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梭子蟹

東港梭子蟹

東港梭子蟹,遼寧省東港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東港梭子蟹為三疣梭子蟹,俗稱梭子蟹、白蟹,屬於甲殼綱、十足目、梭子蟹科。東港黃海海域生長的梭子蟹由於生長環境水溫較低,故周期較長,比其他海域及養殖的梭子蟹肉質更加鮮美。

梭子蟹在冬季洄游季節個體最為健壯,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達500多克。雌蟹紅膏滿蓋,口味極佳。梭子蟹可鮮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兩半燉豆瓣醬,或用蟹炒年糕、炒鹹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帶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醃食,就是將新鮮梭子蟹投入鹽滷中浸泡,數日後即可食用,俗稱“新風嗆蟹”。過去,漁民因梭子蟹產量高,常挑選膏滿活蟹,將黃剔入碗中,風吹日曬令其凝固,即成“蟹黃餅”,風味特佳。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東港梭子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港梭子蟹
  • 產地名稱:遼寧省東港市
  • 品質特點:肉質細嫩,富含營養,口味佳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64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09月13日
產品特點,外在特徵,內在品質,產地環境,氣候情況,海洋水文,海水化學,海洋生物,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在特徵

東港梭子蟹外觀,體型碩大,體態豐滿,體紋明顯,色澤鮮艷,無黑斑,臍上部無胃印。活力,螯足與軀體連線緊密,不松馳下垂。鰓絲,鰓絲清晰,白色或微褐色,無異物。組織,體形肥滿,腹部緊貼中央溝,手指壓腹部有堅實感,肉質緊密有彈性,不易剝離,蟹黃凝固不流動。氣味,具鮮活蟹固有鮮、腥氣味,無異味。
東港梭子蟹東港梭子蟹

內在品質

東港梭子蟹內在質量要求肉質細嫩、潔白,富含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礦物質,口味最佳,可食部分占52%。東港梭子蟹的營養成分每100克中,含天門冬氨酸(ASP)956毫克、蘇氨酸(THR)433毫克、絲氨酸(SER)479、谷氨酸(克LU)1435毫克、甘氨酸(克LY)652毫克、丙氨酸(ALA)570毫克、胱氨酸(CYS)53毫克、纈氨酸(VAL)474毫克、蛋氨酸(米ET)183毫克、異亮氨酸(ILE)366毫克、亮氨酸(LEU)685毫克、酪氨酸(TYR)360毫克、苯丙氨酸(PHE)463毫克、賴氨酸(LYS)575毫克、氨(NH3)140毫克、組氨酸(HIS)182毫克、精氨酸(AR克)773毫克、脯氨酸(PRO)586毫克、鈣1.03毫克、鎂825毫克、鋅32.9毫克、二十碳五烯酸(EPA)(占總脂肪中)13.70%、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總脂肪中)14.12%、單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中)338.0%、多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中)29.09%。

產地環境

氣候情況

遼寧省東港市近海的鴨綠江口漁場和圓山漁場屬南溫帶濕潤地區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因而,具有其獨特性。一是氣候條件優越,因常年受季風影響,形成雨熱同季,水熱共濟,光溫水資源豐富的氣候特點。二是季風性氣候特點顯著,一年之中盛行風向的季節變換明顯並伴隨風向的變換產生顯著的的季節性氣候差異。三是氣候要素變化急劇,由於臨近陸地,海陸兩種截然不同的下墊面共同影響著海洋氣候,其氣候特徵必然出現氣象要素的急劇變化。四是災害性天氣頻繁,海區處於中緯度地區,這裡是南北氣流交綏的地帶,各種天氣系統活動頻繁,一年四季均可出現災害性天氣。
氣溫。漁場氣溫變化的趨勢,是從北向南溫度逐漸增高臨近陸地的年平均溫度為9.1℃,而處於最南端的漁場年平均溫度為10.8℃,偏高1.7℃。月平均氣溫為1月-6.6℃、2月-4.9℃、3月1.3℃、4月8.1℃、5月13.8℃、6月18.3℃、7月22.2℃、8月23.7℃、9月19.5℃、10月12.7℃、11月4.1℃、12月-3.5℃,全年平均9.1℃。
降水。漁場降水由於受海陸熱力屬性不同及動力因素差異綜合影響的結果,表現在降水等值線上基本與海岸線平行,並與沿岸向海上遞減,年平均降水量為642.7毫米。
風。漁場的溫度梯度和氣壓梯度的季節變化明顯,所以季風強烈,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春秋過渡季節,風向多變。月平均風速為1月7.0米/秒、4月5.8米/秒、7月4.5米/秒、10月6.1米/秒,全年平均5.8米/秒。

