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冥想的心理學》是200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榮格。本書主要是作者對儒、釋、道、印度諸教思想研究的總結。
基本介紹
- 書名:東洋冥想的心理學
- 作者:(德)榮格
- 譯者:楊儒賓
- ISBN:9787801493620
- 頁數:250
- 定價:16.00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11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蒐集了榮格研究儒、釋、道、印度諸教思想的文章,是研究當代思潮者不能不注意的一部經典。在榮格看來,東洋思想也罷,類似巫術或迷信的現象也罷,這些都是無意識範圍內重要的成分。但對深受東洋思想影響的人而言,無意識是潔淨空闊的世界,是有某種先驗的精神規範的作用體,它不能與人類身心具有的一些奇特功能混淆,更不能和一些非道德的文化現象相提並論。對榮格來說:東洋思想固然有冥契主義的面相,但它的意義與詭異論(occultism)是相容的,而且連成一體,無法分開。榮格之相信東洋思想,就像葛洪等道教徒之相信老子一樣,相通處固然有,但非常奇異可怪之論也不少。
作者簡介
.榮格(1875~1961)
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蘇黎世學派的領導者。他深受弗洛伊德器重,後因理論的分歧,而自創學派。其突出心理結構的整體論的方法論,擴大潛意識的內涵和功能等等,對心理學及宗教、歷史、藝術、文學有深遠影響。
榮格是瑞士精神病學家,他生於凱斯威爾一鄉村,因父母關係緊張,從小養成孤獨性格。1900年獲得巴塞爾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2年又獲得蘇黎世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5年任該校精神病學講師。後退職,自己開業。1906年他與弗洛伊德通信,翌年去維也納會晤弗洛伊德,深受弗洛伊德的器重,1911年他們共同創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榮格被選為第一任主席。不久與弗洛伊德在理論上發生分歧,1914年他離開弗洛伊德,創立分析心理學派。20年代後,他因要研究集體潛意識的性質與現象,遠赴非洲、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考察原始人的心理歷程。1932~1942年任蘇黎世聯邦綜合技術大學教授。1944年他又回到巴塞爾大學任醫學心理學教授。先後被哈佛、牛津大學等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主要著作有:<<力比多的轉化和象徵>>(1912);<<潛意識心理學>>(1912);<<心理類型>>(1921);<<分析心理學的貢獻>>(1928);<<尋求靈魂的現代人>>(1933;台灣中譯本黃奇銘譯,1971;大陸中譯本為蘇克譯,1987);<<集體潛意識的原型>>(1936);<<人格的整合>>(1940);<<心理治療的實踐>>(1954);<<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1958;中譯本成窮等譯,1991);<<記憶、夢、反思>>(1961;中譯本劉國彬等譯,1988);<<人及其象徵>>(1964);<<心理學和東方>>(1978)。
譯者――楊儒賓,1956年生,台灣台中人,台大中文博士,清華大學中語系及文學所教授,著作及譯著有《莊周風貌》、《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等書。
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蘇黎世學派的領導者。他深受弗洛伊德器重,後因理論的分歧,而自創學派。其突出心理結構的整體論的方法論,擴大潛意識的內涵和功能等等,對心理學及宗教、歷史、藝術、文學有深遠影響。
榮格是瑞士精神病學家,他生於凱斯威爾一鄉村,因父母關係緊張,從小養成孤獨性格。1900年獲得巴塞爾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2年又獲得蘇黎世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5年任該校精神病學講師。後退職,自己開業。1906年他與弗洛伊德通信,翌年去維也納會晤弗洛伊德,深受弗洛伊德的器重,1911年他們共同創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榮格被選為第一任主席。不久與弗洛伊德在理論上發生分歧,1914年他離開弗洛伊德,創立分析心理學派。20年代後,他因要研究集體潛意識的性質與現象,遠赴非洲、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考察原始人的心理歷程。1932~1942年任蘇黎世聯邦綜合技術大學教授。1944年他又回到巴塞爾大學任醫學心理學教授。先後被哈佛、牛津大學等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主要著作有:<<力比多的轉化和象徵>>(1912);<<潛意識心理學>>(1912);<<心理類型>>(1921);<<分析心理學的貢獻>>(1928);<<尋求靈魂的現代人>>(1933;台灣中譯本黃奇銘譯,1971;大陸中譯本為蘇克譯,1987);<<集體潛意識的原型>>(1936);<<人格的整合>>(1940);<<心理治療的實踐>>(1954);<<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1958;中譯本成窮等譯,1991);<<記憶、夢、反思>>(1961;中譯本劉國彬等譯,1988);<<人及其象徵>>(1964);<<心理學和東方>>(1978)。
譯者――楊儒賓,1956年生,台灣台中人,台大中文博士,清華大學中語系及文學所教授,著作及譯著有《莊周風貌》、《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等書。
目錄
1《西藏度亡經》的心理學
一、經文內容概觀
二、諸神的意象之實在性――心理學與形上學
三、靈魂內部的神性
四、無意識的分析乃是心靈的通過禮儀 ――投生中陰
五、集體無意識的領域――實相中陰
六、臨終幻象――臨終中陰
七、靈魂關心幽明之界彼岸
2瑜珈與西洋
一、西洋精神的現況
二、瑜伽對歐洲人的意義
三、現代心理分析與瑜咖
3如夢似幻的印度世界
一、孟買雜感
二、泰姬瑪哈陵與商奇浮圖
三、優雅的印度婦女
四、印度人的內斂性格
4印度能教導我們什麼?
一、佛教從印度消失
二、印度人的無思之思
5印度的聖者
一、印度風土之魔力
二、生命中“自我”與“自己”之矛盾
三、因修行而形成的人格狀態
四、東洋傳統的借鑑
6試論《涅槃道大手印瑜珈法要》
一、東西方思維的歧異
現代的哲學與心理學/近代西洋中宗教與科學唯物論的對立/心靈潛在結構之無意識/東洋宗教里的心靈觀念/東洋的內向性與西洋的外向性/在東西相會的現代世界中如何相處/東洋的心靈之面相/主體因素的心靈結構/無意識內的內在補償作用與超越的功能/無意識為心靈母型/理解自己,東西相會
二、經文述評
禮敬三寶/禮敬惟一真心/不知惟一真心之後果/諸欲之果/超越的合一/自我之大解脫/真常心之本性/真常心之諸名/心靈之無時間性/真常心之真貌/真常心不生/內觀之瑜珈/內心本性/此論之神妙/四正道/亮光/涅槃道之瑜珈
7佛陀法語
8阿貝格(Abegg)《東亞的心靈》序言
9鈴木大拙《祥佛教入門》導言
10東洋冥想的心理學
一、印度藝術里顯現的實在感
二、《觀無量壽經》之冥想
三、十三層之冥想――定善觀
四、修行不及者如何往生――散善觀
五、自己催眠,主動想像
六、顯現本來自己的佛陀
七、瑜珈的根本精神
八、各種意象的象徵體系及其意義
九、探求無意識時面臨的難題
十、超越個人的無意識領域
11易與中國精神
一、占卜之為物
二、偶然的一致之意義――同時性
三、請教《易經》
四、《易經》答語之意義
五、我的解釋之立場
六、坎與井
七、讓讀者判斷
12論同時性(Synchronicity)
一、巧合的事例
二、超感官知覺與靈力
三、占星術的意義
四、巧合與預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