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方正統教會
- 外文名:Orthodox Churches
- 分支:東羅馬派,東方人派,景教
東方正統教會,是基督教在東西教會大分裂後,受羅馬天主教會陸續的合一運動影響,為避免境內與羅馬教廷共融的那些天主教會混淆,而改稱“正統天主教會”的東正教會統稱...
東方人派正教會(英語:Oriental Orthodox Churches),是5世紀脫離普世牧首的東正教派系,信守前三次大公裁判主議的大公會議,主張基督一性論與基督二性論共存。20世紀...
東方基督教(Christianity of the East),源自共同的基督宗教傳統和教會,是發展於巴爾幹半島、東歐、小亞細亞、中東、東北非以及南印度的基督教派統稱,擁有數世紀的...
東方禮天主教會指完全承認現任羅馬教廷地位的一派天主教分支。他們保存了與其相聯繫的東方天主教會的儀式,神學基礎與奉獻的傳統,但仍與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及...
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因羅馬皇帝統一國民思想的需要,造成以弗所公會議的景教和迦克墩公會議的其他東方正統教會分裂,正統派神學也就分成三大派系。 [1] ...
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直譯:亞歷山大埃及的正統教會;簡稱:科普特正教會)。...... 的正統教會;簡稱:科普特正教會),是在埃及最具規模的基督教教會,屬於東方正統教會的...
東方禮天主教會指完全承認現任羅馬教廷地位的一派天主教分支。他們保存了與其相聯繫的東方天主教會的儀式,神學基礎與奉獻的傳統,但仍與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及...
宗主教東方正統教會宗主教 編輯 亞歷山大教宗欣諾達三世(HH Pope Shenouda III),第117任亞歷山大教宗和全非洲牧首,在聖馬爾谷的主教寶座(Apostolic Throne of St ...
基督教大分裂是指兩次的基督教分裂,11世紀第一次的東西教會大分裂分出了希臘正教(東方正統教會)以及羅馬公教(羅馬普世教會)兩大宗。於16世紀第二次新舊教會大...
東正教,國際通稱“正教會”(英語:Orthodox Church)或“東正教會”(英語:Eastern Orthodox Church),官名“正統大公教會“(希臘語:ΟρθόδοξηΚαθολ...
有兩種形式,其中一種是用於拉丁禮天主教會與聖公宗、信義宗、衛理宗和東方正統教會;另一種形式則被使用於東方禮天主教會和部分正教會支派。這個記號極少或不被...
聖扇起初在東方和西方都被使用,但從大約14世紀開始拉丁教會(Latin Church)不再...馬龍派、東方正統教會和東方亞述教會使用的扇子則很特別,在扇邊上有若干小的...
卡托利科斯(英語:Catholicos)是一個在部分東方基督教使用的頭銜。此頭銜用於一些自治東正教會或是東方正統教會的領袖身上,通常會配合宗主教的頭銜一併使用。而有些...
東方正統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的儀式各異,聖幛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及敘利亞基督教常使用帘子,而不是堅固的聖幛。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及衣索比亞...
而歐洲正教會(不分東西邊)最古老的則是希臘正教會。若是以英語系國家的西方人慣用的用法來分,“東部正統派”有較廣的定義,也包含了“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迦克墩公會議(或稱卡爾西頓會議),是於公元451年在迦克敦舉行的第四次基督教大公會議。與會的有東方教會的500位主教及教皇的數位代表。此會議產生了重要的基督論...
基督教大分裂是指兩次的基督教分裂,11世紀第一次的東西教會大分裂分出了希臘正教(東方正統教會)以及羅馬公教(羅馬普世教會)兩大宗。於15世紀第二次新舊教會大...
濯足服事或稱洗腳禮,是天主教會(又稱羅馬公教會)、東方基督教(包含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與東方亞述教會等)、以及新教(聖公宗固定舉行、其他教派沒有一定),在...
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東方亞述教會、聖公會成員、聯合衛理公會派教徒以及路德會認為聖禮不僅僅是象徵記號,而是上帝使用這些被正確執行的聖禮作為對...
東方基督教:東方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東方亞述教會西方基督教:羅馬天主教會、新教(循道宗,衛理公會)預定論加爾文預定論 編輯 1. 墮落前揀選主義 (Supral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