海洋水文

水溫。水溫是表征海水獲取熱量大小的一個特有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海洋水文要素之一,主要監測指標為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一是平面分布5月水溫為表層均值9.1℃,範圍7.8—11.5℃,十五米均值8.2℃,範圍7.4—9.1℃,底層均值8.3℃,範圍7.2—11.2℃;8月水溫為表層均值25.4℃,範圍23.4—28.7℃,十五米均值23.6℃,範圍20.8—24.8℃,底層均值23.6℃,範圍20.4—25.7℃。二是垂直分布,有溫度躍層現象,其深度一般在五米至底層之間,躍層強度東部為0.49℃/米、西部為0.25℃/米、南部為0.20℃/米。
鹽度。海水鹽度是海洋水文諸要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不僅集中代表了海水的化學性質,且與絕大部分海洋水文現象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漁場鹽度的平面分布南部的鹽度最高,北部的最低由高到低依次為南部高於東部高於西部高於北部。這種特徵充分反映了淡水徑流的顯著影響。平均鹽度東部為24.56‰、西部為24.41‰、南部為26.98‰、北部為23.34‰。漁場的鹽度垂直變化為底層平均鹽度差異很小北部為表層21.48‰,底層21.46‰、東部表層22.95‰,底層23.97‰、南部表層24.01‰,底層24.64‰、西部表層21.49‰,底層22.86‰。
潮汐。漁場的潮汐系統是由太平洋傳入的潮波在複雜的海岸和海底形態影響下形成的,潮汐性質屬正規半日潮。平均潮差為4.08米,最大潮差為6.38米。平均海平面為0.36米(資料年限1983年7—9月)。潮位特徵值平均高潮位2.34米,最高潮位3.79米,平均低潮位—1.75米,最低潮位—2.68米。
海流。海流由潮流和余流兩部分組成。漁場西部海區的潮流流速較強,東南部流速偏弱。平均潮流流速北部表層流速42c米/秒,底層40c米/秒、東部表層流速34c米/秒,底層28c米/秒、南部表層流速43c米/秒,底層33c米/秒、西部表層流速49c米/秒,底層43c米/秒。西部海區不僅潮流速度大,余流速度也偏大,表層和底層最大余流速度分別是23.8c米/秒和24.8c米/秒,大潮期余流平均流速為北部表層21.8c米/秒,流向262°,底層18.1c米/秒,流向245°、東部表層10.9c米/秒,流向262°,底層18.1c米/秒,流向245°、南部表層10.3c米/秒,流向220°,底層2.6c米/秒,流向181°、西部表層23.8c米/秒,流向225°,底層24.8c米/秒,流向198°。
海浪。海浪通常包括海浪和涌浪。漁場的平均和最大浪高是4月平均0.5米,最大2.9米、5月平均0.5米,最大3.0米、6月平均0.5米,最大3.2米、7月平均0.6米,最大3.5米、8月平均0.5米,最大3.0米、9月平均0.5米,最大2.7米、10月平均0.5米,最大3.0米、11月平均0.5米,最大2.4米。
海冰。海冰是中國北方特有的自然現象。漁場的初冰日最早11月9日,最晚12月18日,平均11月23日、終冰日最早3月8日,最晚4月4日,平均3月23日、冰期最少99天,最多147天,平均120天。

