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環耳帶紋銅樽是1973年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梧州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漢環耳帶紋銅樽
- 館藏地點:梧州市博物館
- 出土時間:1973年
- 所屬年代:東漢
- 類別:金屬器
東漢環耳帶紋銅樽是1973年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梧州市博物館。
東漢環耳帶紋銅樽是1973年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梧州市博物館。文物歷史1973年在梧州市出土。文物特徵帶蓋;子口,直腹,腹部附對稱陰刻鋪首紋,下銜環耳,平底,三足。蓋頂有一環紐,紐外飾有柿蒂紋,其外有三凸弦紋;腹部有一帶...
東漢鋪首銜環銅樽是東漢文物。名稱:東漢鋪首銜環銅樽尺寸:通高22厘米,口徑19厘米時代:東漢來源:廣西貴港市火車站M15出土 生活用具,盛酒器,直筒身,廣口,直壁,平底。下有三獸形足。有蓋,子母合口,蓋頂置一鈕,鈕上有一活環(已斷),蓋飾繩紋、鋸齒紋、連珠紋。器身飾凸弦紋六道,有一對稱鋪首...
三羊銅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文物。三羊銅樽東漢2006年徵集 高21厘米,口徑23.6厘米 此樽為隆蓋,蓋頂中間有—環鈕。外有3個臥羊形鈕。器身如圓筒形,直壁,腹兩側有獸銜環耳。平底,下承3個立虎形足。與這件樽形制相近的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建武廿一年乘輿樽,後者通體鎏金,配有圓形的承旋,承...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的金屬器,樽圓筒形,直壁較短,兩側有獸面鋪首銜環一雙,上有博山頂蓋。現收藏於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文物介紹 樽圓筒形,直壁較短,兩側有獸面鋪首銜環一雙,上有博山頂蓋,頂飾鳳紐,低浮雕山峰十二座,其上鏤刻螭龍十二條,還有雲紋、三角紋等;器身陰文鏤刻菱形紋、羽毛紋、三角紋、腹...
承旋"。此樽裝飾異常富麗,黃燦燦的通體鎏金,配上光彩奪目的紅、綠寶石,顯得非常豪華高貴。 :鎏金銅器 東漢鎏金熊足銅樽 古代溫酒或盛酒的器皿。溫酒樽一般為圓形,直壁,有蓋,腹較深,有獸銜環耳,下有三獸足。盛酒樽一般為鼓腹,圓底,下有三足,有的在腹壁有三個鋪首銜環。青銅酒樽盛行於漢晉。
東漢熊足銜環銅樽 東漢熊足銜環銅樽是1973年在梧州市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梧州市博物館。文物歷史 1973年在梧州市出土。文物特徵 有蓋;直口,直腹,腹部附一對鋪首銜環,平底,三熊足。蓋有二弦紋三乳丁環紐,蓋為子口;腹部有一帶紋,其上有一道突棱。
東漢陶博山爐 東漢陶博山爐是東漢陶瓷器類文物,現收藏於貴港市博物館。文物尺寸 通高22.5、足徑21.5厘米。文物特徵 蓋頂捏成尖峰,並附有倒卷羊角狀裝飾,旁對稱鏤切扁弧孔三個,孔頂嵌核狀飾物一粒,腹部鏤圓氣孔兩排十二個。爐身斂口,淺腹,喇叭口高圈足位於爐座中央,圈足下端對鏤一圓孔。
西漢中期以後,流行在盤、樽、盒、奩等器物的口沿上鑲鍍金或鍍銀的銅箍,在杯的雙耳上鑲鍍金的銅殼,這便是所謂“銀口黃耳”或“器”。有些漆器如樽、奩和盒的蓋上常附有鍍金的銅飾,有時還鑲嵌水晶或玻璃珠。漢代漆器的紋樣以流雲紋、旋渦紋、變形蟠蠡紋、菱格紋和飛禽走獸辟邪為主,色彩多為紅黑二色...
此樽玉質受沁呈粉白色,器身紋飾被三道凹帶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以鋪首銜環為器耳,其餘浮雕螭、虎、龍等瑞獸和仙人乘雲。下部紋飾分為三組,分別以仙人與龍、虎與螭、龍與熊相爭鬥為題材,器底以三熊足支撐。雕琢線條流暢自如,優美飄逸,具有強烈的動感。 以玉為樽,是東漢玉雕工藝的代表作。 以玉為樽,...
