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邵武市的桂林鄉劉家村有座古宅,古宅門額赫然懸掛著“東方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的牌匾,牌匾是邵武市委市政府1984年製作的。
2016年12月,邵武市東方縣委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在福建省邵武市的桂林鄉劉家村有座古宅,古宅門額赫然懸掛著“東方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的牌匾,牌匾是邵武市委市政府1984年製作的。同樣,在與劉家村相鄰的邵武市的金坑鎮,也有一個東方縣的舊址,並且還有一座紅軍橋。而據說,在福建光澤的上觀村、江西黎川的熊村街都曾有過東方縣政府的舊址。
東方縣是中央蘇區閩贛省下轄的26個縣之一。閩贛省是中央蘇區的東北大門,1933年5月成立於江西省黎川縣湖坊村。閩贛省成立後,根據地迅速壯大,全省先後成立了建寧、黎川、泰寧、崇安、光澤、邵武、建陽、浦西、光浦、廣豐、上鉛、上廣、資溪、貴南、鉛山、東方、建東、金南、黎南、寧化、清流、歸化、彭湃、泉上、將樂、沙縣等26個縣。轄區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域包括現在福建、江西兩省的三明、建陽、撫州、上饒、鷹潭五地市的二十一個縣的全境或部分地域。然而,早期的閩贛省轄區只有17個縣。後來,隨著蘇區形式的發展,又先後組建成立了東方、建東、金南、黎南等縣。
東方縣成立於1933年7月,下轄江西黎川縣的熊村、湖坊和福建邵武縣的金坑、光澤縣的止馬、李家坊等五個閩西、贛東交界邊區。縣蘇維埃政府下設財政部、軍事部、赤衛部、肅反部、裁判部、經濟部、土地部、婦女部等部委,縣委書記周長庭、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徐大伢,財政部長吳字明、婦女部長付喜妹、土地部長兼經濟委主任黃來孫。東方縣地址經過數次搬遷。據徐大伢1959年訪談錄:東方縣最初設於光澤的上關村,1933年9月遷到黎川縣熊村,11月,又遷往金坑的上嵐村。另據蘇區幹部張炳珍回憶,東方縣先後還遷至三區甘平鄉的江嶺寺—雎陽—福建下陂—坑口—溪口—大洋—新橋等地。到了1934年3月,由於國民黨第五次“圍剿”進攻,東方縣遷往福建建寧縣。1934年5月16日,建寧城失守,主力紅軍撤向江西,閩贛省北部各縣陸續丟失。東方縣也在1934年4月就此終止。
至於東方縣為何會出現多個縣址?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在蘇區時期,許多縣委縣政府機關被當地百姓稱為“背包縣”。所謂“背包縣”的說法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那時的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機關由於鬥爭需要而頻繁更換駐地,經常遷址。二是縣蘇領導與民眾打成一片,長期在基層開展革命活動。他們經常打起背包下鄉,蹲點鄉村,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發展武裝力量、建立區鄉政權等工作。當時,黎川蘇區民眾中就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政府設在家門口,工作做到民眾中,寧走山村百里路,不誤民眾半晝工。如父母,賽弟兄,話投緣份心相通。幫咱窮人打天下,幫我百姓不受窮。人人夸咱幹部好,‘背包政府’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