海水化學

pH。東港市漁場的海水PH值表層8.14,變化範圍7.85—8.36、中層8.15,變化範圍8.06—8.25、底層8.15,變化範圍8.01—8.23。大洋河口為8.10,PH值由大鹿島向東南呈舌狀迅速增加,介於8.20—8.36之間。
水溫。漁場平均水溫為表層23.66℃,變化範圍為22.4—25.12℃、中層21.98℃,變化範圍為21.5—22.3℃、底層21.40℃,變化範圍為20.8—24.1℃。
溶解氧。漁場的平均溶解氧為表層7.78微摩爾/立方分米,變化範圍為6.24—10.84微摩爾/立方分米、中層8.49微摩爾/立方分米,變化範圍為6.98—9.82微摩爾/立方分米、底層7.63微摩爾/立方分米,變化範圍為6.66—9.12微摩爾/立方分米。
活性磷酸鹽。漁場的平均活性磷酸鹽為表層1.82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25—1.63微摩爾/立方分米、中層1.07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25—1.83微摩爾/立方分米、底層1.24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25—3.85微摩爾/立方分米。
矽酸鹽。漁場的平均矽酸鹽為表層23.02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1.92—49.90微摩爾/立方分米、中層3.78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57—9.6微摩爾/立方分米、底層8.15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22—22.27微摩爾/立方分米。
亞硝酸鹽。漁場的平均亞硝酸鹽為表層1.21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24—3.06微摩爾/立方分米、中層0.32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13—0.83微摩爾/立方分米、底層0.57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06—1.58微摩爾/立方分米。
硝酸鹽。漁場的平均硝酸鹽為表層12.11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59—19.96微摩爾/立方分米、中層4.52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32—7.59微摩爾/立方分米、底層6.5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1.26—19.96微摩爾/立方分米。
氨鹽。漁場的平均氨鹽為表層1.92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00—6.35微摩爾/立方分米、中層1.32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28—2.66微摩爾/立方分米、底層1.35微摩爾/立方分米,濃度範圍為0.00—3.19微摩爾/立方分米。

海洋生物

葉綠素a含量。葉綠素a含量黃海北部總平均值為1.32毫克/立方米,其中,以大鹿島海域含量最高為4.78毫克/立方米。
初級生產力。初級生產力是指海域中有機碳或浮游植物的生產能力。黃海北部初級生產力碳總平均值為173.8毫克/平方米.天。其中,以大鹿島海域初級生產能力碳日平均值為595.74毫克/平方米.天,碳年平均值為217.45毫克/平方米.天。
浮游植物。黃海北部海域共採集到浮游植物30個屬62個種。其中,漁場共採集到34個種,包括硅藻占96.7%,甲藻占3.3%,浮游植物優勢種為浮動彎角藻、圓篩藻、旋鏈角毛藻。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以鴨綠江口和圓山漁場最高,達到2227.1×104個/立方米細胞,約比黃海北部其他海域綜合平均值(185×104個/立方米細胞)高11倍之多。
浮遊動物。黃海北部海域共採集到浮遊動物26個屬61個種。其中,夜光蟲7900個。浮遊動物的優勢種為小擬折水蚤。浮遊動物平均生物量以鴨綠江口和圓山漁場最高,達到33437.5個立方米,約比黃海北部其他海域綜合平均值高5倍之多。
底棲生物。黃海北部底棲生物類群種數為腔腸動物類2個、多毛類10個、軟體動物類44個、甲殼類28個、棘皮動物類25個、魚類11個、藻類3個、其它11個,總計134個。漁場的底棲生物量分布為平均密度0.13個/平方米,平均生物量3.9克/平方米,數量指數0.51。
優越是生態地理條件,廣闊的海域資源,適宜的氣候,為東港梭子蟹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繁衍的自然環境。
東港地理東港地理