陶瓷器的器物種類有鼎、豆、盒、壺、鍅、瓿、罍、罐、熏、杯、勺、耳杯、灶、井等;銅器有銅鏡、洗、壺、釜、甗、樽、勺、耳杯、劍、戈、印章、銅錢(半兩錢、五銖錢)等;鐵器包括釜、劍、刀、戟、矛、削、鏃、鉤鑲等;玉、石器有玉璧、玉璜、玉唅、玉耳鼻塞、玉劍格、玉劍璏及小的珠管飾件;...
耒陽出土的文物以漢代居多,這是耒陽出土的漢代玉壁、滑石壁、銀圈、陶“五銖”錢、陶“半兩”錢,漢代的銅樽和銅燈。銅樽是儲存酒的容酒器,東漢的“雙魚紋銅洗”,漢代的“銘文滑石磚”,滑石磚上寫著“ 棺下”四個大字,磚的值地相當於“漢白玉”的價值。這是耒陽出土的漢代陶罐、壺、缽、壇、豆、孟...
戰國後期開始出現的陶鍅,盛行於西漢,東漢時已不見。戰國末年出現的造型奇特的“鴨蛋形壺”,流行於秦和西漢前期,西漢中期以後就極為少見。陶鼎和陶鐘是漢代最常見的仿銅陶器,流行的時期甚長。其他容器如瓮、罐、盆、樽、盤、碗等,在整個漢代都大量存在,它們的形態隨著年代的推移而演變。西漢前期少數帶有繩...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的金屬器,柿蒂紋,盤廣口折沿,淺腹,平底下承三個蹄足。現收藏於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文物介紹 柿蒂紋,古代寓意紋樣的一種。盤廣口折沿,淺腹,平底下承三個蹄足。盤面鏨刻柿蒂紋、三角紋、回紋,以及雙飛鳥、雙鳳、雙虎、玄武等,紋飾繁縟,工藝精湛。該銅盤與人足環耳銅樽為一套,銅樽...
梧州市博物館收藏的戰國到明清時代的出土文物有青銅器、鐵器、玉石器、陶瓷器、金銅器,其中以漢晉時期的出土文物居多,較為珍貴的有富民坊西漢窯址的陶釜、東漢銅尺、銅案、銅倉,西晉青瓷雞首壺、南朝青瓷騎馬俑、北宋元豐監鑄錢作坊和明桂王墓出土文物等。藏品保護 梧州市博物館在防潮、防乾、防蟲、防霉、...
1984年,浦北縣博物館同一窯藏出土的文物有“蹄足三乳銅樽““人足三羊鈕銅樽““旋紋銅碗““旋紋銅豆““提梁銅壺““銅盤“等,曾在1987年《文物》第一期發表過專題論述。浦北縣博物館古錢幣系列收藏豐富,收藏有從漢代“貨泉““五銖“錢到唐、五代、宋、元、明、清至民國“銅元“,以及相當數量的印支...
秦俑坑中的銅鈹,其首和短劍相同,長約30厘米,後裝長約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裝有銅樽,還有保護刃部的鞘。西漢時改為鐵制,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鈹是古代長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這件銅鈹鑄造工藝極為精緻,鈹身柄同模合鑄,鈹格分鑄,格含於鈹身,並有刻銘。此種兵器似乎當時的中下級軍官頗愛使用...
陶瓷器的器物種類有鼎、豆、盒、壺、鍅、瓿、罍、罐、熏、杯、勺、耳杯、灶、井等;銅器有銅鏡、洗、壺、釜、甗、樽、勺、耳杯、劍、戈、印章、銅錢(半兩錢、五銖錢)等;鐵器包括釜、劍、刀、戟、矛、削、鏃、鉤鑲等;玉、石器有玉璧、玉璜、玉唅、玉耳鼻塞、玉劍格、玉劍璏及小的珠管飾件;...
