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嶺

東溪嶺

東溪嶺位於象山縣東溪村東北方六里處,是早年象山南北陸行唯一要道,名曰東溪嶺。嶺高海拔二百三十米,山勢聳峙,嶺道峻峭,千百年來留下不少動聽的傳說和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溪嶺
  • 地理位置:象山縣東溪村東北方六里
  • 海拔:230米
名稱由來,歷史故事,人文景觀,

名稱由來

從東溪出發,翻過該嶺是樟岙村,樟岙也是一個有人口幾百戶的大村,近俟山嶺。大約在明朝,嶺道兩邊的山大約無主。樟岙人說是樟岙山,東溪人說是東溪山。這條嶺樟岙人叫樟岙嶺,東溪人叫東溪嶺。幾次糾紛只好訴之官,由縣太爺來斷定。縣太爺親自到山嶺所在地作調查。樟岙人得知後,在沿途放牛娃中作佐證,向嶺旁每位孩童發一雙饅頭,叫他們見到縣太爺就不停地呼:東溪人爭樟岙山了,東溪人爭樟岙山了。這一動機被東溪人知道了,東溪人也加上在放牛娃中做工作,每位孩童發大餅一雙,讓他們看到縣太爺就不停喊:樟岙人爭東溪嶺了,樟岙人爭東溪嶺了。縣太爺親臨那天,就判山是樟岙山,嶺是東溪嶺,從此一錘定音。
東陳鄉樟岙村,從這裡進入千年古道東溪嶺東陳鄉樟岙村,從這裡進入千年古道東溪嶺

歷史故事

明萬曆年間昌國出了位邵景堯。是科舉時代象山“最高學位”獲得者。少年與著名學者楊守阯結社賦詩,號稱“浙東十四子”。萬曆二十五年中順天府鄉試(舉人)第二十名,萬曆二十六年中戊戌科趙秉忠榜進士第二名。邵榜眼奪魁前,離家外出活動,來來去去,繞不開過東溪嶺。
有一日,與隨從們爬上嶺,一路艱辛,步步高升,同時領略到五獅山脈宜人風景,頓時豪情滿懷心曠神怡,並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信心,躊躇滿志地對旁人說,將來我功成名就,要挖平東溪嶺。中魁後他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司經局洗馬兼修撰等,曾官至左諭德。某日衣錦還鄉,在蚶城(丹城)造了榜眼牌坊,坐八抬大轎前呼後擁,直往昌國故里。這次過東溪嶺,有幾位是舊從。他們遇嶺高路滑步履維艱時,相起當年邵學子要削平東溪嶺豪言,遂問坐在轎上的邵大人何日平東溪嶺。邵榜眼仰天一笑,靈機一動,說我已平你們不平。
近代東陳陳德聞先生有《東溪嶺》詩:“我平汝不平,前言不記省。”句,並註:縣人邵諭德景堯嘗欲改東溪嶺路。後即貴,人問之,曰:我平汝不平。

人文景觀

登上東溪嶺頂,極目四顧,無限風光有離塵脫俗之感。歷代文人墨客因此留有美妙詩句、文章、丹青。清乾隆年間,族人勵元灝作詩《東嶺卿雲》:
龍山開蜀道,縹渺半霄中。紫氣凝初日,卿雲入曉風。
離披千嶂彩,燦爛五獅雄。仰盼丹霞上,華封振嶺東。
卿云:是一種彩雲,古以為祥瑞之氣。《竹書紀年·帝舜有虞氏》有“十四年卿雲見,命禹代虞事。”《史記·天官書》有“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困,是謂卿雲”。今復旦大學有卿雲樓。華封:太陽周圍帶光環的範圍。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日,蔡元培馬敘倫兩先生及隨從數人,從丹城直往東溪。兩先生坐肩輿而來,一路談笑風生。在嶺頂見五獅山麓林川毓秀,望東溪一帶風景如畫。有千丈塘岸擋海水往東進,一脈溪流順地形向西去。勁松應風濤挺拔,情鳥鳴交響樂曲。山巒逶迤,炊煙裊裊。一致認為此處地靈是龍虎之地。馬先生曾說,晚年歸隱此林泉之間,著書立說,吾生足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