歷史淵源

東港梭子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自古就被視為海鮮佳品。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韻》中寫道“陸珍熊掌爛,海味蟹螯成”,將海蟹螯足與熊掌相提並論。
清代,李漁有“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貴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讚譽。
東港梭子蟹自古以來,就受到了當地人們的高度關注,最早的《東溝縣誌》(東港市的原名)、《東港年鑑》就有關於東港梭子蟹的記載和描述。
原東溝縣水產局《東溝縣水產系統統計資料》中,自1953年開始,就把東港梭子蟹作為主要的水產捕撈品種加以記載。
20世紀80年代,東港菩薩廟鎮小島村開始人工養殖梭子蟹。當時,養殖苗種完全依賴海捕,靠天吃飯,一旦年景不好,就會欠收。正常年景,養殖戶的經濟收入比較可觀,已經形成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5年,在丹東市、東港市水產科研部門的支持下,菩薩廟鎮率先進行了梭子蟹苗種早期人工孵化試驗,當年獲得成功,人工養殖的梭子蟹平均重量達到0.3市斤,單體重量高達0.6市斤,結束了丹東地區梭子蟹人工養殖靠天吃飯的歷史,開闢了梭子蟹苗種早期人工孵化的先河。
2010年,東港市黃海水產品行業協會開始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東港梭子蟹”、“東港大黃蜆”、“東港雜色蛤”三種水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和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報工作,不僅取得了東港梭子蟹、東港大黃蜆、東港雜色蛤地理標誌認證,同時還獲得了東港梭子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生產情況

2007年,東港梭子蟹養殖面積比上年增加4000畝,達到2萬畝。
2009年,東港地區出口梭子蟹2500多噸,貨值2076萬美元。
2017年,東港市水產品總產量46.2萬噸,漁業產值56.8億元,漁業經濟總產值108.25億元。
2018年,東港市擁有冷凍水產品加工企業500家,其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50家,出口額500萬美元以上29家,出口額超1000萬美元13家、超2000萬美元3家。全市水產品年加工量40萬噸,出口額5.25億美元,加工的主要品種為貝類、魷魚、鮐鮁魚、海鯽魚、梭子蟹等。