品種較多,有案、盤、羽觴、槅、盒、樽、奩、匕、勺、憑几、磯、虎子、屐、扇、梳、刺、謁。多數為木胎,有的漆器上彩繪有人物故事和動植紋圖案,殿堂精美。在漆案上繪出宮闈宴樂圖,有55個人物,形態不拘,刻畫傳神,生動活躍。畫面中有百戲、雜技場面,四周飾以雲氣與菱形、草葉紋樣。漆盤上繪有季札掛...
前室主要放置陶罐、瓮、盤、豆、灶、井、釉陶盤口壺、銅簋、銅盤、銅樽、鐵劍等器物;後室中三個棺室的隨葬器物因性別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中間的棺室內放置有一柄銅劍、鐵削、鐵刀等,墓主人戴有兩枚金戒指,兩旁的墓主人戴的是銀戒指、銀手鐲與水晶、瑪瑙、琥珀串聯而成的腕飾;三個棺室相同的是各隨葬...
陶瓷器的器物種類有鼎、豆、盒、壺、鍅、瓿、罍、罐、熏、杯、勺、耳杯、灶、井等;銅器有銅鏡、洗、壺、釜、甗、樽、勺、耳杯、劍、戈、印章、銅錢(半兩錢、五銖錢)等;鐵器包括釜、劍、刀、戟、矛、削、鏃、鉤鑲等;玉、石器有玉璧、玉璜、玉唅、玉耳鼻塞、玉劍格、玉劍璏及小的珠管飾件;...
秦俑坑中的銅鈹,其首和短劍相同,長約30厘米,後裝長約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裝有銅樽,還有保護刃部的鞘。西漢時改為鐵制,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鈹是古代長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這件銅鈹鑄造工藝極為精緻,鈹身柄同模合鑄,鈹格分鑄,格含於鈹身,並有刻銘。此種兵器似乎當時的中下級軍官頗愛使用...
過“蕉葉門”沿迴廊便是“酒源”展室,屋內有七組二十八尊彩塑,把杜康造酒的全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出來,“酒源”的對面出土的商代青銅爵、漢代陶壺、陶罐,秦、漢、唐、宋等朝代的制錢以及戰劍、銅鍋,古代釀酒粉碎穀物的臼,書有“杜康仙莊”字樣古代民間家什以及新發現的建安時期的酒灶等數百件,為...
此外,青銅出土文物中的龍首柄銅魁,人形三足承盤、活鏈龍首提梁壺,孔雀紐三熊足銅樽,鏨刻守門衛士乾欄式銅倉,人面紋和人臂執刀銅鋪首,錯金銅劍等等器物,也是罕見的藝術珍品。一般而言,南方沿海地下酸濕,青銅器很難以完好無缺地重見天日,因此,1986年鳳門嶺東漢早期磚室墓中出土的內裝千年美酒的銅提梁壺...
其中,西周青銅鳳紋尊、唐龜負論語玉燭酒籌鎏金銀筒、釋迦摩尼佛舍利等精品。鎮江博物館藏品3萬餘件,從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文物和10萬冊古籍書。其中國寶級文物一件,國家一級文物70餘件,二級文物300餘件。西周青銅器,六朝青瓷器,唐、宋、元、明金銀器,明清書畫為館藏特色。重要藏品 鎮江博物館重要藏品有...
清代端方《陶齋吉金錄》卷三著錄一鹿形投壺,是一似馬形而帶雙角之鹿,背負圓筒形投壺,雙貫耳,鞍兩旁有小圓筒。高二尺六寸三分,長一尺八寸,從形制和紋飾看,應是宋元時期器物。出土的實物投壺,還有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墓出土的官窯投壺式瓶二件,河南濟源出土有東漢投壺一件。由於帝王、大臣、將師、儒士都...
黃釉環耳瓶 元 青白釉瓜棱執壺 宋 御尊 商 頂流銅盉 商 獸面紋大銅鼎 商 曾中斿父方壺 西周 翏作北子口簋 西周 夔紋銅簋 西周 蔡侯朱缶 春秋 黃朱柢鬲 春秋 曾侯乙尊盤 戰國 曾侯乙聯禁龍耳大壺 戰國 鑲嵌綠松石銅蓋豆 戰國 曾侯乙尊缶 戰國 曾侯乙鑒缶 戰國 錯銀龍鳳紋銅樽 戰國 金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