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阿教會是希臘語系自主東正教會。原為古代基督教中心之一,相傳使徒彼得始建主教座堂於此。牧首區在正教尊稱上位居第三,原管轄敘利亞、小亞細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教會。431年以弗所公會議後,信徒大部脫離正統教會,參加聶斯托利派。6世紀又有一部分分離為一性論派。其中仍保持正教的教徒,於東西教會分裂時,隨君士坦丁堡正教會同天主教分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提阿正教會(安提阿牧首區)
牧首區歷史,學派之爭,解經之爭,對救恩看法,兩種基督論,
牧首區歷史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會之一。因敘利亞古都安提阿而得名。牧首尊稱安提阿和全東方牧首。5世紀末曾分離出迦勒底教會。7世紀受阿拉伯人統治。十字軍東侵時期,牧首府邸遷至大馬士革。14世紀安提阿被土耳其人占領被改成為安塔基亞,在君士坦丁堡牧首干涉下安提阿各主教座堂全被希臘人所占。而牧首轄區居民大多為阿拉伯人,1899年曾從阿拉伯人中選出牧首。現牧首由聖主教公會和組成全體大會的平信徒代表秘密選出。管轄22個主教區,其中敘利亞6個、黎巴嫩6個、伊拉克1個、土耳其3個、北美和南美各6個;共有400個教堂和20個修道院。禮儀中使用古希臘語和阿拉伯語。辦有神學院、別爾敏特正教學院和大學神學系,以及多所中國小。出版6中雜誌和刊物,其機關刊物為《通報》。現任牧首伊格納丟四世是世界基督教協會進會七主席之一。
安提阿教會是希臘語系自主東正教會。原為古代基督教中心之一,相傳使徒彼得始建主教座堂於此。牧首區在正教尊稱上位居第三,原管轄敘利亞、小亞細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教會。431年以弗所公會議後,信徒大部脫離正統教會,參加聶斯托利派。6世紀又有一部分分離為一性論派。其中仍保持正教的教徒,於東西教會分裂時,隨君士坦丁堡正教會同天主教分裂。後敘利亞成為穆斯林一部分,故在一些教區中通用阿拉伯文。14世紀以來,牧首區駐大馬士革,最高首腦稱大安提阿和全東方牧首。高級教士本來均為希臘血統,大部分信徒和下層教士則為阿拉伯人。現設19個主教監管教區,分布於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伊拉克及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在禮拜中主要用阿拉伯語,也用希臘語或英語。
據說著名的使徒彼得、保羅、巴拿巴等都曾到安提阿傳道。基督教早期教父依納爵曾任安提阿主教,3世界後安提阿學派曾是古代重要的基督教神學學派之一,阿利烏派在此地曾很活躍,主張“嗣子說”的保羅曾任安提阿主教,另外古代教會著名的神學家、布道家路濟安、金口約翰、主張“二性二位說”的聶斯托利等也曾在安提阿活動過。從3世紀起安提阿設立了獨立的都主教府,以後設立“牧首”,成為東派教會中地位僅次於君士坦丁堡牧首區,轄區包括敘利亞、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巴勒斯坦、賽普勒斯等地。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都,安提阿主教區原轄的小亞細亞部分轉歸君士坦丁堡主教管轄。賽普勒斯教會也被公會議批准脫離安提阿主教管轄成立獨立教會。451年耶路撒冷牧首區成立,巴勒斯坦地區又被劃出。6世紀時,“基督一性論派”在安提阿又很活躍,持一性論的彼得曾兩度擔任安提阿主教。一性論派與活動在這一地區的聶斯托利派彼此互相攻擊,同時二者又都被正統派教會視為異端而遭到鎮壓。教會內部的衝擊大大削弱了安提阿教會的勢力,以後聶斯托利派向東方發展,而一性論派則建立了以雅各·巴拉丟為首的雅各派教會,在敘利亞一度有很大影響。638年,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占領了安提阿,基督教受到種種限制。1054年,安提阿教會與君士坦丁堡教會一起與羅馬教會決裂。