產品榮譽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東港梭子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東港梭子蟹東港梭子蟹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東港梭子蟹主要產自黃海北部的鴨綠江口漁場和園山漁場。地域保護範圍包括18漁區、19漁區、32漁區的2、3、6小區和33漁區。地理坐標為西界北起北緯39°47′04″,東經123°30′57″,向東南至北緯124°00′00″,東經39°00′00″,北界為陸地沿線,東界和南界為中朝海上分界線中國一側,總面積約3500平方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要求
產地選擇在黃海北部漁場最北端的鴨綠江口漁場和圓山漁場。漁場緊鄰東港市的陸域,從漁港出發,到達漁場作業海域平均距離都在80千米左右,一般的機動漁船,都可以做到當日到達,次日返港,有利於生產,有利於提高東港梭子蟹的暫養成活率,增加產品附加值。
產地要求的主要指標就是捕撈漁場的海洋環境(質量)標準,必須符合《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即海水水質標準、海洋沉積物標準和海洋生物體殘毒標準的Ⅰ類海水水質,適用於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鴨綠江口漁場和圓山漁場多年來,海水水質一直保持為Ⅰ類海水,完全符合東港梭子蟹的生活條件,達到國家有關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要求。
(2)品種定義
東港梭子蟹,為鴨綠江口漁場和圓山漁場捕撈的野生三疣梭子蟹。東港梭子蟹生物學特徵。頭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個顯著的疣狀隆起,1個在胃區,2個在心區。其體型似橢圓,兩端尖尖如織布梭,故有東港梭子蟹之名。兩前側緣各具9個鋸齒,第9鋸齒特別長大,向左右伸延。額緣具4枚小齒。額部兩側有1對能轉動的帶柄複眼。有胸足5對。螯足發達,長節呈稜柱形,內緣具鈍齒。第4對步足指節扁平寬薄如槳,適於游泳。腹部扁平,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圓形。雄蟹背麵茶綠色,雌蟹紫色,腹面均為灰白色。
(3)捕撈生產季節
東港梭子蟹除每年6月16日12時至9月1日12時為伏季繁殖保護禁漁期外,其餘時間都可以捕撈。
(4)捕撈規格
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2008年(修訂)頒布的《遼寧省水產資源繁殖保護實施細則》規定東港梭子蟹從頭胸甲中央刺至甲後緣的垂直距離少於7厘米的為幼蟹,禁止捕撈。從頭胸甲中央刺至甲後緣的垂直距離大於7厘米以上,達到成蟹規格的都可以捕撈。
(5)捕撈漁船及漁民
捕撈漁船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登記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捕撈許可證書》三證齊全的適航漁船。漁船要按規定配備通訊、導航、訊號、消防、救生等設備、設施。要設有廢油及不可降解廢物的收納裝備。從業漁民要取得相關部門核發的與所駕駛的漁船等級和所從事的崗位相一致的《職務船員證書》及《出海船民證書》。
(6)捕撈網具
海洋捕撈漁船捕撈東港梭子蟹沒有專用網具,都是常用的兼捕網具,主要有遊動網具和定置網具兩大類。遊動網具也包括拖網和刺網兩類。拖網是使用動力漁船,拖拽一囊兩翼或僅具囊網的拖網,在海底移動,將魚蝦蟹軀集入網囊中。拖網有翼拖網、無翼拖網、地拖網、扒網等。另一類遊動網是刺網。刺網為長帶型,網目以主要捕撈對象而定,自20—330毫米不等,每片網高1—6米,長50——150米,網片上、下緣一般都裝浮、沉子綱和浮沉子。作業時將數十片至數百片網相連線,放入水中直立成垣牆狀,截斷魚群的進路,使魚刺掛於網目或纏繞於網衣上。刺網有流刺網、圍刺網、拖刺網等。定置網具包括鮟鱇網、樁張網、檣張網、船張網、簗網等。
限制捕撈網具的網目,機輪拖網、圍網和機帆船拖網的最小網目在黃海作業的,功率110kw以下的拖網船所用拖網的囊網網目,不得小於50毫米;功率110kw以上的拖網船所用拖網的囊網網目,不得小於54毫米。
(7)生產過程及操作
漁船在漁場捕撈作業中,對捕撈漁獲物中的東港梭子蟹要及時進行淸選和分裝,淸選要首先確定以活蟹暫養,還是以死蟹上市。對以活蟹暫養東港梭子蟹要按暫養技術進行暫養。以死蟹上市的東港梭子蟹要先用海水清洗,再按規格、雌雄進行分等後,分別定量裝入塑膠篩(筐)中,按10:1的比例,加入機制人工冰裝艙儲藏。
(8)暫養
捕撈漁船暫養東港梭子蟹技術。①要對捕撈的東港梭子蟹進行遴選,要選擇個體一致,肢體健全,無創傷,活動能力強的東港梭子蟹進行暫養。②即可用海水進行清洗。③綑紮,用可伸縮的橡皮筋將東港梭子蟹的螯足紮緊。④裝籠,籠內東港梭子蟹疊壓最多不能超過2層,籠子要用網封住。⑤裝桶(水槽、水艙都可,圓桶效果最好),蟹籠裝入桶內後,最少要留出30c米水位。⑥降溫。桶內要裝入經過過濾的潔淨海水,在裝入東港梭子蟹之前,要對桶內的海水用機制人工冰進行降溫,溫度要降至8—12℃。
用冰降水溫用冰量公式(噸)。式中,米2=用水量(噸)米1=需要降溫的水量(噸)、t1=被降得水溫(℃)、t2=需要的水溫(℃)。⑦充氣。東港梭子蟹入籠後,要不間斷的進行充氣,充氣口要均勻的布在桶底。⑧遮光。要將裝入東港梭子蟹的水桶遮光或裝入船艙儲藏,儲藏時間儘可能短,保證暫養成活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