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楊格莊

東楊格莊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於、杜兩姓建村。因建村處有楊樹林,故命村名楊格莊。黨支部重視科技教育,經常聘請專家來村講課指導,並派人外出學習,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素質。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楊格莊國小。1970年,投資13萬元,建國小教室15間,教學用具配套齊全。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楊格莊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盤石店鎮政府駐地西部
  • 面積:73.33公頃,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於、杜兩姓建村。因建村處有楊樹林,故命村名楊格莊。後趙姓從即墨遷入,陳、陶兩姓從萊陽遷來。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薛姓從大莊村、董姓從大柴村遷入。清末,胡姓從龍塘埠村、牟姓從棲霞遷入,後又有劉、黃、王姓等相繼自外地遷來居住。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且處重名村之東,故改稱東楊格莊。 東楊格莊位於盤石店鎮政府駐地西部,地處東經121°15′,北緯36°52′。三面環山,西南與虎山村隔河相望。隸屬盤石店鎮,距鎮政府駐地1.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7.5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33公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60戶,744人。有牟、劉、薛、董、杜、邵、黃、王等8姓。

社會進步

村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楊格莊國小。1970年,投資13萬元,建國小教室15間,教學用具配套齊全。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5人。黨支部重視科技教育,經常聘請專家來村講課指導,並派人外出學習,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素質。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只能半糠半菜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收入不斷增加。2002年,全村有運輸車輛110輛、機車70輛、電話170部、彩電150台、電冰櫃50台,村集體有推土機1台、拖拉機1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齊,住房破爛不堪,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3年以來,全村建房實行統一規劃,劃出新房區2公頃,建房320間,面積達8000平方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 集體福利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福利不斷提高。1970年,村成立合作醫療站,村民平常用藥集體報銷50%,重病住院的醫藥費報銷70%。1978年,村集體投資3.5萬元,自行發電照明,結束了煤油燈時代。1982年,購置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1992年,投資7.6萬元,修建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來水。同年,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村民,負擔20%的保金;對年滿70歲的老人,免去一切提留款項。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董俊傑、薛玉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成立黨支部,董俊傑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後開展除奸、反霸鬥爭,組織支前隊伍30人,參加萬第討伐趙保原戰鬥。1949年,全村有黨員20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42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董俊傑、牟吉江、薛明仁、牟相聖、董典發、劉玉廷、薛明水、薛明龍。自薛明龍任黨支部書記以來,村黨支部多次被中共煙臺市委、海陽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薛玉貴、劉翠英、牟桂花、董俊傑、邵京水、薛順、牟相聖、劉玉亭、牟吉樂、薛樹升、薛明龍。1999年薛明龍當選為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