九)
△澄海縣舵浦都月浦人(清·雍正版《澄海縣誌》第四冊卷之二十)
△澄海縣蘇灣都南灣村人(今灣頭鎮)(1992年新版《澄海縣誌·人物傳》卷三十四838—839頁)
△澄海縣蘇灣都南灣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版《潮汕百科全書》331頁)
△澄海縣南灣村人,志稱惠來人誤(1949年版邑人李勛《說映》卷十二242頁)
△惠來的林道乾(1995年版杜松年《潮汕大文化》106-107頁)
△澄海縣南灣村人(1995年12月30日陳錫坡《林道乾究竟何許人》)
△澄海縣蘇灣都南灣村(1996年4月22日黃綠波《傳奇人物林道乾》)
△澄海蘇灣都南灣村(今灣頭鎮)人(2000年3月2日陳由亮《林道乾:早期海外貿易開拓者》載《汕頭廣播電視》)
<原栽澄海《文博信息》108期杜辛供稿>
原深圳市副市長——林輝煌;
當代著名語言學家、音韻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文化學者——林倫倫;
花生育種專家邵舜夢;
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黃學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