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釉陶豬圈是一件東漢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東漢釉陶豬圈縱11.8厘米 ,橫8厘米 ,高8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漢釉陶豬圈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東漢
- 高度:8厘米
東漢釉陶豬圈是一件東漢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東漢釉陶豬圈縱11.8厘米 ,橫8厘米 ,高8厘米。
東漢釉陶豬圈是一件東漢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東漢釉陶豬圈縱11.8厘米 ,橫8厘米 ,高8厘米。...
綠釉陶豬圈為東漢時期的文物,高25.3厘米 圈寬24.5厘米,1987年出土於三門峽市區。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詳細信息 隨葬模型器。豬圈呈圓形,圍欄鏤空,欄內有一豬。豬圈與廁所相連。此模型是漢代湖南地區小農生活習俗的反映。綠釉陶豬圈是一種低溫釉陶質的隨葬模型器,豬圈與廁所合一,反映漢代人們的生活習俗。豬...
漢綠釉豬圈是漢代的一件雕塑。兩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強盛時期,漢代在秦朝經濟幾近崩潰的環境下經過“文景之治”逐步繁榮起來。漢代陶俑藝術就是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當時的社會風氣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有的人家甚至不惜傾家蕩產為的是“厚資多藏,器用如生人”,所以才會有我們現在看見的這...
東漢青黃釉亭式豬圈是陶瓷器類文物,現收藏於貴港市博物館。文物來源 1992年12月,市城區貴崩。文物特徵 豬圈四阿式頂蓋建造,四角翹起,瓦面飾方格紋。方形半封式豬圈。四圓柱支撐頂蓋,下半部設圍牆,圍牆上捏塑一小盤,外牆下捏塑一大盤,盤邊站立一人。面朝內似在餵豬狀,胎灰白,質好。施青黃釉大部脫落...
漢代,綠釉陶豬圈,又名綠釉豬圈,1966年縣城交通局院內徵集。綠釉陶豬圈,又名綠釉豬圈,高23.0厘米,長26.5厘米,寬20.5厘米。綠釉陶豬圈是一種低溫釉陶質的隨葬模型器,豬圈與廁所合一,反映漢代人們的生活習俗。豬圈呈方形,圍欄一邊處建有一間方形廁所,歇山式頂,檐伸出牆外,屋頂與廁所分開。頂圈外...
漢綠釉陶豬圈 漢綠釉陶豬圈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東漢綠釉帶圈陶屋是東漢陶瓷器類文物,1995年12月29日出土於深聖嶺私人建房露出的漢墓,現收藏於貴港市博物館。文物尺寸 縱22,橫23,高25厘米。文物特徵 懸山式,以正房、偏房及豬圈構成方形平面,曲尺脊,脊頭上昂,飾 壓脊瓦,瓦面刻劃瓦壟,三開間,正房大門方形,設一扇門板向右開,門頭設飾燕子窩一窩,左右...
釉陶圈 釉陶圈,屬於東漢文物,高12.8,口徑31*31cm。來 源:2005年淮北市雙壠孜漢墓 備 註:圈與廁相連。圈平面呈長方形,四周有牆。牆一側置一廁,廁廡殿頂,正脊,頂面有瓦壟,垂脊出沿,沿下一長方形門,廁內開一長方形矛坑與圈相通。通體施綠釉。
東漢出土的東漢陶樓,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樓高閣”式居室製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築模型工藝品,為研究古代建築學、社會學和民俗學提供了實物資料,被載入中學歷史教科書。現藏於雲夢祥山博物館。簡介 1979年出土於湖北雲夢周田村一座東漢墓中。陶樓為泥質紅陶,外罩一層較薄的青黃釉。這件陶樓...
釜、瓿、燈、盤等。東漢早期墓隨葬明器減少,或有鼎無敦,或有敦無鼎,增加了盒、案、耳杯、勺等。東漢中期墓鼎和敦已不見,而家畜、家禽等陶俑增多。東漢晚期墓內陶困罕見,而樂舞、百戲、樓閣、倉房、磨房、臼房、豬圈增多。漢代日用陶器和隨葬明器的品種和形制趨於相同,但不同地區地方特點仍有保留。
釉陶 漢代制陶業的一項新發明,是濃厚 的棕黃色和綠色的釉陶。燒成溫度約為攝氏 800度左右,內胎呈磚紅色。釉藥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鉛,故稱“鉛釉”;由於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所以也稱“北方釉陶”。開始出現於西漢中期,先在陝西中部和河南流行,西漢後期,迅速普及到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東漢時,長江...
幾乎所有墓葬都在古代就被盜過,此次出土的文物有漆器、銅鏡、鐵劍、綠釉陶器及銅錢等245件。因這片墓地後來被黃泛土所深埋於地下4米,因此完整地保存了當年的喪葬習俗。考古領隊周潤墾介紹說,21號墓是墓園的中心墓葬,這座墓長6米寬3.5米,分為前院後室,前院內有陶製的糧倉、井、灶、磨、豬圈和樓,以...
唐代舞蹈與音樂結合緊密,特別是從中亞、西亞及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傳入的樂舞,深受人們的歡迎,成為時尚。不僅在節日慶典上有歌舞表演,富貴之家外出郊遊也要帶上伎樂。樂舞在人們生活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此女舞俑上穿翻領半袖衫,下著長裙,束腰,頭微側。兩臂一上舉,一下垂,雙腿一側伸,一屈曲,腰肢輕扭,...
