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類探源工程

東方人類探源工程

泥河灣遺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陽原縣,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桑乾河兩岸區域內,因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蹟而聞名於世。河北省文物局16日透露,東方人類探源工程目前已開始實施。該工程旨在對有“人類東方故鄉”之稱的泥河灣進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多部門專家聯合“解密”泥河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方人類探源工程
  • 地區:河北省陽原縣桑乾河兩岸區域內
  • 相關機構:河北省文物局
  • 工程類型:考古類
工程簡介,工程負責人,工程意義,

工程簡介

據介紹,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是一個長期、複雜、艱巨的任務,需要多學科充分合作、持之以恆的工作。“東方人類探源工程 泥河灣人類起源、地質及環境背景研究”項目為東方人類探源工程的基礎研究課題,主要從古人類文化遺址、遺物分析、研究人類及其文化的起源、演化過程,由相互聯繫的舊石器考古、地質學、環境學三個課題、11個專題組成,具體為泥河灣盆地古人類遺存的調查發掘與研究、地質構造演化與地質環境變化研究、古人類生活環境演變。
東方人類探源工程
以馬圈溝、侯家窯遺址為重點,開展相關的調查、發掘、研究工作,研究探索早期直立人起源、現代人類起源與發展兩大重要科學問題,通過泥河灣盆地內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發生、發展及石器工業技術研究,來探討泥河灣盆地早期人類和現代人類的出現過程及演化之路,力爭在早期人類化石發現上取得突破。

工程負責人

該項目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擔,河北師範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合作研究,河北省科技廳重要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支持立項。深化該項目的實施,必將推動河北省泥河灣盆地古人類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為世界人類起源的探索提供科學依據,為東方人類探源工程這一重大學術課題的研究提供科學支撐;也將進一步加強各單位之間的協作,促進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共同發展,造就一支學術帶頭人為引領、中青年學者為骨幹的泥河灣研究專業隊伍。

工程意義

據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謝飛介紹,截至目前,泥河灣遺址群已發現早期人類文化遺存156處,全世界發現的53處百萬年以上人類文化遺存中,泥河灣遺址群就占了40處,特別是馬圈溝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了距今約200萬年前人類進餐的跡象。謝飛說,目前“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泥河灣人類起源、地質及環境背景研究”項目已獲河北省科技廳批准立項,這是東方人類探源工程的基礎研究課題,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擔,河北師範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合作研究。謝飛說,該項目主要通過對古人類文化遺址遺物的分析,研究人類及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過程,由相互聯繫的舊石器考古、地質學、環境學3個課題、11個專題組成。通過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揭示泥河灣盆地古人類產生、演化的地質背景和古人類對環境的適應,力爭在早期人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謝飛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必將為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提供科學支撐,推動泥河灣盆地古人類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另悉,河北師範大學泥河灣考古研究院於15日正式成立。謝飛說,該研究院作為一個開放型研究平台,將匯集國內外考古學、古人類學、地層學、哺乳動物學等各領域研究專家參與研究泥河灣。泥河灣遺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陽原縣,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桑乾河兩岸區域內,因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蹟而聞名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