學派之爭
亞歷山大里亞與安提阿的主教與神學家,以及他們在整個羅馬帝國里的徒眾,對另一個神學議題——神人耶穌基督的本性——爭論的如火如荼。所有人都同意,耶穌基督是神道成肉身。所信仰告白本身並不是問題的焦點。但是在君士坦丁堡大會之後,這個議題變成:基督徒要怎樣詮釋與表達耶穌基督的神性與人性?是否有些詮釋的方式是異端,因為它會從根本上破壞真理?換言之,這個奧秘所牽扯的問題,相當於三位一體的教義。因為,舉例來說,撒伯里烏主義者都爽快的宣告,他們相信三位一體教義,但是卻用形態論的語言與意象來表達。因此教會決定,任何人只說他相信三位一體教義,還不夠——如果他向會眾或神學院學生解釋的方式實際上否定了三位一體的教義。
和三位一體的爭議一樣,基督論的爭議還有兩個盛大的基督教全體大會作為起點和終點。但是與三位一體的爭議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次爭議的中心點還另有一個基督教全體大會。與所有的重大衝突和爭議一樣,要尋找4世紀晚期與5世紀初期基督教爭議的確實根源與原因,簡直比登天還難。我們為了解決這個爭議,只能簡單的從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大膽的開始切入:這就是存在於兩個東方的基督教大城之間,以及在於把它們視為智慧源泉的神學家之間年深日久並且根深蒂固的神學差異。這兩個城市就是亞歷山大和安提阿。
安提阿和亞歷山大兩城,都是古代備受敬重的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神學與教會生活的中心。亞歷山大城以亞歷山大大帝為名,在基督的時代非常繁榮興盛,乃是教育、文化、貿易與商業的大都會。亞歷山大是許多其他城市無比羨慕的中心,但它本身卻對君士坦丁堡這個因君士坦丁及其後嗣之影響突然爆發起來的新首都垂涎三尺。它想要控制君士坦丁堡,因為那裡是皇帝和宮廷的所在地。安提阿相比亞歷山大可謂是相形見絀了,但不如亞歷山大這么壯大並有影響力。然而,安提阿在文化和神學這兩方面,也有淵源流長與備受尊崇的傳統。它是亞歷山大帝手下的一位將軍安提阿古·伊比芬尼創建的城市,在基督與使徒時代,是一個很大的貿易與商業中心。安提阿的羅馬總督治理整個敘利亞,也就是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羅馬領土。門徒們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並且保羅也從安提阿的早期基督教社團開始,並繼續向外邦人宣教。對於1世紀的基督徒,安提阿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亞歷山大。但在第二與第三世紀的期間,神學才華與創造力的焦點轉移到亞歷山大去了。所以安提阿也指望新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或者新“羅馬”,成為它重獲影響力與權力的台階。從某種意義上說,君士坦丁堡等於是其他教會的“宣教工場”,但是這個工場的需要,主要並不是在福音傳揚的方面,而是在於它權力的真空有待填補。
解經之爭
在亞歷山大與安提阿的神學之間,有一個總要的差異就是圍繞釋經學(聖經的闡釋)的。亞歷山大的釋經模式建立在基督時代猶大的神學家和聖經學者菲洛身上,他認為聖經的字面與歷史意義根本不足掛齒。他總是想辦法尋找與解釋聖經敘事的寓意或屬靈意義。他認為,透過寓意解釋,可以證明希臘的倫理和哲學思維與希伯來宗教在基本上是和諧一致的。無論是住在亞歷山大或其他地區的亞歷山大學者,讀到先知與使徒的著作時,他們往往要尋找隱藏的邏各斯與天上的別種屬靈的存在。亞歷山大的聖經學者,無論是猶太教的或基督教的,都對這種釋經法傾心不已。
