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越窯青瓷龍柄匜口壺,該器物筒狀直口,圓鼓腹,平底內凹,口沿飾弦紋,頸部飾弦紋和水波紋並對稱置橋形橫系一對,腹部飾水波紋、弦紋,肩至口沿處安一龍首曲柄,長龍吐水狀,造型生動。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相關資料,
基本信息
【名稱】:東晉越窯青瓷龍柄匜口壺
【窯口】: 越窯
【器型】:壺
【年代】:東晉時期
【尺寸】:高19,口徑13.8,底徑13.6 厘米。
【收藏機構】: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文物級別】:一級文物
文物介紹
口沿處置一槽口流。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黃、有開片。
相關資料
越窯系形成最早。公元三四世紀時,在今浙江上虞、寧波、紹興地區形成早期越窯系。五代、北宋初年,又以餘姚為中心,再度形成燒造“秘色”青瓷的越窯體系。到龍泉窯勃興時,越窯系就被龍泉窯取代了。
越窯系瓷器主要器型有盤口壺、雞頭壺、執壺(注子)、唾壺、虎子、穀倉、碗、格子盤、蛙盂、熏爐、硯、燭台、耳杯、托盤、盞托等。薄胎,胎色淺灰或灰色,胎質細膩,表面光滑。通體施釉,釉薄而勻,釉面瑩潤,釉色多偏黃或偏青綠色。北宋越窯的青釉刻劃花牡丹紋罐,斂口圈足,圓球腹,腹上刻劃有四朵牡丹紋,釉色青亮。另外一件青釉刻花糧罌,是內裝糧食用作隨葬的,造型美觀,粗頸斂口,有蓋,罌身刻劃花紋,腹壁劃有三十多個文字。釉色偏黃,顯得瑩潤而含蓄。宋代越窯瓷器的裝飾手法有印花,刻花,貼塑等,題材有龍、鳳、魚水、牡丹、纏枝花卉等,貼塑有仿銅鉚釘、柿蒂、連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