釉陶 漢代制陶業的一項新發明,是濃厚的棕黃色和綠色的釉陶。燒成溫度約為攝氏 800度左右,內胎呈磚紅色。釉藥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鉛,故稱“鉛釉”;由於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所以也稱“北方釉陶”。開始出現於西漢中期,先在陝西中部和河南流行,西漢後期,迅速普及到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東漢時,長江流域...
如:豬圈,羊圈,雞籠,穀倉,礱,磨,米篩等。三國時期越窯瓷器由於胎土粉碎工具的改革進步,胎質堅硬而細膩呈淺灰色。少量窯尾位置燒成溫度不足的,胎質較松,呈淡黃色。三國時期越窯瓷器釉色以淡青色為主,胎釉結合牢固。紋飾仍然保留東漢晚期的許多特點,簡練古樸。常見的依然是水波紋,葉脈紋,弦紋和鋪首,...
虎子起源於漢代,東漢時期就有漆虎子和釉陶虎子。1955年,南京中華門外趙士崗一座三國時期的吳墓中出土了一件聞名中外的青瓷虎子。這件虎子不僅造型獨特而且其腹部還刻有“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銘文。這段文字表明了該虎子的製作時間、地點和作者,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帶有銘文的瓷器之一。六朝青瓷虎子有長形和...
一、7000年前河姆渡陶豬揭開中國家豬的蓋頭 二、甑皮岩萬年家豬骨骼 三、追尋新石器時代中國家豬的足跡 四、甲骨文中的“豬”字 五、東漢的《說文解字》,如何說解豬 六、紅陶豬、黑陶豬、釉陶豬,歷代陶豬中的中國家豬 七、陶母仔豬聯想 八、有感於廁所豬圈的千年延續 九、北魏《齊民要術》養豬篇 十、...
婺州窯陶瓷燒制技藝是浙江婺城地方傳統手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婺州窯創燒於東漢,成熟於六朝,鼎盛於唐宋。婺州窯傳統燒制,所用原料以當地的粉砂岩紅色粘土為主,製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配製、拉坯利坯、裝飾刻畫和施釉燒制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又包含若干道工序,有的工序甚至需要交替進行,最後燒制而成。...
三國西晉時曾生產豬圈、水井等明器,唐以後生產過多 角瓶、堆紋瓶等明器。瓷器造型類似越窯、甌窯,風格樸實大方;裝飾簡樸,均為刻劃花紋。洪州窯 唐代名窯之一。在江西豐城縣贛江西岸的羅湖。始於南朝末,終於晚唐。以燒青瓷為主,釉色一般較淡,青中泛黃;色調較深沉的發褐色。也有黃褐釉瓷,胎體加工不細,與...
陶器中,鉛釉陶倉、陶樓、豬圈等大量明器,都極力營造來世中的市場俗圖景。因此,畫像磚的題材大量湧現表現日常市民生活的作品,模製出浮雕效果,並敷施上濃艷的色彩,原本森冷的墓室,一躍出現一股暖融融的市井風情。這塊畫像磚出土於四川,代表當時中國的西南磚雕藝術風格。畫面上,小酒肆的老闆正忙著收錢沽酒,...
專為隨葬而作的明器,可分模型和偶像兩大類。秦和漢初首先出現的是模型類的倉和灶。從西漢中期以降,迄於東漢後期,除倉、灶以外,井、磨盤、豬圈、樓閣、碓房、農田、陂塘等模型及豬、羊、狗、雞、鴨等動物偶像相繼出現,時代愈晚,種類和數量愈多。鉛釉陶開始出現於西漢中期,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
陳列時間跨度從舊石器時代到近現代20多萬年的時間,展示了益陽的人文歷史、地域特色和優秀文化,共展出西周越式細線雲紋銅鐃、 戰國錯金銘文銅戈、 戰國長方座木雙立鳳鳥、 東漢成熟青瓷等400多件文物。 益陽“竹藝之美”展覽:益陽使用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溪文化時期,在由市博物館主持發掘的南縣新湖塗家台新...
陶鼎、陶鏊、陶罐、陶尖底瓶(新石器時代)銅鼎(商)蟠螭蚊帶蓋銅鼎(春秋)玉鉞(商)玉塊(西周)玉璜(西周)玉觿(西周)空首平肩弧足銅布幣(春秋)銅甬鐘(戰國)馬蹄金(漢)雙獸彩繪帶蓋陶壺(漢)雙鳥怪獸蒜頭壺(漢)怪獸彩繪蒜頭壺(漢)彩繪帶蓋陶方壺(漢)七層陶樓(漢)彩繪女媧陶像(漢)彩繪陶倉樓(漢)彩繪男...
夏商時期石范(右)陶范(左)春秋、戰國銅劍(左)銅斧(左2、3)銅鏃(右)新石器時代白陶豆 新石器時代彩陶圈足盤(中)、彩陶片 新石器時代末期有把帶流壺 春秋釉陶豆 戰國米字紋陶罐 唐代唐三彩(釒復)唐代長沙窯彩繪壺 宋代景德鎮影青劃花碗 南宋吉州窯黑釉玳瑁盞 南宋建陽窯黑釉兔毫盞 西漢四乳連弧鏡(左)...
兩周之際陶鬲 兩周之際陶鬲是兩周之際文物,通高29.2厘米,口徑31.2厘米。現收藏於宜城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褐陶。折沿,尖唇微上聳,弧腹下部內收,癟襠較高。鬲內壁有輪制時留下的劃道,外飾繩紋,足跟有刀削修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