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基督教分布於歐洲東部、亞洲西部和北非東部的教會。在經典、教父著作和禮儀中主要使用希臘文,另有科普特文、敘利亞文、亞美尼亞文等。基督教產生後不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派教會
- 地方:歐洲東部
- 類型:教會
- 使用:希臘文,另有科普特文
古代基督教分布於歐洲東部、亞洲西部和北非東部的教會。在經典、教父著作和禮儀中主要使用希臘文,另有科普特文、敘利亞文、亞美尼亞文等。基督教產生後不久。
東派教會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古代基督教分布於歐洲東部、亞洲西部和北非東部的教會。在經典、教父...
正教也稱“東正教”。與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產生後不久,就逐漸分化為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派教會和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派教會。1054...
希臘正教會(英語:Greek Orthodox Church),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滅亡、國家教會東羅馬正教會解散後,依拜占庭所在希臘人地區發展的獨立正教會之一。...
亞歷山大里亞教會是希臘語系自主東正教會。原為古代基督教重要中心之一。相傳聖馬可始建主教座堂於此。其牧首原管轄非洲東部的東派教會。在5世紀關於基督神人兩性的...
科普特教會(Coptic Church),是基督教東派教會之一,屬一性論派。科普特一詞是7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占領埃及時對埃及居民的稱呼,後專指信奉科普特教派的基督徒。前...
在希臘正教成立之後,東派教會通過中亞和巴爾幹向東南歐發展,傳入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喬治亞、亞美尼亞並在俄羅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俄羅斯正教會進而成為這一地區勢力...
從3世紀起安提阿設立了獨立的都主教府,以後設立“牧首”,成為東派教會中地位僅次於君士坦丁堡牧首區,轄區包括敘利亞、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巴勒斯坦、賽普勒斯等地...
基督教東派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在 1054 年的正式分裂。由於事件具體起因多與當時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阿卡西烏相關 ,故又稱阿卡西烏分裂 。羅馬帝國在公元4世紀末分裂...
東西派教會禮儀的形式都各有特點。西派教會(包括後來的天主教)用拉丁語,聖餐用無酵餅,神父領聖體和聖血,信徒只領聖體;東派教會(包括後來的東正教)因地區而異,...
東方教會法綱要是基督教東派教會的教會法和羅馬帝國部分宗教法律、法令的彙編。原為希臘文,6世紀初譯成拉丁文。公元692年正式編訂成冊,後經多次重訂和附加注釋。...
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和主教們起初還想著把 羅馬教會從“蠻族”和“異教徒”手中解救出來,但很快便開始實施統 一教會,取得教會首席地位的...
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的基督教世界性主教會議。共4次:(1) 381年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召開, 東派教會主教約150名參加。會議確認《尼西亞信經》...
聶斯脫利派的教義也傳至印度、中國、埃及和中亞一帶,某些地方的民族甚至被完全同化。現代該派的代表是東派教會,亦稱波斯教會,西方通稱之為敘利亞教會或聶斯脫利...
本尼狄克會規為修道生活規定了 72 條準則,其修道制度 比東派更為嚴格,它要求所有神職人員都須奉行禁慾、苦修、獻身上帝, 而東派教會只要求主教和主教人選嚴格過...
教皇制(Papacy)天主教以教皇為管理教會最高元首的教政制度。教皇一詞源自希臘文pappas,原意為父親,初為基督教各派對聖職人員的尊稱(今東派教會仍有以此稱神父者...
希臘教父,指基督教東派教會使用希臘文著書立說的教父,主要代表人物有亞大納西、大巴西勒、格列高利 (納西盎的),克里索斯托等。最後的希臘教父一般認為是大馬士革的...
這種藝術風格不但在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派教會占統治地位,對整個基督教會都有重大影響。習慣上稱早期基督教藝術為前拜占廷藝術。...
第五章 基督教的傳播與東西方教會的分裂第一節 東派教會的形成與發展一 君士坦丁堡牧首區二 安提阿牧首區三 亞歷山大里亞牧首區...
C從5世紀起始被東派教會用於聖餐禮文中,傳至西方,被普遍採用。如今天主教仍常在彌撒禮文中使用。東派教會一般亦用作洗禮信經。新教聖公會、北區信義會等的...
東派教會自稱正教,西派教會自稱公教。大主教會及其教宗制,作為獨特的單一教會和體制,至此乃正式確立。中世紀時,天主教是西歐各國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宗教,16...
第一節 東派教會的形成與發展一 君士坦丁堡牧首區二 安提阿牧首區三 亞歷山大里亞牧首區四 耶路撒冷牧首區第二節 西方(羅馬)教會在歐洲的發展...
聖彌愛爾大教堂 紀,基督教分裂為東西派教會,西派教會成為羅馬公教,即天主教,東派教會稱為東正教。傳入中國到公元十六世紀,新教又從羅馬公教中分裂出來,在中國稱...
古代基督教東、西兩派教會教義爭端之一。公元5世紀末,西派某些教會單方面在兩派共同確認的《尼西亞信經》中聖靈“從父出來”一句插入“和子”一詞(拉丁文Filioque...
作為一種隱修的特殊形式和制度,從3世紀起,流行於東派教會間。4世紀中葉傳至西派教會後,逐漸形成天主教隱修制度。 目錄 1 主要形式 2 早期發展 3 等級...
“教宗”,譯自拉丁文pope,源於希臘文,意指“父親”、“爸爸”,最初本為古代天主教對其神職人員的一般尊稱,至今在東派教會中仍有以此稱神父者。天主教成為羅馬...
凱撒利亞主教巴西略(329—379)繼承了帕科米烏的傳統,形成 小亞細亞的隱修主義,建立了“巴西略修院制度”,對基督教東派教會 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以後東派教會...
哲羅姆則謂此書在西派教會中幾乎不為人所知。4世紀後東派教會亦逐漸對之擱置。今多數學者皆將其視作研究早期基督教史的重要文獻之一。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