而安提阿則比較注重字面與歷史的釋經法著作。當然,安提阿的神學家與聖經學者也承認,寓意法是一種溝通真理的合法方式。但是,,除非有很好的理由相信一個故事具有寓意的目的,否則他們往往拒絕宣告一個聖經的故事是寓意的,並去尋找它的屬靈的意義。因此安提阿與亞歷山大的神學,在根本上,也就是聖經的詮釋上,就已經分道揚鑣了。安提阿之歷史、字面與文法釋經法,對於現代的西方基督教思想中乃是主流的方法,並在整箇中世紀期間,它對東方與西方教會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亞歷山大學派往往強調,耶穌的神性是在他人性裡面隱藏的靈性種子,許多亞歷山大學者認為,聖經與道成肉身的物質、歷史、受造都是很醜陋的層面,因此他們要儘可能想辦法使這個層面降低到最小,但是不要像諾斯替主義一樣使它魔鬼化。安提阿學派也有他們自己的危險,他們如此沉迷於聖經與耶穌基督的歷史與字面實施,使他們無法完全賞識他的神性。當然他們承認,聖經出自聖靈的感動,也承認耶穌基督的神性。
對救恩看法
亞歷山大與安提阿神學之間的第二個差異與救恩論,也就是與他們對於救恩的看法有關。亞歷山大學派的救恩論特別喜歡東方傳統,即把神化視為拯救的過程和終極目標。這並不是說,安提阿學派否認這種觀點,但是亞歷山大學派的神學家往往把這個看法擺在多有神學思考的第一線與正中心。亞歷山大學派對於救恩的思想,強調神性與人性必須在基督里親密的結合,使人性可以得到神性的更新。與此同時,亞歷山大學派強調神的超越性,特別是他的不變性以及不受感情影響的特性,規定這個神性與人性的結合,不可讓受造的敗壞感染到神的本性。安提阿學派的救恩論方法與亞歷山大學派的並非完全不一樣。雙方都承認,救恩有一個主要課題,就是神化或聖化,也就是醫治人性,使人性可以分享到部分神性的特徵,例如永生不死。 他們都同意,人性與神性具有基本的差異。亞歷山大與安提阿學派都堅決地否認任何人類“蛻變”為神,或神華身為人的觀念。然而,安提阿學派對於人類在救恩上扮演的角色之重視,遠遠超過亞歷山大對救恩論的關注。
綜上敘述中,我們可以把二者間的差異概括為:亞歷山大學派的救恩論比較傾向形上學,而安提阿學派的救恩論則比較傾向倫理道德。他們也洗手對方某些方面的強調,但他們對自己獨特性都非常孤芳自賞,且責怪另一學派有眼無珠,忽略了這一點。亞歷山大學派把救恩視為邏各斯透過與耶穌基督的人性結合,而作成奇妙的形上學奧秘。安提阿學派認為,救恩是奇妙的倫理道德成就,乃是有一個人為了我們的緣故,將他的意志與邏各斯結合所完成的。安提阿學派總是不斷的表示,耶穌基督的人性不可視為被動的器具,如果這樣,人類的理智與意志就沒有典範,可以知道我們取悅神,並且進入具有拯救效果的與神聯合中,使我們得到醫治。
兩種基督論
和許多其他的亞歷山大學派一樣,阿塔那修認為,基督的人性是被動且沒有個人感情的。它是一個工具,幾乎與動物的殼子並無不同,因它只是給神的兒子使用。阿塔那修與亞歷山大學派其他學者談論道成肉身以及神與基督人性的合一之方式,有時被稱為“道體基督論”。也就是說,神的邏各斯取了人類的血肉之軀,但是沒有完全進入人類的存在之中。安提阿對於亞歷山大的道體基督論震驚不已,認為它於受到譴責的撒摩撒他的保羅之嗣子論不相上下,都是很嚴重的異端。安提阿學派強調基督耶穌的人性,並且指控亞歷山大學派把它夭折了。它與亞歷山大學派的道體基督論針鋒相對,發展處所謂的“道人基督論”,亦即耶穌基督的人性並不會被動的而是主動的,而且是全然的人。他們並不強調,神與人在耶穌基督里的聯合,反而強調在他裡面之神人二性的區別。這個基督論具有兩個目的,一方面保護邏各斯神性的神聖他異性,他與人格受造物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則強調人性的完整,它能夠主動的順服神,並非一個被動的工具。
道體基督論與道人基督論的歧義的中心關鍵,在於救恩論的不同,根據亞歷山大學派的觀點,完全的救恩在於真正的道成肉身,並不在於具有與我們完全相同的、完全真實的人性。最重要的是,它不必有自己獨立的心智、行動與意志中心。耶穌基督的人性可以是,且實際上是非人類的本性。根據安提阿學派的想法,完全的救恩在於真正的道成肉身,並不在於人性與神性的親密結合,因為這會是威脅到他們的真正區別,並且真正道成肉身必須有完全屬於人類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