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木版年畫與濰坊楊家埠並稱為中國民間藝術寶庫的藝術奇葩,代表著山東木版年畫的東、西兩大系統。東昌府木版年畫的生產已有近300年歷史。東昌木版年畫具有年畫、鬥神畫合為一體的特點。構圖簡潔,整體感強;人物造型眼形窄長,鼻樑鼻翼瘦窄,形象豐滿質樸;線條剛勁、流暢、圓潤,弧中有直,柔中有剛;色彩柔和、鮮明、古樸,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昌木板年畫
- 初始年代:唐代
- 分類:三類
- 遺產名錄: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歷史:近三百年
簡介,歷史,特點,分類,現狀,
簡介
東昌木版年畫始於唐代,先以鬥神畫的形式出現,與濰坊楊家埠並稱為中國民間藝術寶庫的藝術奇葩,代表著山東木版年畫的東、西兩大系統。東昌府木版年畫的生產始於明代,已有近300年歷史。東昌木版年畫具有年畫、鬥神畫合為一體的特點,構圖簡潔,整體感強,人物造型眼形窄長,鼻樑鼻翼瘦窄,形象豐滿質樸;線條剛勁、流暢、圓潤,弧中有直,柔中有剛;色彩柔和、鮮明、古樸,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
東昌府的刻書業甚為發達,刻書業的插圖雕刻藝人開創了獨樹幟的東昌府民間版畫。在明清時期,山西商人在離東昌府古城 50公里正南的張秋鎮開設了三家畫店,經銷年畫、鬥神。後來,這三家之一的“劉振升畫店”遷往當時東關清孝街,此畫店業務發展很快。由於生意興隆,同類行業應運而生,有的從外地搬來聊城,有的在各地經營。當時這些畫店大都以經營色紙、帖套為主,到春節才經營年畫。其商品產地分布於原東昌府下轄的壽張、陽穀、聊城、堂邑、莘縣等近二十個城鎮和鄉村。到清末,東昌府產生了“五福祥”等二十餘家較大的店面,它們資金雄厚,業務範圍廣,並且儲備了大批的畫版,因此常年開工。東昌府的清孝街、鐵塔寺一帶有作坊二十多家,有三個大作坊,即“羲盛恆”、“同順和”、“同興昌”。這些版畫作坊,有的是農曆六月,有的是九月、十月著手開始印刷。著手最晚的作坊則是農曆臘月初掛作坊牌子、整頓鋪面、籌備貨物,即開始營業。因為價廉物美,生意興隆。地處京杭大運河岸邊,南來北往的船隊載著各地的商販紛紛前來訂購,有的商販根據自己當地的風俗,拿著準備好的畫樣找刻版藝人印刷。東昌府年畫近的銷售魯西、魯南、魯北各縣以及泰安、濟南、濰縣等地,遠的到達山西、河南、河北、東北。民國時期,東昌府木版年畫達到鼎盛時期。
特點
近代由於漕運的廢止,運河斷流,津浦、京漢鐵路的興修,東昌府南北交通動脈地位的消失,變成落後封閉的區域。豐富多彩的民俗藝術民間版畫,沒有以新的形式繼承與發展。恰恰是這種封閉的文化地理環境.民藝深藏在社會底層,沒有得到現代社會的重視,又極少受到外界及上層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干擾,保持著原汁原味。東昌府木版年畫基本上屬於農民自己的藝術。畫中形象質樸、自然、簡練單純,比較直白地表達農民樸實的主觀願望。很多畫面都有情節性、裝飾性、趣味性,色彩鮮艷強烈。這樣的表現方法既適合於廣大農民、市民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也便於木板印刷製作。東昌木版取材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描寫勞動生產的耕織圖、小魚家樂、戲曲故事、民間傳說以及福祿吉慶之類的吉利畫等。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古代神話、民間傳說和歷史人物,如“天仙配”、“武松打虎”、“鐘馗”等;二是選用呈祥、喜慶、歡快的吉慶內容。如“雙喜臨門”、“麒麟送子”等。而聊城年畫全部用木版套印,紅、黃、灰、青、黑為基本色,整個畫面五彩繽紛,裝飾性強。人物面部不著色,使其形象更加突出醒目。
東昌府木版年畫歷來只有“草版”,即只印不畫,全印用木版套印,東昌木版年畫在塑造人物時往往採用誇張的手東昌木版年畫採用純色套版印刷。人物形象誇張,頭部最為突出,一般頭部占全身比例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五官清秀。眉毛、眼睛大多細長,即風眼,鼻粱平直,耳朵圓潤下垂,衣紋精細、繁雜,雕刻精細。東昌木版年畫突出一個“年”字,也就是過年時每個家庭必貼的,所以色彩鮮艷,採用三原色,外加綠、紫、金、黑等。
分類
東昌木版年畫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神像類,如天君、灶君全神等。這一類構圖均衡、穩定,人物造型端莊、善良、眉目清秀。
第二類是鬥神類,這一類大多是歷史人物,如張飛、鐘馗、關羽、岳雲、秦瓊等,這些人大都是古代武將。身穿盔甲,手持兵器。人物形象有的莊嚴威武,有的怒目圓睜、盛氣凌人。
第三類是吉祥如意類,這一類人物形象活潑可愛、笑口常開,構圖輕鬆、柔和,給人以和藹可親的形象。
現狀
東昌木版年畫根據不同的用途設計人物形象,以滿足人們過年時各種心理需求,表達了人們對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嚮往和追求。東昌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呈代代傳承的形式。所以不論在刀法上和製作工藝上都比較成熟,線條流暢,排列疏密有致,構圖嚴謹,而且根據不同的需求,又有大小之分,成為系列,在當時形成一種廣泛的產業。”文革’時期,東昌府木版年畫的製作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而且近三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東昌府木版年畫的實用功能也大大減弱,市場的變化影響到東昌府木版年畫中傳統技藝的留存,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木版年畫的手工製版和印刷技巧造成巨大衝擊。東昌府木版年畫的作坊越來越少,絕大部分木版的樣式已面臨滅絕,傳統雕版技藝和染色印刷技術的傳承也越來越困難。其中大部分優秀的藝人年事已高,心有餘而力不足,很難再出精品之作,技藝精湛且能推陳出新者只有極少數人。東昌府木版年畫,是歷史上東昌府及周邊地區社會生活現象的積澱,作品中有著深遠豐厚的文化內涵,對於研究當地乃至周邊地區民族的社會學、經濟學、民俗學、美學、考古學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民族傳統造型藝術方面,它是彩陶、青銅器、畫像石、石刻線畫、宗教壁畫等民間藝術的發展和延續。因此又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東昌府木版年畫鄉土氣息濃郁,民間情趣強烈,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古老的民族風格,是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支奇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廣泛的題材和豐富的內容始終緊貼民風民俗,它那獨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表現方法始終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而且長久興盛不衰.。東昌府的民間雕刻家把代代祖傳的實踐經驗,都自然成熟地蘊藏在版畫創造之中,天真與稚嫩、粗獷和神秘反映出農業社會的藝術氣象,是用精神內視的意想和心像去創造的、又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時至今日,我們學習和研究東昌府木版年畫,對於發展新的藝術,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